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大雅堂·艺术传薪】三个和一个——马一平的人间烟火(中)

四川文化网 2020-6-8 15:50 1962人围观 艺术动态

“爸爸也很幽默。”雁子笑着说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生活比较艰难,人们往往缺乏生活乐趣,但父亲似乎总能苦中作乐,发现一些趣事。有一次,楼上楼下的婆婆嬢嬢为‘自留地’的菜被人偷摘了吵架,父亲竟然为此画了 ...

如果说血浓于水,是生命形式的外在依存。那么一脉相承,便是潜移默化的内在修为。历史呼啸而过,血脉代代相传。不论是饱尝命运的颠沛流离,还是历经岁月的飘摇动荡,这些艺术家们一路放歌、执著而行。坚韧与执着,为他们披星戴月。疾思与勤奋,助他们舒朗乾坤。

我们希望可以对艺术家文脉赓续作些许探究,他们与亿万家庭一样,有着寻常人家普普通通的父子亲情,更有着不同寻常的家学渊源。请跟随大雅堂·艺术传薪一道,通过艺术家不一样的故事,来寻访艺术家们的文脉传薪之路……


雁子:做内心富足而有趣的人

文|林莉

雁子,是那种初见你会觉得不太起眼的人,身材瘦小。然而接触下来,你会发现,她思维活跃、做事干净利落,跟她交谈之后,你更会发现,她是那种特有主见、内心强大的人,和外表反差极大。

▲雁子

雁子的画室里资料画具各自归类、干净整洁;书房隔间里整齐摆放着她各个时期搜集保存下来的大量画册、书刊、静物、石膏以及川美附中那些年众多优秀的色彩作品(其中不乏某些大腕当年的佳作)。雁子说:“这里实际上更像我的工作室。”关于家学传承的对话就此展开……

▲阳光投雁整洁画室室

女儿眼中的父亲——

“爸爸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气场特别足,凝聚力特别强,内心异常强大。经历过诸多坎坷,包括很险恶的遭遇,他都没有趴下,总能以他的睿智通达、善良谦和、幽默风趣感染着身边的人。” 说起父亲,雁子眼中闪烁着温情的目光。

▲雁子、父亲、妹妹、儿子

“好多人,到了像他这样的层面,都会觉得自己很‘高’,不可一世到随时都是‘端’着的。但爸爸不一样,他特别随和、平易近人。”雁子回忆起重庆的旧时光——早年在川美时,楼下有挑担叫卖醪糟的,父亲就好这一口,常端碗下楼买醪糟,一来二去熟识了,每次便亲切地称呼小贩‘杨大哥’。“类似的事情很多,学校的工人、校外的‘棒棒’,甚至黄桷坪整条街上的商店营业员、邮局工作人员、小食店服务员、搽皮鞋的大妈,只要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和他关系甚好。”雁子不仅对此钦佩不已,也深受其影响。“现在我也常跟学生灌输,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勤劳踏实善良的人,就是值得尊重的。”

▲雁子的画色彩单纯却馥郁

雁子眼里,父亲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那会儿我上小学,狭窄的教师宿舍里,几乎每天晚上都挤满了请爸爸看画的学生,包括何多苓、程丛林这些后来的大腕名家。”雁子说:“川美那个环境挺有意思的,很多职工子女,从党委书记到炊事员、勤杂工的孩子,大多都在学画,而那时没有补习班,大家都特别乐意找爸爸指导,爸爸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一样‘走乡串户’登门施教,或者找一间校内空房,集中一批孩子讲解示范,而这一切,都是纯尽义务的。”正是无数次这种无私的举动,使他产生了一种无言的感染力,“国内你很难看到哪一个画家展览,会像2012年《‘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那种盛况,跨越半个世纪的代代学生前来捧场。”雁子回忆到。

“爸爸也很幽默。”雁子笑着说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生活比较艰难,人们往往缺乏生活乐趣,但父亲似乎总能苦中作乐,发现一些趣事。有一次,楼上楼下的婆婆嬢嬢为‘自留地’的菜被人偷摘了吵架,父亲竟然为此画了一张母鸡争斗的漫画。此外,父亲还非常喜欢唱歌,“他有厚厚一叠音乐碟子,每次和朋友去KTV,他都会带着它们,深情高歌那些浸满人生记忆的歌曲。”

▲幼年时凭记忆的涂鸦雁子保存至今,描画着陪父亲画画的场景

在雁子的记忆中,父亲更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我们都赶不上他,爸爸是最勤劳的。即使是在川美当副院长那么琐事缠身的情况下,他也总会挤出时间来画画。后来到成都创办川音美术学院更是如此,一有时间,他就会蜷在自家画室动笔,遇到大型创作,他则会去木兰山上的大画室,一蹲就是一天。”

雁子说,生活中的父亲非常朴实无华,他粗枝大叶、穿着与享受都拒斥豪华,自诩是个粗线条的人,不愿给人添麻烦。“记得有一次他突发急性阑尾炎,要不是万般不得已,他还不会打来电话,放下电话,我赶紧找人一起把他送到医院及时动了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重大关头的决定——

虽然父母早年离异,但雁子是幸运的,因为父亲虽然没能长期和自己同住,但从没有缺失过对她人格的培养、引导和对她的关爱,也为她做了很多。“每一次重大的事情,爸爸总是能给我充满大格局、大智慧的建议。几十年来,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出来帮助我,我一直珍藏着成长过程中爸爸给我写的每一封信。”雁子说,“我小学一直成绩不错,无需父母太操心,可进入初一,史地两门突然跌落,父亲一看成绩册,马上要求我每晚去他那里做作业,他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死记硬背,没做到在理解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提取几个关键字的要点,以此带出大意,硬背的结果,一旦一两个字掉了链子就可能丧失一大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我终于获得了学习方法的提升。”

初中毕业考入川美附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符合毕业保送大学条件,可恰恰就在这个当口,附中领导突然决定凡谈恋爱的学生一律不保送,而当时的附中校长就是我爸同班同学。我很愤怒,爸爸却豪气地说:“嘿嘿!马一平的女儿,不靠保送,难道凭自己的硬实力考不进大学?你还必须给我考好!”接下来他给我分析:“几年来你们多习惯于画长期作业,但考试每门只有三个小时,必须立即进行短期作业的强化训练,于是他给我作了一系列关于素描、色彩、创作的限时训练,结果我以当年川美造型类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版画系。”

▲雁子附中时的速写和版画拓片

然而一年以后的大一暑假,雁子受邀去了趟深圳,沿海城市那种欣欣向荣的状态深深吸引了她,回去后,她便做了个大胆决定:申请退学!曾以如此优异专业成绩考入只招10人的川美版画系的她,竟然要放弃剩下三年的本科学习,抛下班上相处融洽的9位“和尚”,南下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这么重大的决定,家人会同意吗?

雁子回忆,父亲思考再三后没有反对,还帮她写了申请。“当时我们系主任江碧波老师根本不同意,她先生叶毓山院长说‘人家爸爸都同意了,你有什么好反对的’!没办法她才签了字。”雁子笑着调侃道:“我们家在川美似乎总是这样出其不意、惊天动地!”她至今都觉得,父亲的开明是很多家长没有的,特别是这种重大决定,即使放到今天那些貌似思想解放的家长身上,也应该不可想象。“这种自由和民主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在我不开心的时候、遭遇重大事情的时候、甚至面对婚姻问题的重大抉择……都会第一时间跟爸爸交流,他一定会教你怎样去思考,怎样把问题想通。拥有这样的老爸,你会觉得特别踏实。”

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去做,总会有人与你意见相左,总会有人不喜欢你。父亲告诉她,“只管做好自己,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做到更好”,雁子从中感受到强大的力量,也不遗余力地将这种力量传递给她的学生,帮助他们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做更好的自己。

南下深圳初遇华为——

1990年底,退学后的雁子信心满满投身深圳,开始了自己南下闯荡的生活——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并靠自己坐在老板办公室旁边的沙发上画的一张色彩,顺利进入一家生产程控交换机的公司做设计。虽然当时那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尚在创业阶段的小公司,但雁子很庆幸也很感恩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样一家朝气蓬勃的正规企业里接受锻炼。“这家企业,就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华为!”在那里酸甜苦辣所收获的,也成为她今天性格底色的一部分。

▲雁子、父亲、妹妹

“当时我在公司的饭卡是52号,绝对的元老级!位于南油深意工业大厦5楼尚处起步阶段的华为,当时还只装修了一半办公区,由于部分人员在各地办事处工作,所以平常公司里人并不多,日常工作就在老板身边,那时公司里上上下下都爱管任正非叫老板,叫‘任总’的肯定都是外人,哈哈哈!”雁子回忆。

“华为的第一本产品技术手册就是我画的。那个年代学美术的还没用电脑,所有设计都是手绘!”雁子会心一笑:“这个手册批量印刷出来发往各地办事处及客户手中,市场反响很好,老板也很喜欢,专门奖励我1000元!当时爸爸在美院的工资700元,我的工资已经是2800元了。”在华为的近4年时间里,雁子不仅做平面设计,还参与过产品设计研发。回忆起自己初出茅庐的工作经历,她至今还记得一些难忘的片段:“有一次,大家和老板一起研究一款新交换机操作台的设计安装,其中一个部件因下大上小安装无法实施,大家正犯难,我灵机一动:‘那就从底下往上顶’,问题瞬间就被解决了。”“还有一次,由于我校对时的疏忽,一本用户手册的封面错印成了技术手册,成品批量印出才发现,老板当众将我骂得狗血淋头,扣工资更是免不了,哈哈哈!老板就是这样一位赏罚分明的人,他的每一次演讲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今天,他的睿智和视野相信大家都见识了,不得不服!”“每逢新机型的技术鉴定会,必是公司上下集体总动员,海量的资料要准备,熬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华为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拼出来的。”雁子回忆这些时,让人强烈感受到她那种满满获得感和发自内心的愉悦。

在雁子的印象中,华为工作强度一直很大,伴随着发展的,是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员工人数呈几何级的不断增加,分工管理越来越细,人事关系也不再单纯,在这样一个技术性企业一直工作下去?这似乎不是雁子想要的生活,她毅然选择了离开。雁子调侃说:“前几天刚跟一位失散多年的华为小伙伴重逢,人家都感叹‘你当年如果留下,肯定早就是某部门的总裁了!’‘哈哈哈,但这不是我喜欢的生活仨!’”

1994年底,雁子辞职离开华为。

不一样的画室——

回到重庆,雁子作为职业画家,陆续参加了一些全国性比赛,并获了奖。1998年只身来蓉。2000年结婚,母亲退休后迁至成都和她同住。2003年儿子出生。2004年底,和朋友筹办了现在的工作室。

▲雁子画室成员和学生们

“那会儿搞考前培训的还很少,爸爸、妈妈来成都后,每年艺考前都会有人托各种关系找过来学画,所以我们干脆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办了这个‘内部小班”。面对纯真的孩子们,雁子觉得自己很真实很放松,她喜欢这种相对简单的人事关系。现在,她、小叔叔和一位曾经的优秀学生分别负责色彩、素描和速写三科。早些年,妈妈还曾和她一起教过色彩。雁子说,母亲黄小玲是川美附中领衔的色彩老师,庞茂琨、翁凯旋等当年都是她的学生。

▲学生专心致志

▲外出写生


▲带学生外出写生,让人想起川美外黄角坪老茶馆的味道

想进雁子的工作室学画并不容易,雁子解释道:“太低龄段的孩子我不教,没有画画兴趣的孩子我不教。不管是谁介绍来的,调皮我不怕,但不配合老师的话来了我也会请他走。现在我们也教一些要出国留学的孩子,一些喜欢画画的其它专业的大学生和成年人。我们的学生家长通常素质都挺高,不乏各领域精英,他们都很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雁子喜欢那种对画画有浓厚兴趣、有专研精神、有意思的孩子。她的课堂也是生动有趣的,学生都爱她的色彩课。她说,她和学生之间从来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她更在乎大家心灵上的感悟与沟通。她们讨论画画、审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她在学生情绪波动时耐心疏导,俨然已修炼成了一位心理辅导老师,雁子说:“虽然没专门学过心理学,但只要你爱学生、够用心,很多东西都能慢慢悟出来。纵然有时很辛苦,但看到家长舒展开眉头,学生也越来越好甚至变得很优秀,你的成就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替代的!孩子们都不叫我老师,直接叫名字。”雁子的这种风格和外面众多培训机构都不一样,被学生们视为“一股清流”。

▲学生们送给雁子的满满祝福

在雁子的作品中,你会看到她对自然富有感悟的笔触,会看到她不同于他人的主张和敏锐,明亮的色块、高贵的灰色、富有节奏的形式构成……这些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思想,得益于父亲从小对她观察力和审美的培养。

▲雁子作品《无华006号》(参加“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他常常会用一种启发、引导的方式,去唤起我的思维。”而观察力和审美,对画画的人来讲,尤其重要。“技术性的东西只要去练了,容易达到,但这两方面的能力却不是那么容易练就出来的,所以我现在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加以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独特之处。在这种干预下,孩子们的转变不仅在画画上,还体现在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雁子作品《无华100号》(参加“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获优秀奖)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说起今年16岁的儿子,雁子表情活跃起来:“他从小喜欢画画,我隔段时间给他准备一沓打印了文件的纸,他就在背面画一些他喜欢的挖掘机、飞机、地铁、漫画什么的,过一段时间清理一遍留下有意思的,再给他放上一沓。真正开始学,是从去年暑假决心艺考开始的。”雁子记得,她小时候会去在重庆建筑学院教建筑的爷爷家画画。现在,儿子也会不定期地请外公指导。“画画这个事情呢,在我们家,也就算是这样传承下去了。”对于儿子的选择,雁子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起对孩子的希望,她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笃定和淡泊:“从我们家传承下来的家风来讲,首先我希望他三观正,做人善良、有敬畏心;其次希望他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雁子认为,更高的学历并不是必需和唯一的要求和希望,但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很重要。人慢慢长大,生活中总会有诸多不容易,也会面对很多无法改变的东西,力求做到“善于发现生活的积极面,做一个内心更强大的人。努力干好自己喜欢的一份事业,如果它能让你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相对优越的生活和部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很圆满了。”

·后记·

最后,关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雁子说,自己更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对物质上并不过分看重,而且,她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环保主义者。她希望“儿子也能这样,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

看到这里,我和雁子的谈话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我脑子里一直在回响:“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做个内心富足的人。”

你呢?……

大雅堂:最喜欢的颜色?

雁子:我喜欢蓝色比较多,对蓝色比较有好感。

大雅堂:对父亲最大的希望?

雁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

雁子

Yan Zi

1970年生于重庆。1985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9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职业画家。多件作品被欧、美、日本等国和港、台地区私人藏家收藏。

《无华001号》参加“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获优秀奖;

《花》获“重庆市‘晨光杯’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

《无华006号》参加“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静物》参加新加坡“中国名家油画新作欣赏会展”;

《静物》参加香港“第一届中国当代油画·水粉作品”拍卖会;

《静物》参加香港“`96中国绘画金品博览会”;

《茶园竹影》参加香港“当代艺术品拍卖”;

《无华003号》《无华005号》参加2003年四川省美术展览。

(本文作者:林莉 / 撰稿人 资深媒体记者、编辑)

郑重感谢:雁子老师为本次采访提供了的宝贵资料和照片并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作者对雁子老师表示郑重感谢!

特别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林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