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汇青年力量,传非遗文化

作者:单向街 | 时间:2024-2-8 20:49:20 | 阅读:160| 显示全部楼层
汇青年力量,传非遗文化
四川文化网27日讯(通讯员:谢欣悦)“历史是非遗的载体,非遗是历史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4115日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古韵新传:青年借力新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为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返乡探寻家乡优秀传统文华,通过“新媒体+实践寻访”的创新模式,开启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优秀传统文华传播传承,为推动构建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以青年求知之渴望,领悟安岳石刻之魅力
传统雕刻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之一,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反映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同时,雕刻家的巧手赋予了各种材料新的生命和美感,使石刻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统雕刻作品不仅巧夺天工,具有欣赏价值,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安岳石刻是四川省安岳县传统美术,是安岳地区流传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以佛教造像为主,亦有道教造像。对于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实践重点,在队长的组织组织带领下,首先于线上对“青年如何汇聚更多力量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了热烈的讨论。202421日,实践团成员付婧回到家乡安岳县对安岳石刻展开了调研,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的讲解,付婧深刻感受到了安岳石刻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完精美的石刻艺术作品后,付婧又通过采访讲解人员和安岳本地人了解到安岳石刻的保护现状,得出的结论是针对文化的保护行动刻不容缓。她决心与实践团一道弘扬传承家乡文化,通过新媒体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安岳石刻之魅力。
11.png
图为21日 四川省安岳县安岳石刻前 团队成员付婧 摄
以青年求知之渴望,体会渠县竹编之匠心
忙碌喧嚣的现代生活让很多古老又美好的事物逐渐流失,但在渠县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守艺人”,他们以赤诚热爱和传承匠心编织出魅力惊人的“工艺品”,让非遗文化绽放出生生不息的光彩,而这“工艺品”就是渠县国家级非遗之一——刘氏竹编。刘氏竹编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在渠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前后的秦汉时期,祖祖辈辈,世代相传,使得这一门技艺得以在时间长河中传承下来。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汪榆林身体力行。128日,汪榆林来到家乡达州市的渠县刘氏竹编会馆进行实地调研,会馆中成列着守艺人精心编织而成的竹扇、茶杯、匣子等,现场还有很多手艺人正在用他们的巧手编织着,那一双双灵活的巧手便是承载着刘氏竹编手艺千年的珍贵财富。通过现场工作人员讲解,汪榆林了解到今年77岁的刘嘉峰祖上三代都是竹编匠人,他从7岁开始学习竹编,专业从事竹编工艺品设计创作50余年,他们通过将竹子编织成各种形状,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汪榆林在手艺人的带领下尝试了竹编,从中感受到了匠人竹编技术的精湛之处。
图片12.png
图为128日 渠县刘氏竹编会馆 团队成员汪榆林 摄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实践团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付婧对安岳石刻和汪榆林对渠县刘氏竹编进行实地调研,再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宣发工作,扩大传统文化受众面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实践团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粹,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以此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单向街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19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阅读作者更多精彩帖子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