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原创散文)在那火苗旺盛的地方

卡莎 2017-7-3 14:48 955人围观 文学作品

作者:李春梅昌列寺序 那是火苗旺盛的地方,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去年秋天从那里回来之后,每当我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静下心来,思绪掠过时间的长河,在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便停住了。马尔康在藏语里,意思是火苗旺 ...


作者:李春梅



昌列寺一角



   那是火苗旺盛的地方,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自去年秋天从那里回来之后,每当我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静下心来,思绪掠过时间的长河,在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便停住了。马尔康在藏语里,意思是火苗旺盛的地方,寓意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知是难以忘记与之邂逅藏族小伙如动漫人物般的气质,还是外酥内软的锅盔馍馍;是未曾涉足的卓克基土司官寨,还是浓厚的加绒藏族文化深深吸引着我。总之,这颗川西高原上的明珠,以它独特的魅力,让我始终对它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再次决定去马尔康是接到韦的请柬,邀我参加他儿子的婚宴。韦是我的中专同学,记忆中是个不善言辞、性格比较内向的男生。然而就是他,创建了中专同学QQ群和微信群,为同学们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由此可见韦非常珍惜同窗情谊,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
   五月的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在成都茶店子车站坐上到马尔康的第一趟班车。汽车从成都驶出,直奔马尔康。一路上,汽车蜿蜒绕行于万山丛中,望着车窗外熟悉的景物,我心里思潮腾涌,绵绵不断。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午一点过,汽车抵达马尔康车站。走出车,忽然一滴豆大的水珠打在额头,难道在下雨吗?我疑惑地抬头张望,果然发现在阳光下飘飘洒洒地飞着些水滴。“咦,原来是太阳雨。”我惊喜地喊道。真神奇,湛蓝的天空上,几团云都如棉花一样的雪白,真不知这雨是从何而来。我情不自禁伸出双臂,看到圆圆的雨珠落在衣袖,在上面慢慢荡漾开来,我的心快乐得似乎要融化在马尔康的灿烂的阳光里。如果不是事先与肖同学约好,待他开车前来接我,真想独自背着行囊,在这浪漫的太阳雨中,惬意地走到宾馆。

官寨一角


同学情深
    

    马尔康共有六位同学,几十年来,他们如兄弟姐妹般的团结友爱。逢节假日,大伙常带着家人聚在一起休闲娱乐。为了儿女们相互间增强感情,擅长烹饪的贺同学有时还专门亲自掌勺,单独请几家孩子聚餐。一人有事,大伙都鼎立相助。肖善解人意、办事细心周到。上次萍的儿子娶亲,他主动担任接待工作。这次,又是他负责此事。当我还陶醉在太阳雨中时,肖的车已停靠在我身边。“快上吧,老同学。”在肖热情的招呼声中,我跨上了他的车。

   马尔康依着大山脚下而建,整个城市虽面积不大,倒也规划有序。沿街商铺的门窗都是以红色为主调,上面镶嵌着极富藏族特色的各式图案。不多一会儿,我们就到下榻的宾馆。
   在宾馆又见到萍,姐妹相见自是非常亲热。上次到马尔康,萍因儿子大婚,无法陪我游玩,一直觉得歉疚。这次,当我把行程告诉她后,为让我本次出游尽兴,她作了周详安排。为欢迎我的到来,当晚在一家藏族餐馆,由萍夫妇和另外三位同学的陪同,我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藏餐。六个人大快朵颐,吃着铺盖牛肉、玉米搅团等美味佳肴,喝着香浓的酥油茶青稞酒…觥筹交错声中,大伙一会儿回忆着以前农校的趣闻轶事,一会讲述着各自的工作与家庭。从他们七嘴八舌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在座的每位同学不仅在工作上敬业,在家里也很勤快。尤其是贺同学表现得最出色。然而,让大伙佩服的不是他的高超的烹饪技术,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采买、烹煮、清洗一整套厨房里家务全部干完。周末,同学们在菜市场常碰见他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捆菜,不亦乐乎地提着回家。这真太不可思议了,要知道,很难有人能做到这样。“你为啥不让老婆或孩子分担一部份呢,一人做完岂不是很累吗?”我好奇的问。“不累啊。我喜欢做菜,觉得既然自己做了,就该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完,别让大家都把手弄脏。”贺朴实地回答。等我以后退休了,也争取像贺一样,把家务活全部包干。何对旁边的萍说道。真的吗?萍惊喜的反问。肯定是真的。何诚恳地回道。萍的脸上蓦地涌起幸福的红晕。望着眼前的一张张纯扑的笑脸,想起忙于操办儿子婚事没到场的韦,我恍然,原来马尔康令自己恋恋不,除了它的美景、美食,还有这些同学们。他们正直善良,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情无不让我心生敬佩。


卓克基土司官寨


官寨一角

官寨一角

官寨一角


翌日上午,在萍的陪同下,我终于到了久负盛名的卓克基土司官寨。

几年前,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小说史诗一般的浪漫神秘的异域情调中。我被书中字里行间挥发出来的那种深厚浓郁的人类和宗教情感所震撼,被书中所包含的深沉厚重的藏族文化底蕴所折服。后来了解到小说是以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为背景,以官寨主人索关赢及其家族为故事人物的原型写成,在我内心就对官寨埋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去年我曾到过马尔康,曾想去官寨看看,却没能如愿。我那颗埋在心里的种子,没能发芽,开花。我曾无数次地根据电视剧《尘埃落定》的场景,根据以往到过藏族民居的经验,给自已描绘了一幅官寨图,挂在我的心头。现在,我带着心中的那一幅图,到真正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来了。真实的官寨就像画卷,一幅一幅地、慢慢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卓克基土司官寨坐北朝南,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官寨的外部装饰以石块、片石的天然成色作为基调,大门采用富含宗教意义丰富艳丽的色彩装饰,整个建筑既显得古朴凝重,又不失壮美。不论以前我的幻想多么奇妙,多么美丽,当我跨进官寨大门的刹那间,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了。相形之下,曾经的幻想都黯然失色,甚至有些寒碜。官寨整体建筑是由四组碉楼组合而成的封闭式的四合院,院内中心部分为天井。官寨正对面的北楼为四楼一底,官寨左右两面的西楼、东楼分别为三楼一底、四楼一底建筑。在官寨左面耸立着一座与西楼连通的约20米高的四角形碉楼。官寨内院天井旁的回廊由通顶廊柱、木质楼板及木栏杆组成。栏杆则以镂刻雕花的木条构成几何形或吉祥如意的窗格图案,栏杆绕柱,柱撑栏杆。碉楼的每一层回廊的檐下,挂着象征权力、高贵、祥和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帷幔。此时,太阳从天井中大把地铺陈下来,鲜艳的彩色帷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整个官寨显得气宇轩昂。

官寨众多的房间和众多的门用楼梯和走廊连接。萍轻车熟路地带着我,从底楼的门厅到四楼的经堂逐一参观。听着萍的讲述,望着那些布置得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的房间,我开始驰骋于幻想中。眼前空旷寂静的官寨开始变得热闹、富有生趣。我仿佛听见从官寨底层传来银匠“叮当叮当”的敲打声;看见《尘埃落定》中,身着华丽藏袍的麦琪土司夫人,正把白净修长的双手浸泡在盛有牛奶的铜盆里,旁边茶几上精致的茶杯中冒着缕缕热气,房间里充溢着酥油茶的浓香;心中充满爱情的侍女卓玛,坐在楼上的走廊一边绣着花,一边哼唱着首古老的歌谣。阳光从装有彩色玻璃的窗户射进来,在她身上投射出美丽的光影;我仿佛嗅到了炒麦子诱人的香气,那是卓玛听从麦琪土司的傻儿子的命令,在河边用石头支着几口大锅炒麦子,向饥民们施舍食物;我仿佛听到四周炮火轰鸣,看到官烟尘匝地、一片狼藉,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索观瀛被红军击败弃寨仓皇而逃看到毛主席在索观瀛的书房伴着酥油灯阅读《三国志》,轻轻摇曳的灯光将他的身影长长地拉在书柜上。中央领导人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会议,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这些鲜活的画面犹如幻灯片似的,在我眼前相互交织。“二姐,我们该出去了。”萍的一声呼唤将我从冥想中拉回,萍不知什么时候,已走到楼下。

从卓克基官寨出来,触摸到那些沧桑久远的石块,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历史是最强大、最有力的推动者。末落的土司制度,无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如何飞扬,终将落定于历史的净地上。这座被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称之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的官寨,它不仅是嘉绒藏族的经典建筑,也是土司制度兴衰和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见证。

昌列圣山


昌列寺一角

昌列寺一角


游罢卓克基官寨,吃过午饭,按计划我们前往距马尔康市区17公里,海拔3400多米的昌列寺。马尔康藏传佛教文化十分浓厚,全市共有64座寺庙。走在路上,随处可见身着红色僧衣的喇嘛。在藏语里,马尔康的意思就是灯火旺盛的地方,据说此命名就来自于一位得道高僧。 在众多的寺庙中,犹以昌列圣山的昌列寺最为有名。 “昌列”是藏语,意为闭关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历代高僧隐修闭关的地方,出现过很多位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高僧大德。它初创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宁玛派的著名寺院之一,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昌列寺今日的辉煌得益于寺中嘎玛仁波切活佛的智慧,凭借天生处事的睿智和令人钦佩的坚韧大愿,募集来大量的捐助。据说,著名艺人韩红和赵本山都曾为昌列寺捐款。嘎玛仁波切在欧美弘法中,考察了诸多的西方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对这些建筑的建造方式和材料运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对藏传佛教的寺院风格、塑像、壁画、彩绘艺术及工匠传承也做了大量的收集和研究。嘎玛仁波切曾说过:“昌列寺承载着当地信众的精神寄托,同时汇集了藏传佛教的艺术精华和传统技艺,昌列寺不仅是一个宗教的场所,同时,还应是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美术馆,集中的呈现给所有来参观朝拜的人,不管他是佛教徒还是游客”。从马尔康县城出发,沿107国道向西行直不远,便进入蜿蜒盘旋的上山路。五月的马尔康郁郁苍苍、浓翠欲滴。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在万绿丛中盘旋而上。随着汽车的行驶,海拔的攀升,山下的马尔康城也越来越小,我们的视线越来越开阔。凭窗俯瞰,马尔康这座高原城市宛如镶嵌在绿色翡翠上的一颗宝石。山路虽然弯曲却平坦,路况非常好,不到一个小时便抵达山顶。
    跳下车,举目望去,只见一个庞大建筑群,巍然屹立在高山之巅蓝天下,极具神韵,有着摄人魂魄的魅力。近处,一条百米多高的阶梯上,矗立着一座大殿。下午的阳光从金色的屋顶后面斜射下来,氤氲在光雾中的庙宇,阶梯两旁整齐的二层楼房,红衣僧侣,仿佛全都罩着层佛光。圣洁的感觉油然而起,我怀着虔诚的心拾阶而上,缓缓爬到高高的台阶,来到大殿前面。只见大殿两旁,一座座殿宇、经堂、僧舍,依山势而建。它们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和谐完美。主体建筑的旁边,还有一些正在施工。这里游人寥寥,一派。在猎猎山风中轻轻飘动的彩色金幡,远处隐隐传来的僧人颂经声,偶尔匆匆走过三三两两的僧侣,给整个昌列寺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为了让我们对昌列寺有个全面的了解,细心的萍专门请了一位喇嘛,给我们当导游。喇嘛告诉我们:目前,昌列寺已建成了讲修院及学僧僧舍楼、八尊佛塔、观音殿、老殿、卧佛殿等建筑。我们一边听他介绍,一边随他走到近前这座大殿。它是昌列寺的嘉绒讲修院大经堂。大经堂华丽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经堂前一排四根九米高的青石龙柱,每根柱上雕有两条龙,采用镂空雕的技术,象征天龙八部护持讲经说法。经堂内,四根汉白玉大立柱,高九点九米,象征九乘次第,四根代表智悲喜舍的柱子四个面上,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刻有三十五佛,释迦牟尼佛和十六罗汉,莲花生大师和八变莲师,二十一尊度母等佛教形象,这在藏区寺院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经堂天花上的坛城彩绘浮雕,这个坛城属于言教传承中十三部大论的仪轨坛城。请很有名的藏族画师严格依照仪轨设计图样,以1:1比例画出,直径有两米多,再请东阳的师傅雕刻描金上彩制作的。安装在大经堂的天花上,如同法会灌顶,使每一个在下面的信众得到无上加持,非常庄严殊胜。经堂内宽阔的四周墙壁上,是汇集了各流派诸多唐卡绘制大师们的杰作,两侧长二十五米,高近三米的大壁画上是释迦牟尼佛本生传。正面佛像的墙背面是诸菩萨及传承上师的壁画,高近八米,相对应门两侧的墙上是护法,莲师净土,中阴百尊壁画。这些壁画不仅尺度巨大,且画工传神精妙,色调或绚丽、或清雅,形象神态或寂静、或忿怒,传递着藏传佛教特有的教义仪轨,观者无不屏息摄心,赞叹佛教深奥大义,如浩瀚星宇。画师神笔下展现的佛国净土,是如此令人向往!

嘉绒讲修院大经堂的左侧稍后,是昌列寺的老庙。老庙新砌的外墙包裹着百年历史劫难后仅存的土墙,那是昌列寺法脉延续的历史缩影。老庙大殿里,由一群甘孜的泥塑佛像艺人,塑造的莲师及八变忿怒莲师泥塑像精彩绝伦。

观音殿内供奉有一尊十三米高的铜质镏金千手千眼观音像。无论你远看、近看,观音慈悲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前来朝拜的信众。据说,在修建观音殿时,还有一个传奇故事。从马尔康向金川方向过去,梭磨河岸有一处被采石劈开的山崖,昌列寺观音殿的石料就是从这取来的。当时到这处采石时,这里完全是一处未开采的山崖,想要的那块巨石正好突出于山崖,工人就顺势在巨石的突出部下方山壁上凿洞装炸药,用爆破取石。正当一切俱备两个工人去往洞内点火时,巨石突然轰然倾坍而下,尘烟暴起,待尘烟渐消,两个工人竟然毫发未损。原来巨石倒下,被炸药洞外的大石挡住,留下的空隙,正好护住工人。这巨石立于山崖千万年矣,早不落,晚不落,偏在欲点火爆破之时落下,且不伤人,岂不奇哉。若不是观音菩萨加持,难有这般幸运?或许也是山神送给昌列寺观音殿的礼物呢?这块巨石就地被切割成观音殿需用的石方规格,再运至昌列寺。块块垒起,成就观音殿大殿和殿前的石阶台座,正正好好,一石成殿。与大殿内高十三米铜质鎏金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成为昌列寺佛殿建设的一大圆满功德。每年从各地而来的善信弟子无不赞叹这庄严精美摄人心魂的殊胜道场,并在此修持吉祥圆满的观音法门。

老庙、观音殿、卧佛殿,都是二层高的独立建筑。这三幢建筑,虽然都用石料,但砌法不同,唯一共通的是,三幢建筑的四角都采用嘉绒藏区独有的石砌手法,即在墙角的砌法上,以大石堆叠,呈现立面石砌缝中间凹两头翘的特征。这种砌墙经验在嘉绒地区的民居上广泛延用,凝结了藏族工匠对建筑施工的深刻理解和智慧。

最后,从喇嘛那里我们还了解到:目前,昌列寺共有200多名僧侣。每年许多沿海城市的企业家都会慕名而来,听嘎玛仁波切讲经说法。离开昌列寺时,我再次打量着这座被风雨时光冲洗了800多年的古寺也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星散,门庭冷落。它历经岁月的兴衰荣枯,历经无数的硝烟战火,又被无数的工匠修补重建如今嘎玛仁波切和众僧的苦心经营下它早已褪去斑驳的沧桑旧迹得以焕然一新,显露其金碧辉煌的真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昌列寺一定会如老上师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曾经预言授记,成为一座学僧超过2000人的超大型佛学院,正教的法幢将在这里加被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求法众生。



昌列寺一角



尾声


韦同学儿子举办的是藏汉结合的婚礼仪式。当见到一对新人时,我心里不禁暗自称奇,想不到其貌不扬的韦,居然有个那么阳光帅气的儿子,看来孩子一定像母亲了。再看儿子旁边的漂亮新娘,身段高挑匀称、皮肤白皙、五官清秀,特别是那有些微微上翘的鼻子,感觉有种异域的美。性格内敛的韦在儿子大婚时,虽还是喜不露色、稳重自持,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满足与幸福。"老同学,可爱的孩子们,愿你们永远幸福。"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要离开马尔康了。我怀着惜别的心情,望着湛蓝的天空,静静流淌的梭摩河,深深吸几口纯净的空气,想把这些印象镌刻在脑海。忆起何同学曾自豪地告诉我:“马尔康的林草覆盖率为百分之九十六,常年监测PM2,5值为零,空气质量排全国第一。近几十年来,全市范围内没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这些,不正是我们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所梦寐以求的健康生活环境吗。马尔康,这座川西高原城市犹如世外桃源,犹如神仙居住的地方,让我难忘。

原作者: 李春梅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