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农业大学:赴广汉金鱼镇回溯生产力解放之路

四川文化网 2019-8-17 08:32 646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8月16日电(通讯员: 刘芷玲)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重游四川建国古迹,重温建国路”实践团队于7月24日来到广汉市金鱼镇调研“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深入居民内部进行走访调查,寻找历史见证者,体会 ...
  四川文化网8月16日电(通讯员: 刘芷玲)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重游四川建国古迹,重温建国路”实践团队于7月24日来到广汉市金鱼镇调研“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深入居民内部进行走访调查,寻找历史见证者,体会农村改革历史浪潮。
  追根溯源——探究金鱼镇生产改革之因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员从温江到达广汉市,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了有关广汉土地改革和土地建设的历史进程。随后实践小队来到了金鱼镇进行走访调查。走访过程中,队员了解到20世纪70年代金鱼镇的村民大多数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住着低矮破烂的茅草屋,吃着难以看见米粒的稀饭,田里是稀稀拉拉的庄稼,再加上天灾人祸,疾病缠身,粮食分配不均,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极低。
  据调查显示,当年的生产制度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生活遇到严重困难,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遇了重大阻碍。
[attach]23603[/attach]
  团队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四川文化网通讯员何金凤提供
  千辛万苦——金鱼镇生产力改革之路
  在天灾人祸、食不饱腹的情况下,一些生产队私下被迫对吃“大锅饭”的生产制度进行了调整,将生产队的村民进行分组,对其制定粮食产量任务,完成任务后将剩余的粮食按村民的出工量分配。如此一来,多劳多得的生产制度深受村民赞赏,大多数村民甚至渐渐有了余粮,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次偶然探访,这种生产制度被县委书记所发现挖掘,并大力宣讲。在村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时候,金鱼公社党委书记不顾政治阻碍,以职位为担保在金鱼公社(现金鱼镇)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亦即“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据了解,为了赢得更多支持,真心实意为人民更好地服务,光明正大地为这种生产责任制冠名,经商讨,决定绕开“包”字,将“包”字改为“定”字,在全社116个生产队中把“包”字运用到农业生产责任制中。
  硕果累累——金鱼镇生产力改革成果
  谈到“包产到户”时,居民们自豪地说:“金鱼镇是四川甚至全中国第一个实施‘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这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地方。”据悉,当年金鱼公社粮食总产量高达2752万斤,比上年增长22%,比全县增产比例高出近一倍,为全县增产最多的公社,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金鱼公社试点的成功为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信心和经验,随后金鱼公社实现了全面“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如今的金鱼镇早已与贫困摆脱了关系,居民们过着小康的生活,到处都是漂亮的砖瓦楼房,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资源非常丰富,各类家禽、水产品产量巨大,土地经营已经逐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便于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通过这次调研,队员们对金鱼镇“包产到户”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金鱼人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坚定了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
[attach]23910[/attach]
  实践队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四川文化网通讯员何金凤提供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