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传统律诗的当代意识 ——刘昌文“七绝诗”评析

林凤·青鸟 2023-8-28 13:45 13701人围观 四川文学

昌文先生于时光倒流中收藏心迹履痕,以诗者的冥思、行者的心志落笔,抒写出澄澈至真的“七绝”,文质诗心,傲然自得。粒粒汉字焕生新机,灼灼其华。古韵琴台旧梦香,当今墨客赋华章。珠联玉映光璀璨,一代风流万世扬 ...

      昌文先生于时光倒流中收藏心迹履痕,以诗者的冥思、行者的心志落笔,抒写出澄澈至真的“七绝”,文质诗心,傲然自得。粒粒汉字焕生新机,灼灼其华。

古韵琴台旧梦香,当今墨客赋华章。

珠联玉映光璀璨,一代风流万世扬。

    ——《贺琴台诗社诞生.其二》

      细品昌文先生近期创作的三十六首七绝诗,我们看到了他溯本求源、悟本求真,对古典律诗不同层面的继承与革新;看到了他赋予深情、趋于哲思的理性思考和个性化地书写;也看到了他开拓视野、释然襟怀,直面碎屑化时代对个人的影响;更看到了他骨气豪宕、师法自然那种当代诗人弥足可贵的坚守。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守,新时期的“绝句”有了长足的延续。“生死沉浮天注定/涛声韵律古今同。”(《观日月湾冲浪》)明世事、辨伦理、定心神。昌文先生在对古典汉诗的感知中参悟、领受与慎独。以此研磨时光、执笔为思,在个人景遇与理路中明悟,营筑起自己的文本立位。

      昌文先生的诗,在形式上“师古”也有当代意义。他坚持律诗创作“愈简愈难”的政策性主张,作品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因为形式越繁缛,个性越微弱。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律诗不断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承”古典汉诗之“象”,由“象”入境、入心,以求知行合一,笃定践行,而且“化”现代人人性,达完美而“统”合。正如其诗中所言:“深悉今古兴亡事/阅尽诗书苦乐篇。”《贺琴台诗社诞生·其一》这正是象思维的无限张力,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经由诗性的文本导向,实现完满充溢的生命自觉和体验。

     “人生雅乐在书香/学富五车智略强/满腹经纶行万里/诗文几卷永流芳。”(《书香吟·其三》)昌文先生以洞见敏学、独树静笃的姿态,思考当代语境中关于传统汉诗的“新章法”,以幻然的思绪、明辨语态,以崭新的视野、关顾世态,将古典与新诗的偶然性结合起来,在起承转合之间见微知著、别开蹊径,最大限度地承袭古典汉诗的律度。简言之,他传承了古典汉诗的美学形式和意蕴,在新语境下统一了偶然和必然。并以理性自省关照当下,入其诗境。“笔沾纸上鬼神惊/点捺横钩铁骨铮/守正出奇成特色/淋漓酣畅写人生。”《书香吟·其六》诗人抒写意外之意,以求象外之象,激发共鸣性、前瞻性和超越性,让作品具有了在场意识。

      所谓在场意识实质就是当代性,关键在于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要求文本与时代“合拍”。传统汉诗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语言表述的新,也不意味着要疏离传统,疏离古典汉诗里那些恒定性因素——如属于题材范畴的山水、人文与和谐等经过时间冶炼的文本语言。亦如昌文先生诗中所言:“雅韵新篇追李杜/风流一代万民钦。”(《茶香吟·其三》)

      新时期格律诗的在场意识,客观地表现在对古典汉诗流派和风格所采纳的借鉴、融合与再造,并非泥古、硬编与仿制。正所谓“两岸硝烟皆散尽/风光无限在今朝。”(《题泸定桥》)在场意识既是新时期格律诗体现当代性的必然审美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代诗发生碰撞、磨合与共存的继发效应。

      “万丈红尘皆过客/千杯美酒论英雄。”(《再品长泸酒》)“傲立苍穹不折腰/炎凉世态自逍遥。”(《题仙人掌赠颜启超.其二》)诗酒人生,题赠友人,昌文先生始终把如何处理写实与写意、描述与畅达、造象与造物的关系,作为其文本探索的题旨。作为一个延续数千年的诗化体系,古典汉诗依然会产生恒久作用。因而古典汉诗的这种当代性,也便会以最有代表性的审美特征,与现代文化语境进行勾连、对接与化合,写意美学与写实美学由此而成为最紧密、最牢固的结合体。

茫茫藏北尽芳菲,列队羊群唱晚归。

牧女眉梢皆悦色,风骚逸韵绽光辉。

——(《题卫建堂藏北牧归图》)

     岁月越过千重山,不知还有几站到桃花源?昌文先生直面未来世界的科技感和冰冷感,尽力跳出狭隘的世俗思维,营造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场景图,令人对太空、对生命,心生虔诚的畏惧感。行笔之间负载着人文诉诸和艺术锐见,是昌文先生七绝诗的最大特点。优秀的诗歌文本理应开敞外部世界,显露时间内核,更应袒示胸襟、畅抒性灵。面对生态危机、物种灭绝、精神迷失、人性异化等极端现象,昌文先生于世态物象体验入微,以“七绝”诗诉诸人类共同关注的现实焦点与未来理想,其作品饱含普世价值与审美内蕴。

壮志凌霄气贯虹,穿云破雾啸长空。

五湖四海同一梦,展翅腾飞舞昊穹。

——(《题高洪建雄鹰图》)

       从后田园时代到城市化场景,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从孤高冷逸的诗品向风神俊朗的当代语境嬗变,昌文先生的诗歌语言无疑都在写实性的取材中,融入了抽象物态与心灵图式的构成。语言的智敏与气概,乃一个诗人的本真修为。读昌文先生的“七绝”,诗律澄明发亮,线条清晰明朗,灵动而又不失韧劲,活生感十足,而且意象密度高,所有意境都能够轻松跳跃出来,呈现家乡“万亩荷田”般超清的实境感。

     “大音自成曲”,昌文先生赋诗,只为心境的超逸和自由。“一世情缘传万里/知音一曲唱千年。”(《知音赋》)由此,诗人气场特别平稳开阔,把控力很强,多种不同的情绪在诗行中激烈碰撞,形成了音律上的明晰对比度。

      七律诗的本然是“音色”,昌文先生形塑出的音场开阔又深远,尤富质感,而且富有实存感。“情真意笃难分手/流水高山又奏闻。”《初识董公传仪》这种“声腔”和咬字的细节,极具音律的形体感,令“友人对酌”的场景还原更加真实自然、清晰顺滑。“青山绿水柳含烟/偶遇仙童弄管弦。”(《夜宿若吉村》)这样的诗句脉络分明,和谐之至,仿佛让人听见鲜明的音符颗粒。诗人赋予了七律诗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度,这真实度不是靠厚实感堆加,而是由丰富的词汇量构成。“土司古寨笛声远/老树残枝梦断肠。”(《鱼通官寨》)诗韵表现并不强硬,而是以舒缓、深厚的方式,用自在的态度表现出来,丝毫没有不适与压力,因此读起来棉柔、轻松且不失轮廓与轨迹。

      满穹星斗颔首,照彻来往路,诗情需要时间的游历。风物远怀,才是诗歌创作的淬炼与本源。“莽野行旅”与“豪气杯茗”浑然交互,融于诗律,释放心志,足以让时光折叠。身为看透而不厌倦生活的智者,昌文先生以诗者的淡然去感悟自然,皴染间数十年整修,丰富智识,以求灵魂格局的阔达。“一江春水韵天成/两岸桃花梦里生。”(《炉城晨望》)“涛声怒吼狂拍岸/一代神兵巧渡江。”(《泸定桥畔》)“风雨沧桑融日月/一枝独秀耀千年。”(《题西藏雪莲赠明成兄》)这些诗句皆以行者的体验落笔,读起来虽然原始,但诗人设法以一种非分析的自然语式传达内部细节和微妙之处,其文本带着亮丽的光泽——行迹于西南广袤、苍凉的山川之间,内心必然顿生出史诗般的敬畏感。

     “七绝”有“七绝”的语态,亦有“七绝”的运势。昌文先生达观于自然物态中的自由神态,并确立其妙悟、性灵、神韵的本源。从容伏笔,以求文锋逸然,令诗性达其诗意。这本质上是诗性层面的母土回归,甚至可以逾越词语、疆界、时空的界阀。 

     【作者简介】蒋楠:四川开江人,现居广东东莞,东莞市东城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传媒资深策划人,已出版《诗与思的自留地》等著述8部。作品散见《诗刊》《作品》《星星》《四川文学》等多种刊物。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原作者: 蒋楠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