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8年如一日 73岁“养老人”退而不休 ——专访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奉孝仪

谦谦 2021-4-21 20:31 642人围观 校园文化

18年如一日 73岁“养老人”退而不休 ——专访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奉孝仪。
       “我们养老人最怕晚上10点后听到电话声响!”已经73岁的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奉孝仪拿出手机,“前天晚上罗爷爷一晚上没法睡觉,护工随时都通过手机在给我实时汇报。这种情况太多了。”从2003年退休开始,奉孝仪的人生道路重新在一次与朋友偶然的闲谈中开启了另外的篇章,从酒店行业转行深耕养老行业,本以为只是打发退休时光,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如今已古稀之年的奉孝仪表示“养老行业,要干到干不动为止”。18年来,她一直为别人的晚年奔忙,“我本身就是一名老人,更懂老人的需要。人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奉孝仪

发挥余热 退休后她投身养老事业
      投身养老行业,奉孝仪说缘于偶然。18年前,退休后的奉孝仪在朋友的引荐下偶然进入养老行业,筹办了这家公益性养老机构,并担任院长。从服务中心的发展规划到住养人员的衣食起居,从专业医疗队伍的培训到老人日常生活的安排,奉孝仪都亲自打理,有条不紊。开院之初,因人手不够,她甚至亲自上场护理老人,为老人喂饭。
成都晚霞入住的老人大都是特困、高龄和失能老人。奉孝仪要求护理团队坚持全天24小时家庭化子女式服务,陪伴老人同吃同住。在她的要求下,这里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对每位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了如指掌;护理员必须能准确说出老人的生日、性格特点和爱好;厨师要根据老人的饮食喜好和禁忌调节膳食。
近年来,随着入住老人的不断增多,奉孝仪专门开辟了农场,为院内老人提供时令蔬菜,还配备了营养师,为老人们设计专属菜谱,并在三餐之外增设了早点和下午茶点,以补充老人身体所需。
      “一年365天,每天早上7点钟,院长就到中心了。无论何时何地,中心有任何事情找院长,她都会立即回复信息,非常敬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是这么评价奉孝仪。2013年7月,成都连降暴雨,院内一楼住房被水淹。晚上11点,奉孝仪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二话不说脱下鞋子踩进水里,连夜将400余位老人转移到50公里外的金堂,自己却因过度劳累而病倒。

中心入住的老人

及人之老 让老人老有所依
     入住成都晚霞中心的大都是平均年龄80岁左右的老人,其中还有大部分是失能失智和残障人士,护理难度颇大。结合院内老人实际情况,奉孝仪将院内的心慈苑作为患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照护专区,这里栽种了多种多样的植物,还有活泼可爱的小猫、小狗、小兔等小动物。在这里住了2年的游婆婆,患有初期认知障碍。最近,她每天都很开心,因为苑内的兔子妈妈生了10只小兔子。游婆婆和伙伴们每天都要去看望兔子妈妈和小兔子,跟它们说话,给它们喂食。“多接触植物,多跟小动物玩,老人的注意力被转移,有助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症症状,接受并喜欢上这里的生活。”

心慈苑内设置的模拟公交站台

     爱心护理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服务内容,这是奉孝仪常说的话,也一直遵照这样的要求为老人服务。在挑选护理员时,奉孝仪更看重其爱心和责任感。51岁的唐大姐在院内当护理员多年,一直深受老人们喜爱。得知唐大姐的母亲年岁已高、无人照顾后,奉孝仪便将唐大姐的母亲接到院里来养老,以解其后顾之忧。

中心的老人做康复锻炼

全国首创 成立抗战老兵照护中心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关爱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奉孝仪及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团队主动请缨,建设国内首批抗战老兵照护中心。专门针对抗战老兵身体情况,从护理、康复、膳食、医疗等做个性化照护计划,让老兵得以安享晚年。除了照护院内居住的老兵,奉院长还带领团队,不定期到抗战老兵家里进行照护。
      在外界看来,养老产业是“服务夕阳人群的朝阳产业”,奉孝仪却常常说:“这个行业看起来热闹,实则艰辛。”如果谁告诉她准备进军养老业,奉孝仪总是要劝对方是否想清楚,“养老人必须有敬孝情结,对老人充满爱,才能做得好,守得住。”也正是因为感受到老人的认可、喜欢和依赖,奉孝仪在养老行业一干就是整整18年,她的人生目标是:为老人服务,直到干不动为止。18年来对养老事业孜孜不倦地执着追求,奉孝仪被选为中华慈孝总会副会长,成都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2015年荣获全国首届“最美敬老志愿者”。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