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追忆川农大历史 探寻“川农大精神

作者:李明倩 | 时间:2020-8-4 01:19:42 | 阅读:456|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讯(李明倩报道)大学的精神需要历史的沉淀,今年是“川农大精神”正式命名的二十周年,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和数代川农人的薪火传承和不懈努力,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722日,由十四名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学子组成的探寻团在线上展开了讨论,并且在校成员展开了线下探寻活动。线上讨论主要从“川农大精神”的来源、内涵、弘扬发展几个方面展开,线下团队成员前往四川农业大学的图书馆以及校史馆,再一次重温川农大历史,进一步寻访“川农大精神”。
46A509580C2328E342A1366E249D4EC2.jpg

图为团队成员线上合照  李明倩  供图

百年历史沉淀 数代师生传承
  四川农业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四川农业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办学实践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优秀成果,为总结校园文化精神奠定了基础。优秀川农人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优秀的校友在不断涌现也推动着川农大精神的形成。学校历史上的校长领导和专家学者,他们的人格、学识、风范、品质完整地融化汇聚,不断发扬光大,最终凝练、集聚成“川农大精神”。
牢记精神内涵 不忘先辈伟绩
  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红色基因,积淀而成“川农大精神”的核心内涵。而在学校办学历史上,一 代又一代校长、教授、学者是“川农大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在学校近百年发展史上,曾先后有曾省、杨开渠等著名学者在校执教或担任领导,他们中绝大多数在海外学有所成,满怀爱国情怀和兴农报国之志来到学校,为学校形成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线上成员以小组的形式对“川农大精神”的来源展开了探讨,每一位成员都对这十六字“川农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表示在不断深挖和细品川农大历史的过程中,川农大十六字精神对个人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个人方向也更加明确。线下团队成员在图书馆重温先辈们的光荣历史和事迹时,每一个字和每一幅画如同电影一般放映在大家面前,是震撼和敬佩。当在校史馆浏览川农大的办学历史时,从每一位成员的眼神中都不自觉地流露出自豪感。
CDB982E680C5AD921DFC9A067D2A1B1C.jpg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周开达院士雕像  李明倩  供图
践行川农大精神 顺应时代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川农人,我们应当继续发扬“川农大精神”,适应时代的呼唤。我们每一位川农人起初或许只是一颗颗不起眼的石子,可是当我们凝聚在一起时,我们可以抵挡洪水,我们可以筑成堡垒,而在“川农大精神”的不断“打磨”之下,我们最终会蜕变成那一块块无暇的翡玉。此次疫情期间,仍带领团队克服工作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困境,科研工作不停步的李仕贵教授,以及新冠疫情中,从俄罗斯捐回9000余个口罩的川农大校友张洋,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继续发扬着“川农大精神”。而现在我们以及未来的川农人,更应该举着“川农大精神”的大旗,不断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