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诗歌复兴来了?传统节日主题诗会成“新宠”

校长的课 2016-6-20 20:02 686人围观 文学动态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郭沛然)不论是女诗人余秀华刮起的网络风暴,还是汪国真去世引发的对其诗歌的缅怀,诗歌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诗歌传播形式越来越立体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 ...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漫子郭沛然)不论是女诗人余秀华刮起的网络风暴,还是汪国真去世引发的对其诗歌的缅怀,诗歌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诗歌传播形式越来越立体多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欣赏诗歌。


  2016年6月19日是父亲节。18日,记者发现北京多个以“歌颂父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悄然兴起。《父爱的天空》诗歌朗诵会现场,十二位中国诗人齐聚北京,到场聆听诗歌的诗歌爱好者挤满整个场馆。有观众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还参加了一个端午节龙舟诗会,且已经报名了七夕诗会。


  爆满的现场场景与过去十余年来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冷遇相去甚远。不少诗歌作者表示,“这与上世纪80年代人人谈论诗歌的时代有些类似,预感‘诗歌复兴’要来了”。


  以诗歌咏表达对父亲感恩、感念和感怀之情的方式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天津赶来的诗歌爱好者王钰梅对记者表示,她从微信公众号获知诗会海报与活动预告,自己也偶尔会写关于亲情的诗歌,抱着到现场与诗人近距离交流的想法来到现场。“这个时代,人们更需要用诗歌这一艺术形式来表达生活。”


  互联网时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与过剩的信息资讯使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却距离生活越来越远,“人们甚至没时间重新了解父亲”。而近年来诗歌的复兴让王钰梅重新燃起读诗品诗、以诗抒怀的热情,“关注诗歌的意义更在于我们会更加用心地珍惜身边人、珍视感情,更好地体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王钰梅说。


  诗歌虽然笔墨是淡淡的,却流露出深情。“他是那个我想得越深,越难以安眠的人;是那个用胡子扎我我不敢喊痛、也不能脱身,用苦涩的汗水浇灌我叛逆青春的人……他是那个一生打过我两次,又用两块糖果向我道歉的人;是在漆黑的夜里,用目光和坚韧为我指路的人。”诗歌朗诵会《父亲的天空》的现场,诗人宗焕平的诗歌《父亲》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深情的文字,揪心的声音。每一个细节饱含着诗人的泪水和永恒怀念,每一行诗句击中了人们灵魂的最无奈处、最柔软处。这首亲情诗刻画的好多熟悉的细节,感人至深。”东城区诗歌爱好者吴先生说。


  记者在端午节诗会、父亲节诗会等主题诗会现场观察到,主题诗歌朗诵会的作品大多是诗人特意围绕某个约定选题新创作的,带着诗人的体温来到现场;还有不少朗诵者公益为这些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主题诗会往往还配有契合主题的歌曲、戏剧、书法,在复兴诗歌的同时助力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与会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为《父亲的天空》诗歌朗诵会点赞。他说,以父亲为主题的诗会在国内并不多见,且每位诗人的作品都很有分量。“这样的主题诗歌朗诵会为诗歌复兴助了力,为感恩父亲尽了心,为诗人创作热情鼓了劲儿。”


  集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与元素的主题诗歌会使得文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诗会还有观众互动环节、即兴评价环节,拉近了诗人与观众、诗歌与观众的距离。“此类诗歌活动的现场感、立体感和互动性,是对平面、静态诗歌传播的丰富与补充,也是诗人与公众之间展开交流对话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形式。”著名诗人、诗评家、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编审杨志学说。

原作者: 张漫子 郭沛然 来自: 新华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