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四川学子支农接力,奔赴凉山助力脱贫

徐科 2020-8-1 15:45 709人围观 校园文化

7月12日至21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科技支农团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凉山州雷波县马湖乡三大贫困村,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四川文化网雷波7月31日电(通讯员 潘凯忆)7月12日至21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情系三农”科技支农团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凉山州雷波县马湖乡三大贫困村,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重教育,浓浓关怀暖人心
  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属于四川省旅游扶贫机制创新试点村,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有着两百户人家、一千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团队成员在驻村干部江明的带领下针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入户调研。
  彝族姑娘吉日尔洗家是队员们走访的第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队员们的到来,她显得格外高兴与热情。她与队员们交流的过程中谈及上一任大杉坪村第一书记刘传星时不禁潸然泪下:“当时家里没钱,连我父母都不要我读书,是刘书记给了我读书的机会,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吉日尔洗还告诉记者,刘传星担任大杉坪村第一书记时格外重视村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向彝区广大干部群众传递关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是刘传星书记的初心所在。也正是因为刘传星书记的支持与帮助,吉日尔洗成为了大杉坪村第一位女大学生。
  浓浓关怀,薪火相传,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总有诸多温暖故事令人动容。据了解,目前吉日尔洗还资助了当地四名贫困学子,她希望将刘书记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实践队员采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吉日尔洗。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周山丰 摄
  乡村振兴加速度,彝汉情谊永长存
  团队成员来到雷波县马湖乡大水井村帮助四川农业大学扶贫干部、大水井村第一书记张韬完成彝族特色墙绘工作。据张书记介绍,大水井村位于雷波县马湖乡东侧,为生态移民建成的彝族聚居贫困村,目前有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绘制墙画的过程中,大水井村的彝族孩子们跟随在队员们的身后,热情帮助队员们搬运颜料、清洗画笔。在欢声笑语中,在五彩斑斓的墙绘映衬下,彝汉两族的深厚情谊焕发出闪耀光芒。

  实践队员在大水井村绘制墙画。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周山丰 摄
  据悉,在动身前往雷波县马湖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团队与公益组织和广大师生取得联系,发起“志智双扶”微公益活动,共募捐教育图书300余册。队员们将这些书籍带往雷波县马湖乡大水井村,捐赠给当地的彝族孩子们。“这些好看的书本我们都可以拿吗?”一位小女孩腼腆地问道。“当然可以啦,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一定要认真看哦!”团队队长谢雯婷回应道。孩子们纷纷聚集在装有书籍的纸箱周围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书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其中一位心灵手巧的小女孩为了表达感谢,为队员们献上亲手制作的花环。小巧精致的花环,承载着满满的感激与感动,也象征着彝汉两族的深厚情谊。

  大水井村的彝族孩子开心地展示其挑选的书籍 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周山丰 摄
  特色产业谋发展,养殖防疫需重视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唐家山村的面貌变化很大,这里始终贯彻“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的方针,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升学深造,种/养殖业的发展也迈向新阶段。
  团队成员跟随唐家山村村支部书记吉胡取古前往当地林下生态养鸡场、彝区高山反(错)季节生态蔬菜基地进行产业调研。据村支部书记介绍,养鸡场养殖的肉鸡和蛋鸡长势良好,鸡蛋产量丰盈,市场稳定,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明显;生态蔬菜基地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规模100亩,目前种植圣女果、番茄、西葫芦、莲花白等作物,高山蔬菜的上市时间正好处于我国南方蔬菜供应的淡季,良好的销售渠道为当地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队员们根据自身动物医学专业优势,对林下生态养鸡场进行着重考察调研,对部分精神状态不佳的肉鸡蛋鸡进行病情分析诊断,并向养殖户发放相关兽药和知识手册,耐心讲解禽类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旨在解决彝族农户基本的养殖技能缺失问题,提高养殖水平。

  实践队员跟随唐家山村村支部书记吉胡取古参观养鸡场。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周山丰 摄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给贫困村带来的巨大发展与变化,也意识到了身为当代青年应背负的使命与担当。情系三农”团队将会继续坚守支农初心,持续支农接力,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