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迎时代风帆躬行习新知,立民族之根新媒传非遗

作者:憙253253 | 时间:2024-2-8 16:26:58 | 阅读:114|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文化网2月5日讯(通讯员 郑佳怡)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2024年1月15日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以下简称为“实践团”)成员回归家乡,探寻当地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助力弘扬非遗文化,担当青年责任,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实践团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人们看见,进而让更多人愿意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留心家乡非遗文化,搜寻相关记载,实地走访调研,透过文字语言感受家乡文化背后的历史温度。待实践团成员对家乡的文化深入了解后,丰富精简提炼获悉的信息,再以多样的新媒体题材——海报、视频、照片和云博物馆等向大众展示文化之精髓,丰富大众感官体验,助力文化传播。        
mmexport1707380648444.jpg
图为糖画插画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 蔡汶含 供图
1月29日,实践团队成员朱子语回到家乡河北省定州市,前往定州博物馆及定瓷馆,观赏定窑、缂丝等艺术品。参观过程中,朱子语透过“白如玉、薄如纸”的色泽窥见定窑千年如一的莹润瓷质,体会北宋时期所崇尚的古朴雅致;感慨缂丝犹如“雕刻了的丝绸”中体现制作时特点——以梭代笔,以丝作画,流传千年。朱子语透过文物感受千百年前历史,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体悟古时的生活图景、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并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下了这一刻的感受。朱子语表示:“细看之下,定瓷釉面凝聚,如有泪痕而花纹优美。很难想象北宋时期的人们已经拥有如此精细的烧瓷方法。”
mmexport1707378790422.png
图为河北省定州市定州博物馆及定瓷馆中定瓷藏品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 朱子语 摄
实践调研时,家乡在四川省达州市的实践团成员汪榆林前往当地渠县刘氏竹编会馆。相传,渠县有着2000余年历史不间断的“刘氏竹编”。在今天,渠县仍有以刘嘉峰为代表的“匠人世家”——祖上三代都是竹编匠人,7岁起开始学习竹编,从事竹编工艺品设计创作50余年,以赤忱热爱和传承匠心让竹编绽放新的光彩并且经久不衰。汪榆林驻足细看,感受鸟面竹扇背后大自然的生命力,体会竹编字画底下的宁静山水,画面中鸟语花香的美好如临其境。实践结束后,他将此次实践收集到的种种资料照片与团队一同转化为新媒体形式,将无法言说的技艺用“有声”的媒体传播向更远的地方。
mmexport1707378975962.png
图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刘氏竹编会馆艺术品 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 汪榆林 摄
从定窑、缂丝到竹编等工艺品的呈现,背后蕴含着匠人精神的代代传承,昭示青年也须拿好接力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耀眼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本次社会实践加强成员们自身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明了非遗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青年应成为非遗文化的坚定弘扬者和传承者,用新媒体的方式让更多人听到文化传承背后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憙253253

主题 1
帖子 1
积分 16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