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优秀共产党员马浩:扶贫路上,驻村更驻心

刘颖 2021-7-5 23:10 279人围观 校园文化

留下一片荫凉,让脱贫不反弹

近日获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驻村扶贫教师马浩获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此前,马浩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马浩,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工学院辅导员,2018年3月,主动申请并经学校选派至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三桷垭乡三家铺子村驻村担任扶贫干部。

在马浩心里,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眼前的安排,更要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每一项利民政策。异地移民、藏族聚居区新居建设、建卡户大排查、清卡行动、贫困户大走访、贫困退出验收、“两不愁,三保障”等以及村上的一切事物工作……他在扶贫第一线,责无旁贷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化身“一块砖”

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的岗位

马浩严格按照驻村工作队工作准则开展日常党建和驻村工作,时刻冲锋在前,克服了生活、家庭上的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驻村工作。期间,马浩深入了解当地扶贫工作情况,并认真开展驻村工作,先后帮助村委开展农民夜校55期,培养了2名村两委会干部、村致富带头人1名。同时,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搭建平台,以物资捐赠、项目引进、以购代捐、搭建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了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木里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进程中。

马浩主要负责驻村工作队日常生活安排、信息编辑、资料撰写以及电脑相关的一切工作,还包括每月搜集民意情况、解决问题,按时参加党建月会,参与村两委村民大会等。马浩说:“我们驻村工作队没有具体的分工,只要任务来了,大家就开始投入工作中。”

“冲在扶贫第一线,我责无旁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扶贫工作没有大小之分,马浩会出现在任何岗位上,他化身成为多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是统计员、文员、民政员、宣传员、后勤人员、护林员、农技员、甚至是炊事员……

变身“业务员”

带山区的“好东西”走出去

工作中,马浩主动作为,积极寻求外界的资源,为当地脱贫摘帽想办法。“村部网络信号不好,到目前为止打电话还存在问题;为了收一个文件,要走到山上最高的地方;驻村工作队时常在外,步行成了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我从一个不曾进出厨房的人变成了一个人人称赞的炊事员……”马浩说,所有的艰苦在看到村民感激的笑脸后便烟消云散,而当他感受到当地人民因为脱贫攻坚而做出的改变时,心里的动力也就足了。

马浩所在的扶贫乡镇近年来在交通上的投入十分巨大,通乡路、通村路均已实现全面覆盖。道路的畅通虽然改变了当地的风貌,然而路程的遥远却导致了造价的高昂,本地与外面的东西互通不足。每年盛产的经济作物花椒、核桃均卖不到合适的价格;无公害的猪肉、羊肉、牛肉无法销售……针对这些情况,马浩与驻村工作队前往成都作深入的市场调查,并与某大型菜市场成功洽谈了农副产品外销方案。

此外,马浩还主动联系外界商家,寻找物资捐赠;根据当地产业情况,策划了多次产品推广活动;他还和驻村工作队将村民的蜂蜜收集起来,集中销售。同时针对三桷垭乡的各种情况,开辟网络市场,集中开发集体经济体系,带领群众致富。

充当“联络员”

助力“后方”打好扶贫组合拳

作为联系县帮扶村与学校的纽带,马浩充分的发挥纽带和“联络员”作用,扎实推进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精准扶贫工作,形成“学校搭建平台,社会广泛参与”的精准扶贫共建平台思路,通过“学校+企业+校友+扶贫对象”的帮扶模式实施资助,切实帮助扶贫对象稳定增收、生活提质,协助当地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期间,马浩积极促成学校工学院的党支部与三家铺子村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开展党建结对活动,指导三家铺子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学校建立扶贫共建平台,引入企业、社区共同助力扶贫,如:寻求暖冬物资,向当地中小学捐赠羽绒服160套;启动教育扶贫“星火计划”——筑梦游学团,利用暑假,组织了7名来自当地贫困家庭的学生来成都游学。此外,经过马浩联系,学校在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域和土壤等特点后,帮助三家铺子村尝试种植水竹笋,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水竹笋的经济价值远高于当地主要农作物土豆,对三家铺子村农户的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助力。

近年来,在马浩的积极协助下,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对口帮扶的各项特色扶贫活动有序开展。其中,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仅2019年就完成三家铺子村产业帮扶项目3个,帮扶三家铺子村魔芋种植产业提供化肥农药资金1.8万元。学校还多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并根据当地需求,派专职教师和专业人员,对木里县内各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班班通、录播教室、电脑教室的现教管理人员开展使用、管理、维护的培训。

学校还积极推进帮扶县民生及社会事业工程,如:通过教职工、食堂、商家多渠道进行“以购代捐”活动;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帮助木里县优质农产品外销。此外,学校还计划重点开展县级产业推进研讨、县域文创产业开发、村级支部组织建设、农产品包装设计及营销推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乡村旅游探索等定点项目。

做好“规划员”

留下一片荫凉,让脱贫不反弹

“细数日子,从驻村至今,接近900个日日夜夜一晃而过,虽然经历了很多事,但感觉昨天才到木里。马上就要离开了,可是计划中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完成。”马浩介绍,木里县原生态面积超越了已开发面积,在这样的地方很多特产都是纯天然的。马浩想在离开之前建立一个三家铺子的农业发展公司,帮助村民建立一个集体产业,将本地的好东西推出去,同时也对乡村下一步发展振兴奠定基础,增加村民的收入。“还有一些今年的计划也要逐渐落在日程表上,再到每个农户家里走一次,问问他们现在生活的变化……”在马浩的言语中,没有即将完成工作回家的喜悦,更多的是对这片土地的依依不舍。

而对于此次获得省级表彰,马浩表示很意外。“我仅仅是脱贫攻坚道路上众多党员中的一名,还有很多默默付出的驻村工作人员。 我很感谢学院、领导以及家人对我的帮助、鼓励和支持!”马浩说,在扶贫路上,他最感激的就是那些与他一起驻村、一起入户、一起流汗、一起商讨的队员,这个表彰不仅属于他一个人,也属于他们所有人。

马浩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融入村子里,谈及这几年的工作,他认为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山区的生活即使艰苦,那也会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这些年,我看到村民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通村、通乡路的建成,也看见了脱贫‘通心’路的畅通;看见‘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见证了很多家庭的成长,走向了脱贫奔康的道路。”马浩说,脱贫攻坚不只是眼前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寻求资助帮扶、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转变意识,主动走上“奔康路”,而且不能让一户人掉队。马浩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做无限可能的事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