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谋“双碳”新发展,我们在行动

作者:小小张 | 时间:2022-9-25 09:55:47 | 阅读:329| 显示全部楼层
腾讯网8月2日电(通讯员 徐灿灿)为了扎实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助力推进中国“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2022年7月15日起,四川农业大学环愿·环境清道夫——“碳”路人联盟社会实践团队30名成员在四川、重庆、辽宁、河北、湖南等省市中二十一个社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专业特色精心组织“碳足迹、碳减排、碳汇”主题基层调研活动,为家乡社区“把脉问诊”,以青春之眼寻访绿色低碳发展的“良药。”
团队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和低碳发展新需求,先后开展了“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理论宣讲、数据分析、土质评价”等各类活动,旨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及居民个人生活角度提供碳减排的建议,为绿色城市、绿色低碳社区的构建积极献策。
低碳惠民调研,实地走访民生
7月15日起,实践成员在积极配合实践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前往各自的家乡社区,深入基层调研双碳背景下的民生问题。问卷内容紧扣“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情况”的主题,收集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碳排放的数据以洞研居民生活消费所产生的碳排特点及不同社区影响碳排的主导因子的异同。问卷调研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上扫码填写使得此次调研能涉及人群广泛、调研数据更具代表性,线下发放纸质问卷克服了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够熟练、调研对象填写问卷不够认真等问题,保证了调研结果的真实性。调研过程中部分居民听闻此次活动与保护环境、低碳发展相关后,便主动参于了活动,并积极与队员们分享了社区的环境变化。一位老奶奶还感叹说:“现在的环境可大不如以前了,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要好好保护环境啊”。




图为实践队员在进行问卷调研
在实地走访中,团队成员重点观察并记录了社区内低碳示范性举措与高碳排乱象。西部地区因地域广阔,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逐渐成熟,成为低碳发展的风向标。太阳能灯、太阳能热水器在社区内也较为常见,成都、天津等地的社区绿化情况较好,社区周围常设有绿道,从增加碳汇的角度促进了低碳事业的发展。在走访中还了解到部分社区有举行定期的停电活动,并出台一系列天然气使用的优惠政策,以此减少居民液化气、木柴的使用。另外,团队成员经调查发现,现今农村地区正成为低碳减排的主力军,部分农村社区不仅减少路灯的使用时间,提倡沼气发电,而且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户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了碳循环的有序进行。但农村社区垃圾焚烧的情况仍较为严重,社区处于垃圾分类的初期或尚未进行垃圾分类。




图为农村社区垃圾未分类丢弃的现象
聚焦理念普及,传递双碳之声
理论宣讲是新时代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纽带。在向社区居民发放调研问卷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村地区的多数老年人和中年人对双碳政策从未听闻,而城镇地区的老年人多数也只在电视上听过,但其认知与实际的政策并不太相符。针对这种情况,实践队员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低碳环保主题的宣讲,以宣传简单易懂的低碳环保小方法向居民普及“双碳”理念,并结合实际的社区环境分析新时代下低碳发展方向以引起基层群众的强烈共鸣。
耦合数理优势,研讨低碳新思
十天的问卷调研结束之后,团队共收集有效问卷900份,统计组成员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确定经济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地区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同时构建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结构模型,结合模型分析不同社区中的共同点及综合地区特征分析影响居民生活碳排放中的主导因子,大维度上聚合分析东、西、中部地区的社会消费结构,从微观视角给予从社区出发的碳减排的针对性建议。此外,统计组还重点对高碳排放的社区及低碳减排示范区调查数据进行了多方面对比,再通过进一步实地走访考察社区内部的碳排乱象及低碳良好措施,进而为社区的低碳改造之路提供了可靠的发展方向。
社区土壤“义诊”,共护绿碳之行
土壤作为重要的碳汇工具,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种植结构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不同种植结构的土壤碳汇潜力大有不同。团队结合社区居民碳排情况拟选取若干个低碳示范社区及高碳排社区进行周边土壤碳汇潜力分析,为土壤“把脉问诊”,通过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针对性的开出“良药”,进而为改善社区土地种植结构进而促进低碳社区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四川农业大学环愿·环境清道夫——“碳”路人联盟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实践内容日益丰富,实践地域持续拓展,实践队员以环境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在基层中探寻当代社会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切实将个人专业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在推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贡献青年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