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民族之声 天籁豪情——作曲家昌英中和他的合唱作品《吉祥阳光》

四川文化网 2015-4-21 09:38 3078人围观 四川演艺

著名作曲家昌英中教授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在中国“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评奖中夺得作品奖的银奖,这是我省音乐作品在历届全国评奖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巴蜀乐派的实力派作曲家在乐坛的一次闪光夺目 ...

著名作曲家昌英中教授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在中国“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评奖中夺得作品奖的银奖,这是我省音乐作品在历届全国评奖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巴蜀乐派的实力派作曲家在乐坛的一次闪光夺目的精彩亮相。

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历经了一年的前期筹备工作,是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音协、煤矿文联音协、中石油音协、中石化音协、公安部音协,九大音乐学院,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全国各专业院团,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评审了从各报送单位按分配名额选拔出的合唱作品一百二十四部,经过复赛、决赛两轮次权威评选,共选拔出金奖作品一名,银奖二名,铜奖二名,优秀奖十名获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合唱艺术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作为我国音乐活动开展最广泛的合唱,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然而,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有一个观念上的短板:“读谱”、“作品”的两项缺陷,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合唱事业发展。昌英中教授认为,我们很多合唱团体追求单一的线条进行,扁平的“流畅”、简单的主旋律“加厚”成了唯一的艺术指标,甚至就连基本的伴奏样式也不在考虑之中。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思维被移植到了合唱作品最初的的创作中,必然就是我们目前所常见到的“主旋律外加伴唱”简单样式,这和合唱的初衷相去甚远,从而失去了更大限度地发挥人声各种各样音色组合、空间透视以及人声合成的“交响性”音乐张力等等合唱艺术的魅力,人为粗暴地在这中间画上了一条界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昌英中教授认为:这毫无疑问,这二者之间存在着音乐技术方面和观念方面的巨大差异性。我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也曾经急切呼吁:我国只有放弃使用简谱,合唱的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五线谱从视觉上就能给人一个高度、音程、声音调整、横向协作和纵向谐和的感官影响是简谱无法做到的。国外合唱团通用的都是五线谱,而大多数中国合唱团却不识谱,这是很不应该的。其次,我们中国的合唱曲目贫乏,创作水平普遍原始低下,拾人牙慧,缺乏创新,这也是制约我们合唱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简谱的输入国,我们的东邻日本早已抛弃简谱教育,至今已经有了很多世界一流的合唱团队。

就合唱作品的创作而言,我们从中国“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评奖中看到了希望。第八届金钟奖作品奖评委,中央音乐学院郝维亚博士在评比的过程中被这些具有深厚感染力的作品而深深感动,他说:我们有理由期待合唱这门艺术会在中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并能代表中国人向这个世界展示我们独有的文化和情怀。在他专为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合唱)的评述中曾经这样评价:本届参赛作品,无论从参加人员、作品的数量和地域的广泛性都超过历年,是最近一段时期我国音乐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准确缩影。作为决赛阶段的评委,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对总谱的阅读,深深感受到本届比赛作品的音乐性非常丰富,完成的技术手段多样而且高超,有些作品在整体的艺术水准上,具有极高的魅力和表现力。单独从音乐创作技术上的进步而言,甚至可以用“飞跃”一词来形容,甚至演唱、演奏的水准也有巨大飞跃。

郝维亚博士在文中专门提到作曲家昌英中教授这一部银奖作品《吉祥阳光》:是一个非常好的,专业作曲家如何处理民间音乐元素的好作品。乐曲以一个藏族民间音乐常用的曲调开始,通过不同的声部组合,人声的变化,逐渐的走向丰满和热情。也通过和声手段的不同处理,使得这个简单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听觉上显得非常的丰富,这和以往的一些过于简单使用民间音乐素材为创作核心,但是技术手段又相对较少、或者仅仅是标签化的使用非常的不同,充分展示了作曲家艺术创作的成熟与多样化。昌英中作为专业作曲家,能够以这个简单的音乐素材(音阶)为核心动机,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多声部的写作技术,或者是节奏的辗转腾挪,都显示出极强的控制力,尤其是中段素材经过“变节奏与速度”的处理后,突然加快,配合拍手、跺脚等手段的使用,给人强烈“民族风”的热烈感受。更为精妙的是作曲家对于具有西藏音乐风格打击乐器的使用,简洁而生动,为丰富我们民族合唱艺术做了一个堪称经典的范

《吉祥阳光》在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我国浙江绍兴开幕式上首次亮相。此次世界合唱比赛由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合唱比赛,堪称合唱的“奥林匹克”,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二万多名合唱歌手参加比赛。我省阿坝州师专由汉、藏、羌、彝几个民族的大学生组成合唱团,决定参加这次世界合唱节。在师专领导的信任和委托下,昌英中教授创作了这部委约合唱作品《吉祥阳光》,他和合唱团决心用歌声表达四川人民尤其是灾区同胞重建家园、重树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由于是来自“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的汶川阿坝师专藏羌合唱团,因而备受各界关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吉祥阳光》是一部混声合唱与民族打击乐的合唱作品,作曲家自己撰写的藏语歌词富有藏族风格和高原诗意月光洒满草原,草原一派吉祥,雪莲花轻轻歌唱;阳光普照大地,大地一片兴旺,我们纵情歌唱,歌唱美丽家乡。我们欢聚一堂,举杯共庆幸福生活;感谢天地,感谢阳光,祝福人间幸福吉祥(歌词大意)

本来合唱作品的创作与一般独唱歌曲的创作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作曲家首先要考虑作品的结构方式和丰富的多声部配置以及和声语言的使用。我们下面分析《吉祥阳光》:这是一个以三部性原则建构起来的曲式结构形态。首先从乐曲表情、张力分布来看,这是一个“慢板——快板——慢板(扩充)”的三部型构造;从主题材料来看也并非传统曲式的那种A——B——A再现性结构。作曲家采用这样灵活的结构方式是和歌曲内容即音乐文学部分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这里的文学内容决定了作曲家将要采取的艺术结构样式。

《吉祥阳光》的结构图如下:

乐曲速度

慢板

快板

慢板(扩充)

主题材料

A(1-7)

B (8-23)

A1 (24-57)

A2 (58-88)

C1高潮

(89-97)

朗玛

(98-116)

结尾

(117-127)

和声布局

特殊和弦B4、G4、bB4

(复调式主题与动机卡农)

A7——F4

               

 

作曲家昌英中在这部作品中的和声语言,并不限于传统的大小调体系的和声,这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和声语言是作曲家自己最为偏爱的“四音结构”特殊和弦。该和弦是总是以5——6——7固定音程结构排列,作为四音和弦总是被作者置于最为重要的位置,这有点像斯克里亚宾的“特殊和弦”的功能意义,但是其结构方式有所不同,在乐曲中起到了主和弦(功能)的结构作用。

第一部分的慢板,以抒情“写景”为主,富有藏族踢踏舞特色的音调,在这里却是缓慢流出,寓意深刻。在作曲家刻意营造的渐快后转慢的节奏提示下,合唱部分的四个声部不同的音型转换自如,充满生机。低音部的二度轮换交替,庄严而隆重,与上面的女声部形成极为鲜明的艺术对比效果,使人听后印象深刻。在藏族语言特有的节奏感驱使下,各合唱声部形成了各有特点有机结合,合唱人声的音响效果十分丰富。

第二部分的快板,作者主要采用了复调对位手法来加以展开,卡农为其主要手段,非方整性节奏贯穿其中。其中最有意思的大概是在三十八小节处主题材料C1的提前介入,音符时值放大并“加花”装饰,与A1动机互为并置,为其后的慢板段落的C主题出现,提供了逻辑上的必然性。这样一种生动有趣而不矫揉造作,显示出作曲家高超的专业技术手法,完全没有那些所谓“学院派”的故弄玄虚,非常值得称道和学习借鉴。

第三部分在气势豪迈的同声齐唱中豪迈亮相,主题经过多次反复加以特别强调。民族打击乐的巧妙运用,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藏族独有的朗玛音调素材动机进一步缩短、分裂、简化……结尾处,花开又落,漫天飘飞,意犹未尽……充满了盎然的诗意。

回顾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作曲家昌英中也有一些遗珠之憾。他后来在谈到此事的时候一再说明:委约创作的一个关键,是要在作曲家与委约者之间寻求最大程度的艺术观念认可度。在此前提下,通过磨合来解决一些看似简单的实际问题。当表演者缺乏有效的展演技能,或者说是达不到作品的艺术要求的时候,创作者就不得不牺牲艺术高度做出遗憾的让步。他认为尽最大可能去弥合不同艺术差异性所造成遗憾的空间,这也是艺术家的责任所在。

《吉祥阳光》可以被称为是我国第一部用全藏语演唱的合唱作品的创作,但该作品获奖以后,全国各地却有很多合唱团体纷纷与作者联系,索要乐谱排演《吉祥阳光》,仅就这一点来说,其意义就非同寻常,可见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何其巨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是多么地受到广大合唱爱好者的追捧。纵观我省成功的合唱作品创作历程,从早期的《太阳出山》(羊路由[1]作曲),到改革开放后的《羌族锅庄舞曲》(黄万品作曲)和《羌山妙音》(穆兰、符辉作曲)等等优秀的合唱作品,不难看出:突出巴蜀地域艺术个性和藏、羌、彝特色,始终是作曲家们追求的目标。这是一条神奇的通天大道!我们有信心,期待着更多更好优秀的合唱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为四川和我国合唱曲库增光添彩!



[1] 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副校长,曾任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其代表作有秧歌剧《兄妹开荒》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