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赓续百年农耕文化,川农学子在行动

四川文化网 2024-2-16 21:55 386人围观 校园文化

耕读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教育的精华,农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以耕养家”“以读兴家”“耕读传家”也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盛行的优良文化传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好新 ...
       耕读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教育的精华,农耕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以耕养家”“以读兴家”“耕读传家”也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盛行的优良文化传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川农大“社耕·赓续百年农耕文化”实践团队于1月中旬起“返家乡”开展以“农耕文化进社区,农业发展我献力”的主题宣讲活动,团队成员赴四川内江、重庆潼南、山西介休等4省10地开展实践,累计开展实践30+小时,全面辐射250余名青少年,活动开展获当地群众及实践地一致表扬。

(图为团队为社区儿童开展农耕趣味运动课堂)

       活动前夕,团队成员就实践计划和具体工作进行了农耕文化普及程度调研、实践地干部及群众访谈、宣讲课程包制作打磨、宣讲志愿者培训等相关工作,力图打造“专题课程教学体系、特色学习实践体系、服务品牌活动体系”三位一体打造特色耕读服务网格,以“上好一堂农耕文化科普课”为核心确定了实践开展的工作思路,并强调团队成员一定要了解清楚当地农耕文化及农业发展等相关情况,在传承百年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争取为城乡振兴事业培育青年力量。
       团队成员先后赴城市社区、农村基站等地开展教育宣讲,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娱乐式的教育手段也给孩子们带去了更深刻的文化体验。这堂课以一粒米讲起,孩子们从稻米去了解农业发展、二十四节气,稻米从育苗、播种、施肥等种植过程不仅教会了小朋友理论知识,更是带领他们见证了中国农业的蓬勃发展;再从农时、农具的小细节里去发现古代人的大智慧,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事工具都蕴含着耕种人的巧思;最后娓娓道来“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典型故事,从这里去感受古时候的耕读记忆......

(图为团队为乡村儿童开展农耕知识科普课堂)

       “以前爷爷扛着锄头下地,以为种地只会用到这一项工具,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好像真的感受到了古代人的农耕智慧,小小的镰刀是他们那代人不断实践探索的劳动结晶。”“老师带我们在游戏里学知识,一开始以为只是玩玩,但我真的见到了很多我从没见过的农具,知道了从没听过的农事,也了解到了独特的民俗,真的有点想下乡体验一次田园生活啦!”
       “这些小朋友以前从未听过犁、背篓、耙、锄头这类的东西,甚至连蔬菜瓜果可能都认不全,现在的年轻人们更多的是希望带领小孩到城市生活,但是忘记了回归自然,感受农业文化。这一堂课不仅仅是教育,也是反思,农耕文化的亘古流传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必须记得和传承的精神文化。”四川内江实践基地的第一书记在课程结束受访时感慨道。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社区工作人员活动的反馈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024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川农大学子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在不断地探索和创造中努力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两创”理念深入贯彻学习,赓续中华文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