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水润天府》02:大禹“导江”,有了“道”的启蒙

四川文化网 2020-10-13 21:29 975人围观 文学作品

章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擅长报告文学、人文历史与地理随笔写作 ...
  生于西羌的大禹继承父业,经过长达十三年的百折不挠的努力,“胼手胝足”、“栉风沐雨”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导”的方式谦卑地伺服于江河,天下九州得以安定。
  或许这正是关于“道”的最早思考,因为“道”的最初含义便是“导”,或许正因为有了“道”的启蒙,才有了都江堰工程“道法自然”的最高法则使成都平原有天下粮仓之富。
  这种理念之下,一种以“道”闻名的国教“道教”应运而生。


《水润天府》02
大禹“导江”,有了“道”的启蒙

  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某种意义讲就是一部与洪水抗争的历史,许多古史传说都与洪水有关,古蜀历史亦然。
  人类创造的第一批文明成果,全都来自大河的赐予。
  如果说水是一切生命之母,那么大河便是哺育婴幼期人类的乳房。远古时代,人与水之间的亲情远胜于今天。
  翻开有关古蜀历史的文献资料,颛顼治水、大禹治水、鳖灵治水,洪水的传说记述随处可见。
  岷江乃长江在四川境内的四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千里岷山之中,经过数百公里的峻岭峡谷,河窄坡陡,水流湍急,在灌县一带终于摆脱大山的束缚,澎湃而出,涌向海拔仅五六百米的成都平原。
  古称“岷山导江”,因以为名。
  华夏典籍里,岷江在不同时期曾被称为汶水、都江、汉江等。自源头到灌县为上游,穿行于坡度很陡的崇山深谷中,340公里的水程,竟下降3000 多米,水流湍急。
  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达5588米,以如此之高的山势飞泻奔涌至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其气其势可想而知。
  由于水速骤缓,夹带的沙石大量沉积,淤塞河道。因此雨水不足时,造成干旱;雨季涨水时,江水毫无拘束,泛滥成灾,蜀人苦不堪言。
  岷江上游地质地形原因,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山崩事件,有关山崩“雍江”、海子溃决,加上暴雨引发大洪灾的记载,不绝于史。
  成都平原是一个冲积平原,上古之时,河道不畅,洪涝成灾,沼泽沮洳,原隰低卑。
  古蜀先民从岷山向平原迁徙,首要的任务是排涝排水,疏通河道,寻找安全的居住环境与适宜的农耕地。
  追溯古蜀历史,古蜀人和岷江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充满传奇而又独具魅力的话题。据地质学家们说,四川盆地在遥远的石炭纪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海,后来沧桑变化使积水由三峡东泄,内陆海变成了膏腴的成都平原,并形成了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众多江河穿流全境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古代蜀人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一方气候温暖适于农耕的区域。但每当温柔的岷江野性复发、泛滥成灾时,平原便成了沼泽。
  自远古时代起,古代蜀人就开始了与水患的斗争。
  传说鲧曾接受尧的委派,采用筑堤的方法治理水害,甚至偷来了上帝的息壤以填塞洪水。
  鲧的父亲是颛顼,祖父是昌意,曾祖父就是黄帝。
  《华阳国志》说黄帝为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封于蜀,世为侯伯,可知鲧和蜀族有着亲缘关系。鲧治水九年都不成功,最终成了以身殉职的悲剧英雄。何为?鲧的治水办法是“堙”和“障”。
  所谓堙障,是指鲧用泥土来填塞洪水,结果不但填塞不了,洪水反而愈涨愈高结果终于失败。
  生于西羌的大禹继承父业,经过长达十三年的百折不挠的努力,“胼手胝足”、“栉风沐雨” 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导”的方式谦卑地伺服于江河,天下九州得以安定。
  或许这正是关于“道”的最早思考,因为“道”的最初含义便是“导”,或许正因为有了“道”的启蒙,才有了都江堰工程“道法自然”的最高法则使成都平原有天下粮仓之富。
  这种理念之下,一种以“道”闻名的国教“道教”应运而生。
  1977年,茫茫的太空中,响起了一首中国的古琴名曲《流水》。这是美国科学家向太空发送的空间探测器“旅行者二号”上播放的,意图在宇宙空间寻觅人类的知音。
  这首名曲的整理编曲者,就是成都青城山的道士张孔山。名曲中流淌的道法自然的意境,正是源于成都地区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唐宋时期,成都地区家家信道教,户户有香火,道教的文化博大精深。深的老百姓不太清楚,基本的老百姓都知道,道法自然。
  在生活中要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的确,通俗易懂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里人们的生活,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这一地区民俗民风的重要特点,同时创造了今天的休闲文化。
  “道法自然”让大禹有如此治水的丰功伟绩,帝舜将治理国家的权力也交给了大禹,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禹上台后,为使人民更加有秩序地在大地上生活,便把中国定为九州。
  这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禹还下令将各部落贡献来的铜凑集在一起,铸成九个大鼎,象征天下九州。
  这九个宝鼎据说要九万人去拉,才能拉动。每个鼎一都铸着各地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然后运到宫中,号称镇国之宝。
  各部落首领在定期向大禹进贡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也表明了禹的地位至高无上。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历朝历代,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之日,人们都要聚集“禹王宫”,祭祀这位伟大的治水之父。
  注:本文节选自《水润天府》一书。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6月。
  作者:章夫。
  (未完待后续,后续更精彩)

书名:《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作者:章夫 著

书号:ISBN 978-7-220-11925-5

定价:68.00元

日期:2020年09月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内容简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在传统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代表着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在这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之中,“忧其民、思其君”,对家国天下的关怀不因身份之改变而改变。这种顽强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诞生以来就不曾被中断的原因所在。

  本书从器物而起,窥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号;至诸子层面,寻找支撑五千年不曾断裂文明的精神内核;终于秦汉之际的烽火,发现中华民族风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诉说公元纪元之前历史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精神进行深入的剖析;又将这些深层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呈现于纸面,为读者掀开历史的迷雾,发现在历史中传承着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章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擅长报告文学、人文历史与地理随笔写作,共出随笔写作,共出版各类著作20余本计400余万字。

原作者: 章夫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