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公园城市时代:新津的“底层逻辑”在哪里?——新津“公园城市建设”考察报告(三)

思星 2020-11-11 13:45 969人围观 乡村振兴

一个成功的公园社区案例,一定是由若干个“故事”情节组成和讲述出来的。也就是说,它的不同区域、节点、范围等都应该有其值得“倾诉”和足以促动内心的一面。


    文化网讯(图/文  陈默) 作者按:10月22日,由新津区委、区政府主办,新津区委社治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承办的2020第三季度“公园城市人人建 新津最美大家创”公园城市建设示范点位评审拉开帷幕,区委书记唐华全程带队参与七个街道、村镇的点位实地调研。作为新津区委社治委社区规划师,笔者受邀参与考察和嘉宾点评,由此试图触摸出一条“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新津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旨在透过另一种视角看公园城市趋势中的“新津之治”,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批评与指正。全文约为30000字,分期连载。)


(三)  永商之路

  永商镇位于新津区城南河南岸,距成雅(乐)高速公路出入口2公里,距西南航空港20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3公里,成蛇头状分布,旖旎的岷江南河风光带贯穿全镇。在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永商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主要景点有中国道教胜地—老君山;古柏参天,环境幽静,风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其中的明代壁画与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比媲美;梨花溪的梨花如云似雪美名远扬,每年梨花会吸引上百万游人前来赏花,被誉为“东有龙泉桃花沟,南有永商梨花溪”。泛舟游览旖旎的南河风光带,田园风光可尽收眼底。沿河鳞次栉比的河渔馆,占尽成都闻名的几十种野生河鱼美味,独具川西特色的“休闲农家乐”星罗棋布,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西部最大的农业观光博览园……
  等等这些,足以见得:背靠长秋山,面临南河;拥有“一水、二坝、七丘”的独特地形地貌;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坐拥花舞人间、老君山、观音寺、老码头、梨花溪等旅游资源;“一心三城五镇”中的花韵小镇,永商镇有着怎样的未来定位端倪:第三产业是为发展大计之一。


  如果说,这些字面上的表述稍显有些枯燥;那么,我们就嵌入一些具象的顶层设计因素:
  一是构建“一带一圈、两环多区”全域旅游格局,在成新蒲旅游景观带实施沿河产业提升与风貌整治,加快老码头商圈特色街区建设,围绕梨花溪旅游环线、田园慢村环线,构建花舞人间、老君山、梨花溪、观音寺等四个风景区,重点打造花主题旅游的深度体验和滨水休闲、禅修度假功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旅游空间布局。
  二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花舞人间,开展“花卉旅游”,围绕“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延伸花经济产业链,促进花药经济发展,提升景区内的特色餐饮和人居环境,新增花城景点。鼓励花舞人间二次招商,引导企业发展亲子游玩、花艺展示、花海巡游、灯花节等具有永商特色的新业态、新产品。借助“梨花季”,打造一批网红店,形成消费新场景。
  三是突出全域旅游文化表达。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加强老君山、观音寺、永兴古镇文化保护,纵深推进“梨花季”,通过互联网+,将周边产品投向市场,引导新蒲路沿线河鲜美食店提档升级,融合发展“河鲜文化+梨文化+茶文化”。在田园慢村环线、梨花溪核心区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民宿区,在老码头片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品味较高、环境一流的文创园区,辐射带动新津文创产业发展。
  在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的当下,永商的行动抓手又在哪里呢?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梨花溪文化旅游区建设为契机,以花韵小镇建设为核心,全力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打造城市老码头商圈、梨花溪旅游环线、田园慢村环线和南河临江片区。”
  “努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西部知名赏花基地、天府河鲜美食中心三张名片。”
  这是来自永商镇决策层面的声音。


  那么,在此次以“永商镇水运路”邓公社区为点位的考察中,又能够带给笔者哪些启示呢?
  在整体的行进路径中,所呈现的主要内容元素分别有:墙体壁画、装置艺术、竹艺、草编、花艺等,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为原本平实的环境平添了几分情趣。由此也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路:
  首先,稍加解读成都“公园城市”理念的几大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将公园游憩服务作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幸福家园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公平和活力多元。
  二是生态筑基,绿色发展。将公园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基础性配置要素,更强调城绿共荣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三是城乡并举,协调发展。将区域风景休憩体系构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更强调互促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建构。
  四是美丽引领,创新发展。将公园化的城市风貌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领,更强调美丽怡人的城市景观风貌塑造。
  五是多元共生,开放发展。将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作为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宣展的场所平台,更强调和谐繁荣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


  结合永商镇“全域文旅”的定位,注定着其辖域各个点位的支撑,都需要围绕这一盘棋来“布局”。由此,笔者认为作为所属“分支机构”的各个村社布局则应侧重于:特色性,亮点性,多元性,情节性,使若干精彩各异的分支衬托“主干”精彩为适宜。具体可以这样理解:
  一、特色性。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它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等,它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然而,一提及特色性,不少人就会首先从在地历史文化的属性来做文章,认为历史文化才是最能代表其特性的。
  本质上讲,这话是没错,但得分看场合、瞅机会。因为有些历史文化遗存,在现今时代只适合于生命过客般巧妙“暂借”点滴而已,不适宜卷土重来、大动干戈式的全盘“再造”。这就是笔者对人们大谈特谈的所谓“乡愁”,一再倡导是“乡情”,是以史为鉴的同时,更应着重倾向于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情节”,而不是“愁绪满天”。
  此外,对于政策、形势、行政导向等因素,仅限于某个特定时间段的指令性要求体现,要善于在区域、载体、面积、成效等综合方面多加思考,还是以“借势融合”、“相得益彰”、不易过时的巧劲为妙。


  二、亮点性。
  就是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所谓公园城市建设亮点,笔者认为就是新的、特别的、好的,是他人未曾想到或者区域内不曾有过的,或者别人虽然做过版,你又有更新的方法和思路,使之又有了新发展、新突破的。当然,做亮点性的事情是有风险性的,是以效果佳、影响好为衡量标准的;否则,就容易弄巧成拙和被人认为出风头。避免这一问题出现的解决方案是不要单方面“拍脑袋”想当然,多借助专业人士的“智慧大脑”。
  三、多元性。
  涉及多元的范围很广,笔者这里所提的“多元”是指艺术形式。“公园城市建设一定要多懂得些空间美学。”这是新津区委书记唐华在考察期间一再发出的感叹,笔者认为所言极是!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公园城市建设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预警符号。
  事实上,一直以来,就各个城乡社区的社区营造项目而言,就涌现出不少缺乏空间美学的失败案例。这其中的真正原因正是自身不具备“空间美学”所致。
  与此同时,在懂得空间美学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重视艺术形式的多元性。艺术始终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也意味着当今社会需要多样性的艺术形式去并存和满足;而且,公园城市建设也意味着品质化和多元化的共生,这些都提示着“多元共生”的要义。


  四、情节性。
  情节是指因果关系的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尾等整个事件选择排列和构建的过程。就如人们观看一部影片,能否打动人心就在于情节。公园城市建设项目成效如何,也需要情节来体现。这个情节有一个要点建议:
  注重项目“故事”的整体性。
  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故事的整体情节。换言之,一个成功的公园社区案例,一定是由若干个“故事”情节组成和讲述出来的。也就是说,它的不同区域、节点、范围等都应该有其值得“倾诉”和足以促动内心的一面。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确定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只顾了“好看”,也要把重心放在“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上。如果情节不够好,即使外观再漂亮,也缺少作为完整“故事”的灵魂;如果情节够好,就好像一棵树,生来就知道自己要往上面长,而不是往下面钻。所以它才能越长越高,主干才更有发展的方向。
  也可以说,你的情节,也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无需远行
  这里便是诗和远方
  花韵永商
  意在心房
  只待惬意的安放
  ……

  (配诗:陈默)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普兴之翼》)


       作者简介:资深媒体人,中国画家,作家,社区规划师,社区营造深度践行者;成都社会组织首个“以环境的力量影响人”和“无文化不社区”倡导者;成都首个社区营造原创理论文章自媒体公众号“成都美好家园”创建者。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