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乡村振兴——四川农业大学学子探访网红村落

作者:没撒口没吃烧烤 | 时间:2021-8-22 21:56:46 | 阅读:42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撒口没吃烧烤 于 2021-8-22 22:02 编辑

        竹艺村,是一个位于四川省崇州市的网红村落。 “竹”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艺”给予了它灵活的表现特色。依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以设计为媒,以文创为魂,借助看似普通的竹子,实现了致富增收。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乡村振兴给竹艺村带来的发展,四川农业大学“乡音迸发”社会实践团队为此启程前往竹艺村展开访谈。
IMG_8667.JPG
图源网络
       竹艺村之所以出圈便是源于一栋名为“竹里”的网红民宿,从空中俯瞰,这个建筑的外形类似“无限(∞)”这个符号。曾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陆游,在造访道明镇的白塔禅院时,写下了“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之句。该建筑的设计师团队主创者、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便是由此获得了设计灵感,希望借此助力竹艺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IMG_8660.JPG
图源网络
     除了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民宿,村子里还有博物馆、书院、茶馆、酒馆等,白天在村子里随处溜达,每一处都是惊喜。
1.JPG
图为村民门口所挂装饰 成旻蔓摄
v个.JPG
图为三径书院 成旻蔓摄
        崇州道明竹艺村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基于乡村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化转型。如果说“网红”是崇州道明竹艺村的气色,那深厚的文化内涵则是其底色。道明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崇州道明竹艺村的传承却少了一丝匠气,多了一缕烟火气,对于崇州道明竹艺村的传承者们来说,竹艺本身就是生活,竹篮是他们生活的工具,是与他们日夜相伴的物品。
IMG_8663.JPG
图为在刮竹竿外皮的村民 成旻蔓摄
        竹编手艺传承人贺笠向我们介绍道,她从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传承竹编的的手艺。在她看来,“传承”这两字说来轻巧,但是,就拿道明竹编来说,本质上都是祖祖辈辈的坚守。她还希望通过她们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能够去关注到竹编文化进而去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
IMG_8662.JPG
图为采访贺笠 方姝婷摄
        当被问及从事竹编工作的年轻人是否多时,贺笠向记者介绍道,就目前来讲,竹艺村从事竹编的手艺人,几乎都是家族传承,这也是所有非遗行业的通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很大可能的面临着手艺断层的问题,就会导致这个手艺后继无人。贺笠还表示在她看来消费就是最好的传承,只要有市场,有人愿意消费,就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从事。因此她认为现在面临的其中一个大问题便是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更好的销售相关竹编工艺品。关于这个点,竹艺传承人也采取了相关措施,比如跟一些设计类院校展开合作,希望把当代成熟的审美融入这些技艺,以达成良性循环。这样而来,从业人数也会有所增多。
        在贺笠看来,现在的职业多元化,大多年轻人会更加愿意从事相对轻松的职业。而作为一名竹编手工艺人,也非常清楚竹编的工序之繁琐,除开自身的兴趣之外,要把它当作工作来做,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很难的。贺笠还向记者表示,自己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她出身于竹编世家,如果没有她去传承,可能这个手艺就会永远的消失,她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下去。因此,她选择继续在行业中沉淀。         
        近些年来,竹艺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因地制宜,借助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打造新型旅游度假地。在这里,游客可以听风赏竹、烹水品茶,还能欣赏当地竹编匠人的手工艺品。在这里,生态宜居的环境不仅让村民住的安心,更引来了追求梦想和创作的“新村民”,为竹艺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么多年来,竹艺村始终坚持‘用文化延续未来、让艺术点亮乡村’的核心理念,以设计为媒、以文创为魂,让竹艺村变成网红村。在过去几年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文旅品牌的打造及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希望竹艺村可以搭上短视频这班“新列车”后,不忘初心,更好的振兴乡村产业,为人民谋福利。
IMG_8665.JPG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全体成员
通讯员:成旻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