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佛客 | 一个时代的“术”与“道”——评叶宏奇话剧《书店》

四川文化网 2023-6-9 15:42 10118人围观 文学作品

2019年4月23日晚7点半,读书节这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新清华学堂舞台上,上演了一部话剧,剧名《书店》。门口的告示上说,《书店》将连续公演三天,门票早已告罄。首演现场座无虚席,嗟叹唏嘘此起彼伏。舞台上的“书店 ...


  2019年4月23日晚7点半,读书节这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新清华学堂舞台上,上演了一部话剧,剧名《书店》。门口的告示上说,《书店》将连续公演三天,门票早已告罄。首演现场座无虚席,嗟叹唏嘘此起彼伏。舞台上的“书店”,把观众带回一轮又一轮的情感复苏中。
  《书店》为什么能让人热泪盈眶?其实话剧里的故事很朴实:位于海淀中关村的同生书店,店长范希园与大学老师方晴朗因志趣相投走到一起,范希园在书店里开出一片空间供方睛朗搞文化沙龙,方晴朗为坚守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和自己心中的文化信仰,放弃与妻子矍英去国外定居,以至夫妻分居长达数十年!虽头破血流却誓不回头。范希园本来与方晴朗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却经不起情人吴有丽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最终放弃原则走上歧途,好的是,他走的不是一条不归路。
  就是这么一个书店的故事,看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动,眼角也就莫名其妙的湿润。仔细审判,这就是读书人的情结!


  是的,《书店》,是一个读书人的情结,是一代读书人的情结。而《书店》所要表达的,又绝不仅仅只是一代读书人的情绪,它是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相融相合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品质和温暖光芒。
  这一宏大的主题,被叶宏奇用几个平凡的人几段平凡的事,在一方小小地舞台上,轻描淡写的推出来,就像他从眼花缭乱的缤纷生活中漫不经心地裁取了七个片段,摆在观众面前,任由观众笑骂评说。看似信手捻来,实则是精心细仔地抽丝剥茧。
  范希园和方晴朗,与其说是在坚守“读一流书,做一流人,成就一流社会”的店训,不如说是一群读书人在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人生操守和文化信仰。面对各种思潮强烈冲击,这些坚守了数千年的操守、信仰和底线,被冲得七零八落,方晴朗是中流砥柱,他坚如磐石,从不动摇,但是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范希园守了一半,最终没有抵抗住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情人吴美丽的唆使,败下阵来,甚至锒铛入狱。范希园和方晴朗,是编剧精心塑造的两个当代男人的形象,也是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时的矛盾冲突和心理纠结。


  “书店”这个在中国曾遍及各个角落的事物,为传播文明与文化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应该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可以说,有书店的地方,便是有文明和文化的地方,它像一座灯塔,启蒙和照亮着人们前行。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的无死角覆盖,让这个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光辉载体日渐衰落,曾经人满为患的书店如今门庭冷落,很多书店经不起生存的考验,改弦易辙换做他用。在很多视书如命的读书人眼里,那座文化宫殿轰然倒塌!那些引导人类灵魂的灯塔退逝千里,那么,在混沌与慌乱中,我们该走向何方?我们该归往何处?《书店》正是在寻找和回答这个问题,编剧努力在狂奔而来的大潮中保持独自的清醒,审视并力挺着“书店”的意义。
  透过《书店》,我们看到了编剧给观众展示的那个时代的“术”与“道”,同时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坚韧与顽强(方晴朗的文化意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博大(范希园的形象意义),当然,还有像吴有丽、丁云鹤、瞿英、林珍以及那些来同生书店看书买书长大的芸芸众生,他们在面对“书店”这一文化圣殿时,无不体现出朝拜般的虔诚。对书店的热爱,就是对文化的热爱,对书的皈依,就是对“道”的皈依。因此,在面对书店未来何去何从的命运时,每张面孔都有不同的表情!


  《书店》塑造的人物是鲜活的,是饱满的,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方晴朗既是坚守文化阵地的神,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对妻子的那份忠诚的爱,使他的形象显得格外可爱。有情有义,才能在舞台上站住脚,才能被观众喜爱!在原剧本中,方晴朗还专门为范希园研制养生饮料,这个情节在舞台上被取消了,其实这个细节很能体现方晴朗对待生活的态度,它不仅是方睛朗与范希园的情义,也是方晴朗为自己生存下去寻找一条通道,这就是生活技巧,这是“术”。这个“术”成功了,可以给研制者带来无无穷无尽的财富,但方晴朗没有拿着这个“术”去发财,而是依然穷困潦倒地盘坐在那不足十平米的书店里,等待和招唤着那些散落在四面八方无处安放的灵魂归来!这就是“道”。


  相比较方晴朗,范希园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也更接地气,他恍惚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他有情有义,敢作敢为,为朋友两胁插刀,为情人甘愿坐牢。当他把方晴朗绝情赶走,却又在林珍来还书钱时,说等方老师回来就告诉他,并且请林珍吃肉,从此以方晴朗的名义默默赞助林珍读书,这些情节让人潸然泪下,它让观众明白,范希园坏不到哪里去,因为他没有丢掉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他之所以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翻越了自己坚守了多年的店训,一方面是被情所困,一方面,也是生活中的“术”,他说得对,书店里三四十号人要吃饭,面对生存,要活着,难免需要有一些技巧,这些“术”的使用,可能会违反法律和规定,但并不代表“道”的沦丧。所以,当范希园最终带着曾经用“术”换来的一切归 “道”而来时,我们应向这位了不起的书店店长深深致敬!


  吴有丽何尝不是如此?瞿英何尝不是如此?《书店》里的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如此?所以,不管他们走在哪里,最终,他们都围聚在书店下,为同生书店的重生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当方晴朗晕倒被众人送往医院时,编剧的话外之音清晰传来:我们还有自我救赎的机会!
  与其说是“我们”凝聚共识,重建书店,不如说是“我们”到“书店”里来寻找和安放自己的灵魂!《书店》,写了一群读书人在红尘中的“术”与“道”,也是写的一个时代的“术”与“道”。

(本文曾刊于《中国财经报》等)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佛客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