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农耕课堂点亮文化底蕴,科学实验传递创新理念

作者:DhWlm | 时间:2023-7-12 22:17:35 | 阅读:421|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课堂点亮文化底蕴,科学实验传递创新理念
四川文化网成都7月12日电(通讯员 卢淋伟)7月12日上午9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向阳而生,‘动’心童行”团队的志愿者们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的小朋友带去了农耕文化特色课堂,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一起动手做农具手工和科学小实验,感受中华农耕文化中的民族传统色彩和人民的辛勤智慧。
携农耕知识,培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水稻的种植。志愿者李欣欣首先以水稻种植的起源与发展为切入点,用简单有趣的讲解方式,有效地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同时,李欣欣还讲到了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结合介绍天工开物的视频,迅速引起小朋友们的兴趣。翻开《天工开物》,仔细看去千年前,古人辛勤劳作的场景一点点浮现在眼前。大地不会老去,农耕之树常青。
谈到农耕文化,不得不让人想到二十四节气与农时谚语。其中,吉么巫干小朋友主动举手,背出了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既是古人在与自然和谐互动中对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李欣欣问道:“小朋友们知道农时的谚语吗。”额其雪以小朋友抢先一步说:“雷打秋,庄稼收半升。”二十四节气与农时谚语承载着无数中华人民的智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漫漫征途中的长明灯。
创农具手工,识古人智慧
小朋友们在理论课堂上积极表现,也为接下来的手工实践课打下基础。李欣欣拿出了卡纸分发给小朋友们,并讲解了关于农具的种类和知识,小朋友们在课程中不仅见到了自己熟知的农具,还了解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农具。小朋友们问道:“欣欣姐,这个纸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李欣欣回答道:“农具承载了咱们古人的智慧,是农耕文化中的珍贵结晶。所以接下来我会用这些纸来带领大家感受潜藏在农具中的内涵。”李欣欣在台上一步一步地教着,小朋友们认真地学着每一步。虽然小朋友们没有真正见到古时的农具,但是在折纸的每一步中,小朋友们都在一点点地感受着农耕文化的底蕴。
做科学实验,启创新理念
结束了农耕文化手工课,小朋友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农耕文化的种子。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底气所在,但不是中华民族的终点。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科学意识,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科学小实验,比如水果电池,手工肥皂。小朋友们听到非常好奇,吉朵石日问道:“欣欣姐,水果怎么变成电池呀?”李欣欣耐心地解释道:“水果电池是将水果变成原电池,然后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啦。”小朋友们在李欣欣的带领下,顺利地完成了水果电池实验。在看到实验成功后,小朋友们更是将喜悦挂满了脸上。科学是创造,经过这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小朋友们在心中对科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今天的课堂中,小朋友们不仅了解到了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更是深入感受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族魅力和智慧。在农耕科学实验中,他们的积极回应更是表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