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苏坡故事汇:回忆故乡往事

八禾 2022-1-15 22:40 2707人围观 乡村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初,为了援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上级决定,拆销成都县的建制,由安文烈县长带领全县大批干部进入马尔康。从此,苏坡桥和青苏乡就全部划归温江县管辖。并成立了“苏坡桥镇”。第一任镇长就是 ...


  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中,我降生在芙蓉城西一个古朴典雅、风光秀丽且具有传奇色彩的千年古镇。小时候,听大人说我是打日本鬼子的枪炮“打”出来的。我家这个古镇距芙蓉城西约7.5公里,这是一条由东向西约800余米的长街。长街中段,被都江堰流经郫县、温江、成都的清水河拦腰截断,横跨东西两岸有一座石木结构的平桥,使桥东、桥西自然天成。这座桥就是因与苏东坡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而名扬天下的“苏坡桥”。因此,古镇也就以桥为名了。古镇之奇特,它以桥为界,桥东属成都县青苏乡,桥西属温江县苏坡乡。一个场镇,属于两县、两乡管辖,这是成都周边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而更为奇特的是两县、两乡的官方民众,都能自觉地遵守在建桥时,桥东、桥西立下的古训。古训中说:“桥东、桥西,子孙后代,共饮一河水,和睦相处,世代相传。共建“桥公会”、购置田产、维修桥梁、共建民间组织、维护地方秩序,共保一方平安。”这条古训一直沿袭至新中国成立。


  苏坡桥从东街进入往西行,可见“福寿桥”、“城隍庙”、“玉皇楼”、“台子坝”、“巧圣宫”、“南华宫”、“关帝庙”、“东狱庙”、“济安里”、“悽留所”、“江西馆”等历史古迹,有行业众多、门类齐全的三百余家商业店铺和各类名商字号。东西两街各有一所小学校。政府机构分别是“成都县青苏乡公所”、“温江县苏坡乡公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敌机轰炸,数以万计的成都市各界人士扶老携幼,纷纷疏散来到苏坡桥。一时间使古镇人口剧增,百业兴旺,给古镇注入了勃勃生机。为顺应形式的发展,在知名人士李星辉和众多乡绅的倡议带动下,搞起了“小后方”建设,先后修建了“公园”、“礼堂”、“书报室”、“东坡亭”等设施。黄雲鹤、于佑任、邓锡厚等不少名人名家曾在古镇留下了墨宝。之后又陆续开办了“发电厂”、“打米厂”、以及外迁来此的“仪器制造所”、“中华书局”等一些新型企业和商家,使古镇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古镇中不仅设有猪市、牛市、柴市、米市、竹木农具、花草树木等各类市场,生产、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著名小吃遍布全街。享誉一方的蒋国才肥肠粉、罗豆花、秦凉粉、焦汤圆、康馍馍、杨锅盔、麻花撒子、曾油糕、糖果点心、羊肉汤,以及大小餐馆、茶坊酒肆随处可见。每逢三、六、九日赶场期,全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人们漫步街头,吃上一碗肥肠粉,或者罗豆花,或者秦凉粉等名小吃后,走出半条街都还觉得口中余香犹存,尽享口福,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


  自清末明初以来,在古镇出生、成长,居住了一批又一批风流倜傥、才子佳人、名人志士。其中犹以早年和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李星辉、抗日名将魏孝宽、马又愚、十二桥革命烈士曾鸣飞等最为驰名。还有教育家吴绍康、李卓君、熊超凡;书法家张社关、朱淑余、名老中医张惠卿、赖松乔、张仲怀、王学源,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慕莲等,都是出身或成长、居住在苏坡桥。几百年来,古镇的各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趣闻轶事极为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苏坡文化。苏坡桥,不失为地方历史文化有待开垦的处女地。


  1949年,我在成都县青苏乡中心国民小学进入高小毕业班以来,开始接触到进步教师都国扬、谢洪林以及和我父亲来往甚密的中共地下党的熊子俊、廖仲和、李筱亭等知名人士。有时,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不少关于共产党的革命道理和战争形势的消息。有一次当我听到王XX和我父亲在对话中谈到要逮捕进步教师都国扬时,我非常震惊,并很快向都老师透露了这个消息。当日下午,我们班上的部分同学,把都老师送出场口挥泪告别。


  我在这一年里,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长大了很多,懂得了好多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天下大事。我还知道了共产党、毛主席、朱总司令、解放军。还听说他们很快就要推翻国民党,建立新中国。我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奇的消息和事情非常敏感。其中最使我终身不忘、至今历历在目的往事,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早就听说过的解放军。


  那是一个铭心刻骨的1949年12月26日隆冬的早晨,薄露笼罩着天空,街道上像往日一样宁静。商家开门营业,卖汤圆、豆浆油条、包子馒头等小吃的正向人们供应着精美的早餐。挑着农家蔬菜担子的农民走上街头。我和一些同学们手拉着手漫步走进了校园。就在快要上课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这时,学校也响起了急促的铃声和紧急集合的哨声。同学们慌忙地向操场奔跑着。此时,校长吴安鸿不断高声令下:“大家停下,原地不动!”全校学生停下了脚步,当即一片寂静,他向大家高声宣布:“同学们,现在因时局的变化,不能上课了,大家立即跑步回家,不准逗留!路远的同学就在街上投靠亲友,暂时躲避!解散!!!”这是学校从未出现过的情景,气氛十分紧张,全校学生慌张地涌出校门。当我涌出校门时,看见街上惊恐的人们在奔跑,噼里啪啦的关门声响遍全街,片刻之间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当我快到家时,碰见了比我大几岁的外侄儿叶祖德。他是我们东街的“娃娃王”,胆子特别大,他一把拉着我说:“幺舅,走,南巷子那边要打仗了,我们去捡子弹壳。”边说边拉着我朝西街跑去。我们从东街跑过大桥,穿过学校操场,来到南街口的熊家坟园,看见一座坟包上架了一挺机关枪,还有一些提着手枪和步枪的人。不一会,从“雷家牌坊”方向传来了一阵枪声。这时,架在坟包上的机关枪跟即也打了一梭子弹,但很快,枪声就停了。


  事后,我们才知道,枪声来自新津、双流、马家寺方向开过来的解放军。他们要经过苏坡桥、文家场、公平场、直达温江县城。温江县城早已聚集了数以千计的人群,等着解放军的到来,宣告温江解放。这一军事行动是“川康边游击队岷江纵队”与解放军某部早已配合好的军事行动。“岷江纵队”是川西边临工委李维实、张光汉等领导并指挥的地下武装。总部就设在温江县城,周边的各县各乡均已建立了支队。苏坡乡为第五支队,队长是民国时期的最后一任乡长朱伯丕。这一天是宣告温江解放的日子,所以纵队和各支队紧密配合,保护好解放军沿着计划的路线顺利抵达温江县城。当解放军到达苏坡乡“雷家牌坊”附近时,部队暂时停下,按照事先约定的部署和方式,先由解放军一路对天鸣枪(又称打应炮)之后,等待苏坡乡第五支队按约定方式,对天鸣枪回应。待暗号对接成功后,解放军就顺利向苏坡桥进发。同时,“打更匠”受命传锣高呼:“桥东桥西各商家店铺,打开铺面,燃放火炮,热烈欢迎解放军!”此时,人们才从一场虚惊中恍然大悟,人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欢天喜地地打开铺面,迎接解放军的到来。不少群众还纷纷涌向南街去欢迎解放军。当解放军威武雄壮地抵达南街口时,苏坡、青苏两乡的政府要员和乡绅,手持小红旗,和街坊群众高呼口号:“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此时,解放军原计划要步行东、西、南街后再上成温公路前往温江县城,但由于时间紧迫,决定取消了原计划,解放军就从南街东口进入,走南街南口出去右弯经过“悽留所”、“地主宫”,直接走上成温公路,迈着雄伟的步伐,浩浩荡荡的向温江进发!欢迎的人们只有恋恋不舍地向解放军挥手告别!这就是苏坡桥有史以来的一个大喜的日子并将载入史册,铭记在苏坡儿女的心中永世不忘!


  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初,为了援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上级决定,拆销成都县的建制,由安文烈县长带领全县大批干部进入马尔康。从此,苏坡桥和青苏乡就全部划归温江县管辖。并成立了“苏坡桥镇”。第一任镇长就是出生于青苏乡的李尚元。当时的苏坡桥,一片欣欣向荣,群众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之后不久,因城市的发展,成都市成立东、西城区和郊区。将文家乡、苏坡乡、青苏乡、苏坡桥镇又全部划归成都市郊区管辖。原有的一批乡镇干部李尚元、赖光明、张洪富等一批人都又随之调回温江县。至此,文家乡、苏坡乡、青苏乡、苏坡桥镇就从温江县的版图上消失了。
  目前的苏坡桥,自光华大道建设以来,四周已是高楼林立和宽敞的大街,苏坡立交雄伟壮观,四通八达。苏坡老桥已变为三座平桥和高架跨线桥,整个古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但清水河的一湾碧水依然滚滚向前,承载着苏坡儿女难忘的记忆流向远方。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原作者: 邓代华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2
  • 149 2023-4-15 12:29
    老家的历史人文再现,作者为我们后代子孙留下了非常有意义的一篇文字!
  • 心声 2023-1-8 08:00
    传播历史文化,功德无量。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