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歌剧《同心结》四十年后复排绽放时代光彩

陈张良 2021-12-31 19:49 768人围观 四川演艺

  歌剧《同心结》剧照  以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原型的红色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前不久在四川大剧院上演,这是继去年该剧在相隔40年重新排练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之后的再度面对公众。只不过,这一次是“变身”音乐 ...

  歌剧《同心结》剧照
  以志愿军战士黄继光为原型的红色经典民族歌剧《同心结》前不久在四川大剧院上演,这是继去年该剧在相隔40年重新排练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之后的再度面对公众。只不过,这一次是“变身”音乐会版在英雄故乡的崭新亮相。舞台上,王宏伟、蒋宁、张卓、黄华丽等歌唱家以及四川交响乐团、合唱团生动传神地塑造了黄继光、朴顺姬、黄母、朴奶奶等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真挚朴素的家国情怀和血浓于水的中朝友谊深深地打动了英雄故地的父老乡亲,满场观众用泪水和掌声表达难以抑制的情感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传承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激动地表示,今天复排这部歌剧就是想让英雄的灵魂知道,今天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他的家乡人民还记得他。
  英雄家乡人民产生强烈共情
  从小在课本上就读到有关黄继光的故事,上面只有关于这位志愿军英雄用身体堵枪眼的英雄事迹。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完全不能构架起一部歌剧,但是剧作家生发了艺术想象,将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志愿军战士活生生地树立在舞台上。说起《同心结》先交代时代背景,这部戏最早由剧作家田川、任萍创作于1965年,当时歌剧的名字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黄继光》。由于历史的原因,创作被迫中断。直到1980年,两位剧作家再度执笔进行重大修改,同时更名为现在的名字《同心结》。同年,由原总政歌剧团搬上舞台。在相隔40年之后,也就是去年恰逢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这部散发着时代光泽的经典大戏被搬出来,由四川交响乐团以及合唱团复排并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再度绽放艺术光彩。
  艺术作品需要不断创新尝试和打磨,就在这部戏复排一年之后,它又以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会版歌剧在四川大剧院登台。因为黄继光祖籍德阳,可以说也是这部戏的一次“回乡之旅”。演出现场,英雄家乡的观众也给予《同心结》极大的热情,几乎每个唱段现场都爆发热烈的掌声。扮演主要角色的几位演员——王宏伟、蒋宁、张卓、黄华丽将剧中的黄继光、朴顺姬、黄母、朴奶奶演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感,尽管隔着舞台大家也能真切地感觉到这些人物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芒与热度。既然在四川演出,主创团队特意安排了两处“情感梗”现场起到了效应,当扮演黄继光的王宏伟用高亢嘹亮的嗓音唱起《太阳出来喜洋洋》,当时黄继光死里逃生回到连队时捧着饭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中江挂面,当黄继光和部队中的家乡战友对上几句亲切的“川音”,被击中内心的现场观众喷涌而出的家乡情结瞬间迸发出火辣辣的情感回应。“笑点”“泪点”,都在这不经意间被点燃了。这部戏的艺术顾问佩娟语重心长地说:“这个时代演出这部戏的意义在于宣扬烈士的精神,让他们的灵魂知道我们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四川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该剧将激励年轻人,沿着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勇往直前。”
  歌剧简版提供行业经验
  一般歌剧的制作和出品方都是剧院,但是《同心结》却是貌似和戏剧无关的四川交响乐团。他们独出心裁地将舞台定位在“音乐会版歌剧”,乐团和演员都成了主角。这个版本的舞美可圈可点,它没有歌剧那么逼真的戏剧环境,但是这个舞台一点都不空。多媒体的运用为整部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战火中的残垣断壁,大雪飘飘的山林,碾压行进的坦克、喷吐火舌的机枪,加上覆盖在舞台表面的“白雪”、被战火烧焦的树桩等无不渲染着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同时反衬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舞美创作者将舞台分为前区和后区两个表演区域,用一条通道连接起来并将交响乐团一分为二,丰富了舞台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歌剧演员在前后区域表演、演唱甚至在通道里穿梭,或与指挥家擦肩而过毫不违和。四川交响乐团将乐团从乐池搬上舞台,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欣赏乐团的演奏。此刻,乐团不再是伴奏的角色,它回归到歌剧音乐的本体位置。尤其是那段唯美抒情的幕间曲,在灯光的配合下,观众可以视觉化地感受音乐氛围的变化。该剧把乐团、指挥和演员放置在同一空间,所有人通力协作让一部情感大戏自如自然地娓娓道来。
  前些年,歌剧创作中的舞美将舞台填得太满,细致到一草一木都非常真实,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创作资金。中国艺术创作自古就讲究留白,这是一种深沉高远的意境,同时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更是对观者智力与智慧的一种尊重。音乐会版用简单的舞美和多媒体手段巧妙地交代了戏剧环境、渲染了气氛,无需旁白赘述,剧情一气呵成,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时,做了减法的舞美,大大节约了创作过程以及未来巡演路上的成本。这个音乐会版为四川交响乐团也为其他交响乐团提供了一个行业经验,今后若想演绎任何一部歌剧,《同心结》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经典作品的时代光泽
  如今的歌剧创作,大多是某个人单打独斗的个体创作,往往出现某个词曲作家手里有可能同时拿着好几个剧本的邀约。这样一部接着一部地赶着交活儿,如何能留下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和当年的《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歌剧一样,《同心结》也是集体创作,它集中了一代创作高手的智慧和才华。田川和任萍两位老先生都是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他们在炮火硝烟中目睹和耳闻了无数个英雄事迹,他们是那场战争的经历者或者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带着最真切的情感参考着真实事例进行创作。对于那场战争的残酷,他们有着切肤之痛;经历过生死离别,他们抒发的爱才能如此的刻骨铭心。
  这次演出,剧本方面完全恢复到1980年首演时的原版。《同心结》讲述了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路遇朝鲜姑娘朴顺姬,到后来负伤被朴奶奶掩护搭救,回归部队后奋勇作战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剧情简单明了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情感铺陈水到渠成,在平实自然的故事讲述中精神自然而然得以升华。戏剧人物设置合情合理,黄继光、朴顺姬、黄母和朴奶奶几个主要人物自然贯穿全剧的戏剧线索和情感线索,观众的情感和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宣泄和释放。那个年代的剧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和文字功底,全剧唱词语言质朴凝练,不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是又无时无刻不洋溢着诗画的意境,军民情、亲人情、战友情以及中朝友谊的鱼水情和家国情怀丝丝入扣地铺陈其中。
  一部老戏,相隔40多年再度上演,依旧不过时,依旧闪耀着时代的光泽。《同心结》是一部好听好看感人的歌剧作品,旋律优美舒畅,没有无病呻吟,全是直抒胸臆。扮演朴顺姬的女高音蒋宁表示,每个演员都希望遇到一部好戏,因为演员唱得舒服,观众也听得过瘾。《同心结》有着那个年代老艺术家朴实淳朴地创作风格,所有的情感都从字里行间、从每个音符中汩汩倾泻而出,掀起催人泪下的内心波澜。“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眼泪,有台上演员的,有台下观众的,那些泪水都是难以自抑的真情流露。”蒋宁说。
  大戏一气呵成,谢幕不出戏
  《同心结》除了幕后重量级的创作团队,这部戏的主要演员王宏伟、蒋宁、张卓、黄华丽也同样是当今中国民族歌剧实力派歌唱家,唱功表演真实自然,情感抒发真挚。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在书本上了解到的黄继光可能只是个令人敬仰的英雄。但是剧作家把他植入战争的背景,让他与朝鲜小姑娘朴顺姬和她的奶奶以及自己的母亲,当然还有战友们发生情感交流,观众通过舞台上人物之间真实鲜活的感情互动,一个21岁的川伢子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脑海中,过去书本上的英雄如今复活在歌剧舞台上。王宏伟扮演的黄继光有着一种神韵,不知为什么站在舞台上的他仿佛就是那个川伢子,这是好演员的素质也是一种舞台历练。王宏伟是中国男高音中出了名的“好声音”,他的声音辨识度高、可塑性强,既可以高亢嘹亮亦可以柔情细腻。在《同心结》中,黄继光演唱的《北斗星》声情并茂,情感丰沛真挚。王宏伟和女中音张卓联手施放了“情感核爆”,很多观众在那一刻都泪光闪闪。张卓这几年的努力也很见成效,一个又一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被她立在舞台上。今年因为疫情被耽误的“中国歌剧节”中,她一个人就有3部戏相继上演。女高音蒋宁是一个默默无闻坚守在歌剧舞台上的守望者,10余年间她相继出演了《苏武》《小二黑结婚》《刘三姐》《白毛女》《号角》《党的女儿》等多部歌剧作品,尽管年纪轻轻却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剧中她扮演的朴顺姬清新自然,多段难度很大的唱段见识了她不俗的功底。黄华丽是歌剧舞台上的“母亲”专业户,此番依旧是朝鲜的老妈妈,她的唱功和演技无需多言。
  谢幕不出戏,这是这部戏的一大亮点。很多戏剧创作者,除了在整部戏的构架和表演中费尽心思之外,他们同样在意一部戏的谢幕。《同心结》的谢幕设计得很好,尽管大戏已经结束了,但是每个演员都是带着情感出场谢幕,很多人都是眼含泪水,很显然他们入戏很深,此刻仍在戏中。中朝两位老妈妈的相聚,黄继光母子的重逢,黄继光与朴顺姬的相见,都是大戏情感的延续。因为他们的情绪引领,使得观众在鼓掌的同时,仍然跟着演员沉浸在戏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原作者: 中国文化报 张学军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