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川农大学子深入雷波:开展环保支教与化肥调查,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四川文化网 2023-9-3 23:10 611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雷波7月8日电(通讯员 崔鑫瑶 张璨)2023年7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环行雷波,科技赋能”实践团前往四川省雷波县大杉坪村进行了支教讲座,开展环保意识调研及环保知识宣讲,以实际行动助推精准 ...
  四川文化网雷波7月8日电(通讯员 崔鑫瑶 张璨)2023年7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环行雷波,科技赋能”实践团前往四川省雷波县大杉坪村进行了支教讲座,开展环保意识调研及环保知识宣讲,以实际行动助推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三尺讲台守初心,暑期耕耘育桃李
  为深入了解当地义务教育状况,为后期宣传工作做足准备。7月8日上午,实践小队来到雷波县大杉坪村小学,展开了以环保为主题的支教与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当地村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进行入户宣传,与家长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心贴心的义务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惑。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们讲解如何合理利用塑料。四川文化网通讯员潘婧燚 摄

  据悉,团队主要开设各类兴趣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其假期生活,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学习,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开展“多彩手工小课堂”“趣味绘画”等特色支教项目。团队成员在该村村支书宋云刚的帮助下,开展了“水保护”、“减塑”等主题科普讲座。团队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塑料的分类及危害,同学们纷纷表示塑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该从小事做起,减少塑料使用。“孩子是村子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村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政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重视对孩子们的实践教育,在实践中学习。” 宋云刚这样说。
  团队成员根据孩子的课堂反应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学有所得。受采访的小朋友,杨志强说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塑料是随处可见的,塑料也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但,通过此次哥哥姐姐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塑料也会引起白色污染,难以降解,会对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减少塑料的使用,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也会鼓励身边的朋友、家人们少用塑料袋,一起保护环境。”
  入户走访“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
  实践小队在雷波县大杉坪村展开了以化肥施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团队依托当地村委会,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
  通过采访当地村民,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农户多种植玉米和土豆,他们认为好的收成取决于“高肥高药”。 村里农户种植鲜食玉米每亩施用复合肥施300-400斤,同时基施农家肥,“农家肥看你舍不舍得下猛料,我家都是二十袋起步,这样玉米才长得饱满”, “农药要喷4次以上,天气不好的时候要施8-10次呢。”像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农户为了让玉米长得“好看”,投入大量的肥料和农药,但是这样不仅增加了种植成本、降低了收益,还影响土壤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绿水青山。

图为团队走访调研村民化肥施用情况。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潘婧燚 摄

  然而,在一位农场主的农场旁,团队成员们看到农场上长满了杂草,农场主解释道,“我的农场在种植条件最恶劣的七八月份停止种植作物,让农田休息一下。”休耕一方面是借助草消耗掉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约成本。夏季高温高湿,病虫害危害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药才能维持农产品的外观商品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低。休耕可以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既节约成本,又让土地更健康,实现绿色发展。据悉,农场主的农场一季鲜食玉米每亩施用的复合肥不超过200斤,农药一般喷3次,比当地农户的化肥农药用量减少了一半,依然可以实现高产优质。科学种植既避免了过量农药化肥投入,降低了种植成本,也保住了“绿色青山”,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团队成员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本次实地调研为契机,科普绿色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农户合理施肥用药,实现节本增收,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和雷波县大杉坪村小学小朋友的合影。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潘婧燚 摄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四川农业大学学子肩负科学施肥推广的重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雷波乡村振兴,在实践中,保持青春活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