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陈丹青【永远的达观和潇洒】

谦谦 2016-4-7 22:11 1039人围观 艺术名家

永远的达观和潇洒陈丹青旧上海实业资本家的子弟迷恋油画,民国末年的幼公子在解放后当了工人,由于阶级出身他被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学院拒绝,但在“文革”中成为光荣的工人画家,改革开放后,他在纽约实现了自己的 ...

永远的达观和潇洒

陈丹青

旧上海实业资本家的子弟迷恋油画,民国末年的幼公子在解放后当了工人,由于阶级出身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学院拒绝,但在文革中成为光荣的工人画家,改革开放后,他在纽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全职画画,现在他回上海办画展----这就是我知道的徐文华的简历。

我与徐文华相识于文革期间,距今三十年。这位新上海的老侠客在我们这群文革画家中,人缘好,富幽默,与世无争,一心画画,不论是“文革乱世还是闯荡纽约。他永远保持新一代老上海人的达观与潇洒,永远画着那一代上海油画爱好者最爱好的主题:风景、静物、人像,永远为情新透明的色彩着迷,尤其偏爱被松节油稀释的色域和轻盈的笔触。即便在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美展主题创作----图书馆门口等的少女,江南农村的女农民----他也在允许范围内,玩弄清雅的绘画性。

90年代迄今,我们这些上海流浪汉都是他纽约寓所的宾客。徐家高居曼哈顿上东城一栋大楼的29层,极目展望,是东河与千百广厦。我们一面吞吃满桌佳肴,同时被他友善而辛辣的一串笑话逗乐。我们全都怀念“文革”时期的青春岁月,一致感慨“还是画风景写生最开心!”可是真的纽约重拾风景写生的似乎只有年近花甲的徐文华。酒足饭饱,他会领我们到书房卧室看他的新作,在那些色彩简直过于明丽的小画中,异域生活的压力和失落一点也看不出来,只见绘画的愉悦。为此我曾将马尔凯的一本风景小画册送给他:我不是要他学习这位巴黎人,而是表明他向后印象派画家们一样幸福。

我们都默认出国谋生的经历会磨损年轻时的梦想,并失去最宝贵的绘画的愉悦感,使作画的心态不再单纯。徐文华以上海公子式的忍耐与工人般的勤勉,远离抱怨,保持乐观,使他的作品,始终有着一种并不多见的宁静和优雅。


原作者: 陈丹青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