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川农大学子下基层,赴马边科普养殖防疫与合理用药

作者:BAOBAB | 时间:2020-8-5 09:28:07 | 阅读:627|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8月5日电(通讯员 吴仪)7月中旬,四川农业大学“情系三农”暨东西部高校乡村振兴联合实践调研四川分队远赴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开启为期14天的“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社会实践。通过重点走访龙沱沟村、观音岩村及共和街社区三地养殖户、采访乡村基层干部,以及针对生猪复产情况,团队开展了散养户生物安全技术培训,并为村民免费发放兽药,科普畜禽养殖健康与兽药合理使用。

图为团队设点发放兽药。

图为团队设点发放兽药。
图为团队设点发放兽药。

2020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从2019年末开始,随着猪价行情的好转,下溪镇生猪产能也在加速恢复。不少贫困户在村委会、镇政府支持下成功申请扶贫贷款,通过养猪带来丰厚回报,同时带动周边村民积极投入生猪生产。如今,下溪镇养殖业以生猪和土鸡为主,已成立55个专业合作社和24个家庭农场,但龙沱沟村、观音岩村及共和街社区三地仍以散养为主,不少贫困户今年则是第一次尝试畜禽养殖,缺乏一定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养殖技术指导。

结合前期调查,团队开始了连续一周的养殖户走访调研。“课堂上学的规模化养殖场防疫技术在这里并不适用……实践的前几天,我们团队下定决心多走、多看、多沟通。”大二学生徐金晶谈起此次社会实践的经历,“虽然我们都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但第一次下基层,并不了解当地养殖的实际情况。”身穿红马甲、手拿兽药袋和图文养殖宣传手册,团队6名学子,每日翻山越岭,从公路上土坡,从一个猪舍到下一个猪舍,每到一处养殖户家中便详细了解生猪品种、饲养管理与健康状况,观察猪舍环境,做好相关记录。”据了解,当地生猪存栏数低于十头的散养户使用的饲料大多单一(只饲喂玉米),且没有定期驱虫的习惯和任何消毒措施。除此之外,不少猪舍搭建随意,不能做到良好通风或防暑,猪舍内污物不能及时清理、蚊蝇较多。“当然一些养殖户也有想办法,比如,天气热,有些养殖户便在猪舍里大量洒水,造成地面潮湿;蚊子多,个别养殖户就点起普通蚊香挂在猪舍……但这些方法都是对猪的生长健康不利的。”通过累计走访30余家养殖户,团队针对当地散养存在的问题重新策划科普培训材料,计划结合村民们自家猪舍的实景图进行直观讲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推广猪舍彻底性消毒和带猪消毒的两大简便方法和非洲猪瘟防控的几大原则。

图为走访养殖户猪舍。

图为走访养殖户猪舍。
图为团队实地考察农村猪舍。

7月22日,团队在龙沱沟村村委的支持下,召集养殖户开展集中性的种养技术培训和畜禽用药指导,村民们也分别将各自遇到的养殖难题进行现场提问。在所有提问中,团队发现当地普遍存在猪腹泻的情况。“这些养殖户都是喂饲料的,很多人说,用药期间腹泻好转,但一停药腹泻又发作,我们推测很有可能是如今饲料中不再允许添加抗生素造成的。”队员马义博说,“无抗饲料的饲养周期本来就有所延长,再加上仔猪腹泻,生长便更加迟缓,这令养殖户们头疼的问题同样刺痛着我们的心。”从减少环境不利因素、定期消毒和使用无抗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入手,队员们耐心向村民们解答。培训结束后,队员们在驻村书记、川农大校友王南北的带领下,走访了当地养殖规模较大的5家猪场,与养殖户交流成立家庭农场的规划,同时进一步调研生猪疾病与用药情况。几场走访结束后,团队提出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地区养殖户”微信社群的想法,以针对性解决农村个体养殖户技术与用药困难,此项提议得到了高校和龙沱沟村双方的支持。

图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图为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图为团队为村民们开展技术培训。

“豆渣发酵剂、脱霉剂、艾叶蚊香、兽用的清瘟解毒口服液和藿香正气液……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些,你们的科普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龙沱沟村武支书对团队的表现表示肯定,同时决定采购一批专业脱霉剂和艾叶蚊香分发给村民们体验使用。“其实在走访和与基层干部访谈过程中,我们收获的远远不止养殖情况的相关信息,更清楚看到当地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阶段的具体处境和老百姓的生活面貌。如何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如何彻底阻止返贫现象发生、如何有效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当然,还有,如何充分释放产学研机制的巨大动能,这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第一次如此具象化地呈现,我想也是我们下基层的真正意义所在。”团队队长在心得交流中谈道。

图为团队与养殖户合影。

图为团队与养殖户合影。
图为团队与养殖户合影。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