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三下乡”感悟:红色精神应永流淌在青年的血液中

作者:JANIME | 时间:2022-8-18 19:59:23 | 阅读:418|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8月17日电(通讯员 苏良敏 陈积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一片被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浸染过得土地,红色是她最厚重的底色。我们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走着的是革命志士血拼出来的路;我们是这厚重的红色土地所孕育出的生命,红色精神是这红色土地给与我们的养分。在2022年7月6日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代先锋队真情“食”感小分队,在结合团队所在学院的特色基础上,经过几周的充分调研之后前往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的凤翔社区内以长征为主线的红色饮食作为引子进行了革命长征精神的宣讲,之后团队人员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中,进行了家乡红色基地以及相关红色饮食的探索。

讲解红色饮食传递红色基因

在雅安市进行红色饮食的探索,了解每一道菜背后的红色精神,然后将它们讲与社区内的老人和小孩听,再去听听老人们的那段艰苦岁月的故事,这样的实践过程让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食物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更让我们明白了红色精神的伟大与光辉之处。要说一首歌记录的是一段段的真情岁月,那么我想这一道道的红军餐记录的是一段段革命的艰难岁月。如当我看到“走泥丸”这道餐时,看着那一颗颗圆圆滚滚的土豆,我脑海里便是逶迤的山脉,泥泞的道路;更会让我脑海中浮现出长津湖战役中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土豆的场景。当我看到窝窝头时,脑海中全是毛主席同志拿着那颗黑不溜秋的窝窝头,饱含泪水让身边将士们都尝一尝的场景。红色精神所赋予这些食物的意义,我想回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去体会那份革命的红色精神所具有的真谛!红色精神我们从小听到大,我们之后的青年也将会同样的耳濡目染,但相比于一贯的文字教育我想让大家去做一做一道食物,尝尝其中的苦辣,可能更会让我们热泪盈眶,记忆犹新。在进行宣讲是小孩老人们都有话说,或提出心中疑惑或感叹那段艰苦岁月,小孩在成长在感受老人在感恩在忆苦。
[Thumb]640755929648-67b47d4a-510f-3e51-a4f3-def9ce4b7531.jpg


图为居民听宣讲图。 通讯员韩学艳 摄

虽只是一段小小的红色旅程,但却让他们与他们的后辈们在如今美好的小康生活中时不时感念那些艰苦环境中的坚韧精神,让革命的红色基因在悄然岁月中慢慢流淌。

天南地北割不断的是红色之路

队员们回到自己家乡,在四川,在海南,在上海,我们寻找各个家相处的红色事迹与红色饮食,从西南变得彝海结盟到东南边的铁娘子军,从四川的马齿苋野菜到上海的青菜馅饺子;我们都在用行动感受着这片红色土地所留下来的红色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有着这样一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源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味’不仅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我想这一道道的红军餐所呈递出的‘味’便是那一颗颗赤忱的红色中国心。

从采摘野菜到烹饪全过程参与亲力亲为,最后端出来那一盘野菜菜时,内心的激动真不下中了一个大奖,眼前的食物,在那革命年代里不知是多少人的救命“稻草”,今天,空前丰富的食物或许我们再也不需视其如救命“稻草”,但它所呈现出的“味”是革命先辈们终其一生留于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战斗精神,是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舍我精神,
46dddba63aaf7874.jpg
图为制作野菜图 。通讯员 祝丽 摄
-390b80d326484f74.jpg
图为制作野菜图 。通讯员 祝丽 摄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精神。

如果说四川的马齿菜的是革命的“基粮”,那么上海的青菜饺子就是革命“精粮”,说起上海我不禁想起《红之里》,“里”者上海之弄堂也,弄堂两旁都是石窟的房子,这些典型的上海民居是党的“初心之地”,孕育着党的红色基因,汩汩血脉,红色里弄串起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传播历程,也见证着革命领袖的理想信念、精神生活和个人魅力革命运动在这里风起云涌,一代代革命先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在这里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从石窟们到天安门是中国红色征程的起点。在这新老渔阳的弄堂里在无数个夜以继日的革命事业中,我想这一个个个小、皮薄的青菜混沌带给过先烈们如家般的温暖。
IMG_202208230_195845340.jpeg

图为青菜混沌制作图。通讯员 罗晨曦 摄

大神点评1

。。q 发表于:2022-8-18 20:16:59
好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JANIME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25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