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李万瑞

谦谦 2015-12-7 18:03 2568人围观 文学名家

潍坊市奎文区作协主席。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频繁调防于上海、青岛、舟山、湛江、大连、三亚等地,多次赴南沙参加战略值勤,上过前线,后供职于大连舰艇学院教务部,少校军衔。1998年退出现役,专事文化创意工作 ...

          潍坊市奎文区作协主席。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频繁调防于上海、青岛、舟山、湛江、大连、三亚等地,多次赴南沙参加战略值勤,上过前线,后供职于大连舰艇学院教务部,少校军衔。1998年退出现役,专事文化创意工作。著有《生如夏花》《中学日记》《第二故乡》等书,参编或主编《国学诵读》《钢笔书法》《唱响校园》《孝行天下》《有一种幸福叫感恩》等多种书籍。

 


      《人生三部曲》共分《生如夏花》《中学日记》《第三故乡》三部,包含了作者的学习工作札记,以及工作之余写的部分小说、散文、诗歌,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思索和拷问。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淡而隽永,让人时有会心。作者着意摒弃文字技巧,笔随心转,如品茶闲聊,一切以“唯美、求真、向善”为创作原则。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正是“我手写我思”之真谛。行文架构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有些文章看似信笔由缰,实则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其缜密勾连,是粗读难以体会得到的。

  

    《生如夏花》——孤独似乎与生俱来,从脱离母体的那一瞬间,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获得的就是关于孤独的体验。从因果轮回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带着罪愆来到人世间的,通过不断地修,渐以洗去身上的业,最终达到圆满境界。这个修的过程,就是孤独之旅,没有人来背负,你必须独自面对每一个关隘和迂回……

    《中学日记》——近25万字,真实记录了作者本人在安丘二中从高一到高三艰辛求学的原生态生活。一本鼓舞心灵、打败挫折、战胜命运、勇敢前行的励志书,不添加任何水分、味精和佐料,犹如镶嵌在岁月里的琥珀,透明,坚硬,是不可改变的存在。或喜或悲的文字,好像走过的一行行脚印,散落于《中学日记》里,氤氲着淡淡的茉莉香味。可想而知,作为中学生的李万瑞用手中的笔,坚韧的心,完成了这册厚厚的《中学日记》,需要多么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决心!无论学习多么繁忙,考试多么紧张,生活多么艰难,他都没有遗忘在日记上吐露心声。如今,《中学日记》凝结成了珍藏内心的感动,迎来了属于生命亮丽的日出。从1982年8月5日至1985年8月31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日记忠实地陪伴他笑过、哭过、苦涩过、欣慰过……从“奋斗,是一个人一生的使命。打算毕业之后参军。在我眼里,只有军队是洁白的,即使人们眼里往往透出鄙夷的神色。”(1985年8月8日《中学日记》)到他如愿以偿地考入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这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我的血液仿佛注入了一种奇妙的东西,感觉以前是生存,真正的人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有许多新异的事物需要我去感知。生活不可思议的充实起来。”(1985年8月29日《中学日记》)三年,短暂而又漫长,作者在一次次地否定之否定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由一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终于磨砺成了一只高傲飞翔的海燕!

    走进《中学日记》,仿佛走进了过去泛黄的旧时光,看到了逝去岁月远去的背影。一页页的日记,犹如缤纷的落英,传递着生命的真实和芬芳。一粒一粒的文字浸透着一个又一个的希望。“日记才是心灵的异乡,它储蓄了逝去时光积淀的所有美丽忧伤。”(张琳《异乡》)想必,如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有作者当年行云流水的描写、言简意赅的表述与五色杂陈的文采。情感是人生最后的真实。他感恩所有像父亲、母亲、兄长、姐妹一样关怀他、培育他、教导他的老师,珍惜同学之间清澈的友情和每一次无私的帮助。《中学日记》不仅帮助作者提炼了生活,养成了思考习惯,也提升了综合素养,完成了自我修复与完善。

    “世上有一种生命是不会被任何艰难凶险的命运所击倒的,他们在命运的打击下,显示着坚贞,显示着正直,显示着人的不屈不挠与大情大义。”(刘再复《告慰老师》)《中学日记》里,记录着怀春少年的可爱:“淡淡的笑痕浮在她那微微挑起的嘴角上。”也有简约到只有关键词的记忆:病。除夕。听音乐。腰酸背疼。更多的是自我鞭策、反省和总结:“学习应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活跃的兴趣,不懒惰,肯钻研才是正途,凡是让你分心的东西都应该抛开。”“早起;不幻想,不躺着看书;不追求庸俗的东西,特别是漂亮的外表……” “空过一天是有罪的……做时间的主人。”一个高贵干净的灵魂,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拼搏,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在读书学习中获得心灵的安宁,在游泳听音乐欣赏自然里释放情绪……细腻敏感自尊的心灵,起起落落,彼岸花开。一个天赋聪慧的高材生,一个特立独行的中学时代,一代人自强不息的缩影。

     阅读《中学日记》,犹如手捧一颗赤子之心,真诚、炙热、真实。这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长成熟的心灵履历。因为怀旧元素浓烈,特别亲切,易产生共鸣,如,纪宇的《风流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路遥的《人生》、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海啊故乡》等等都是我耳熟能详的东西,在心灵深处有着浓烈的痕迹与记忆。生活,如一阵狂风而过,风沙迷离,久而久之,遗留的只是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而一册册厚薄不一的日记,恰恰是记忆中的落英,沾染着生命的葱绿,静静停泊在岁月里,绽放着独有的灵魂的香味。人生乐章里一个一个精彩优美的音符,忽高忽低,悠扬时的高昂,低沉时的彷徨,起伏不定……谁能与时间和岁月抗衡呢?唯有文字,它们泛着当年盎然的气息,熠熠的光泽,没有无情地湮没在琐事里。但愿这册《中学日记》,能给时下无数颗年轻的心灵以些许滋润,这也许是作者把当年这些日记付梓的一个理由。



    风中吟歌的《中学日记》是生命里散落的花瓣,有缤纷的色彩,有心跳的声音,有彷徨的足迹,更有学习经验的总结,贫寒求学的时代投影。作者用文字雕刻生命灿烂的痕迹,把中学时代凝结在琥珀里。“中学时代在人生长河里占有很短的一程,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李万瑞却创造了几个奇迹:(1)从班第25名的后进生到全级第一名;(2)从三日两头胃疼的病秧子到‘该生具有飞行员体格,予以免检'的高考体检批示;(3)从轻度自闭的问题少年到阳光自信的军校大学生。”(于作棠《教有所悟》)

    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在李万瑞洁净的办公室,遇见他知性豁达的美丽爱人正准备接可爱的女儿。看着他写字台背后的书橱内拥挤着各类丰富的书籍,聊起《中学日记》,时隔近三十年,再回首,虽然“当年的风花雪月和辣疙瘩咸菜,已经化作记忆中的一点隐红”,他依旧感慨那个辣疙瘩咸菜的岁月,依旧怀念那个没有钱买书,不舍得把书折角的昔日时光。

    《第二故乡》——是作者在军旅期间的日记,是一段时光的记录,其实,这本书还可以当作读书笔记和评论集来读。李万瑞毕业于军事院校,由于本身追求完美的性格,对待工作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他的业务水平日趋精熟,不仅能够独当一面,在业务方面多次做出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的成绩,然而,他在灵魂深处更像一个书生,一个能坐得冷板凳的研究者。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在《第二故乡》中,他随时记录了自己读过的一些内容,涉猎甚广,既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也有当时流行或者小众的电影和音乐,有抄录,也有考证和评析,不乏独到之处。

     《第二故乡》是一本追求真实的书,行文中拒绝任何伪饰与滥情,本真与自然是本书的底色。如今,在这个讲究包装与技巧的时代,很多所谓作家大玩写作技巧,使阅读成为了一场艰涩的行程。读《第二故乡》无须猜测什么,更不用处心积虑地解读他的言外之意,这是作者真我的展示。作者在后记中写道:“其实展示真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程,许多人都把心底的恶之花非常高明地种植在道貌岸然的园圃中。我没有这份功力,所有的花朵都是直接从心底开出来的,即使没有清香,但绝对没有伪饰。这些短短长长的文字源于灵魂深处,它们是心灵孤独又不失丰盈的花朵。”这段话应该是对此书最精确的诠释。






     《 第二故乡》中随处可见蕴藉哲理的“名言”,可以作为心灵鸡汤来读。琐碎无边是生活的本色,而身处军营的李万瑞也概莫能外,他是一位军人,而同时也是一个细腻敏感的性情中人,诚如作者所言,“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做一些泪眼问花伤春悲秋的事,对待无感情无意识的自然万物,都怀着多情近痴的心。”这样的性格注定会经受更深痛的心灵磨难。环境的闭塞,工作的枯燥繁重,心智的压抑,情感的纠结与挣扎,使得沉郁成为李万瑞生命的基调,然而,他时刻不忘反省和鞭策自己,在悲欣交加的人生路上铿锵前行。《第二故乡》中有很多句子,都是作者的心灵独白,读来获益匪浅,比如:沉静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动力,保持心境透明,达观无欲,可以省却许多的烦恼。玩物丧志,今古相类,百弊无一利。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不需要中间环节。女人之美不是浅薄不是复杂,而是灵性,即单纯中一种惊人的深刻,是善解人意。做子女最易犯的错误是:只知道自己在一天天长大,却不知父母在一天天变老。











原作者: 李万瑞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