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成都有座苏坡桥

四川文化网 2020-11-12 12:06 8146人围观 四川文旅

  “客去亭何在,桥空水长流;可怜歌咏地,犹带宋时秋。”  “听长公当年曾吟大江东去;愿吾辈今朝齐作砥柱中流。  前一句是1921年刊本《温江县志》上所载的,咏苏坡桥的诗句;后一句是至今流传在当地的古苏坡 ...


  “客去亭何在,桥空水长流;可怜歌咏地,犹带宋时秋。”

  “听长公当年曾吟大江东去;愿吾辈今朝齐作砥柱中流。

  前一句是1921年刊本《温江县志》上所载的,咏苏坡桥的诗句;后一句是至今流传在当地的古苏坡桥的对联。

  苏坡桥是位于成都西南郊苏坡街道——“苏坡乡”的一座古桥,市民称它叫苏坡桥。它横跨在南河即清水河之上,是一座五墩青石古桥。

  为什么取名“苏坡”二字呢?这与北宋大文豪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有直接关系。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虽然多灾多难,但他才华横溢,曾在杭州、徐州、湖州、密州等地做过官。任上,他都尽可能地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加上他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他的词写得人人佩服,因此受到后人的推崇。

  成都这座古苏坡桥,当地人便传说是苏轼捐钱修建的。那么,苏东坡这位眉州眉山(今眉山市)人,为何到成都南河上来捐钱建一座桥呢?

  传说有一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带他与弟弟苏辙从眉山进京赶考,因其父顺路拜见成都友人,他们在成都住了一段时日。有一天,苏东坡只身来到南河边,只见成百上千的人在此处烧窑制砖,当时河上无桥,窑工们往返乘船运送泥砖,也有涉水摔下河的,总之往来十分艰难。

  看到这种情况,富有同情心的苏东坡便与父亲讲了他如考试成功当上官,一定要在此处建一座桥,方便过往的行人。苏洵非常高兴,当即就开出了银票,要苏轼去办建桥这件好事。于是苏东坡便承办修建了这座桥。后来苏东坡当了官,皇上听说了这件事,予以称赞。

  当地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从那时起,人们便把这座桥取名为“苏坡桥”。据传,苏东坡此后还到过苏坡桥,并在苏坡桥一带结识了不少乡下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成都金牛区搞群众文化工作,辅导乡村建立图书室,后又参加区地名册编写,便了解到那时这个地方有一个村叫“万家村”。传说当年有一姓万的农户在此种有万种花卉,而得“万花庄”地名,而苏东坡那时也称那老人为“万花老人”。又有乡人说苏东坡一家三父子曾在桥边河边看书、垂钓。

  记得那时,在金牛区文化馆工作的张凤祥老人对我说,他亲眼见过“苏坡图书馆”的印章。了解了这些,我这好事者在80年代中期,写了一篇《歌咏之地苏坡桥》的文章,还配上苏坡桥、亭等图文,发表于《成都晚报》。

  盎盎浮春气,

  芳郊一望中。

  楼依杨柳陌,

  门亚海棠风。

  野水潆洄绿,

  山花合还红。

  苏坡桥畔路,

  沽酒问郫筒。

  清人李炳奎这首诗描绘了苏坡桥令人回味的旧时风景。

  如今,苏坡桥社区位于三环路旁,建有一座跨三环路的上千米的长桥,也称苏坡桥。而方圆一两公里的苏坡社区新建的楼群高耸,冠名苏坡二字的中学、小学、商店、茶园、酒楼等,随处可见。这也足见当地群众对苏东坡的仰慕之情绵延至今。

图片

陈忠阳绘《苏坡桥寻梦图》(局部)


原作者: 郑光福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