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左侧

川农学子暑期感恩实践行,重回石城探寻军垦精神

作者:wangkunyue666 | 时间:2019-8-25 16:21:34 | 阅读:720| 显示全部楼层
8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军垦文化探寻者队来到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八十师石河子市的军垦博物馆周围以及游憩广场开展今天的暑期实践活动。以“热爱祖国、屯垦戍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为核心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其精神文化内涵为兵团精神。军垦精神是边疆建设者的灵魂,是军垦人在自然条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依旧成功建成戈壁绿洲的关键所在。队员们分别以参观雕塑建筑,走访问询游人等方式了解石城历史,进一步探索军垦人心中同质又不同样的军垦精神。
观军垦雕塑,忆峥嵘岁月
实践的第一站是参军垦雕塑。为了纪念老一辈军垦人屯垦戍边的丰功伟业,以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乐观精神。兵团人在军垦博物馆周围修筑了大量的雕塑,这些雕塑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军垦人轰轰烈烈开疆拓土,建设新家园的场景。再现了当年军垦人开拓边疆气势如虹的宏伟场面。
图1王震将军像.jpg
图1军垦博物馆前面高高地矗立着《王震将军》气宇轩昂的铜像,依稀可见当年王震将军走马踏勘、憧憬新城的风采。(通讯员吴玮婷)
张仲瀚曾经说过:如果说中国的革命是从小米加步枪起家,经过发展而取得胜利的话,那么新疆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则是赤手加坎土曼从而打开局面奠定取胜基础的。50年前,一支从放全中国的战场上走出来的人民解放军队伍开进了新疆戈壁荒原,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军垦伟业大幕。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无法言述。在参观过程中,给队员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军垦第一犁”这件作品了。作品中三个裸露身体、奋力拉犁的垦荒战士好似拼命向前用力的牛,那几乎达到极限的头胸手膝紧靠一起的弯曲、和背臀下肢连成一线的绷直,不仅给人视觉上造成了强劲的冲击力,也体现出垦荒战士拼尽“洪荒之力”开疆拓土的革命精神。
图2军垦第一犁雕塑.jpg
图2图为军垦第一犁雕塑。描绘出当时老一辈军垦人赤着上身拉犁耕地的场景。(通讯员吴玮婷)
航空事业的兵团事业的亮点之一。1983年新疆兵团航空队伍诞生。王震将军亲笔题字“军垦农航”。兵航在工、农、林、救援飞行等方面上作用突出。为新疆及兵团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3参观新型Y-11战斗机.jpg
图3 图为新型Y-11战斗机。它以农林为主,兼顾地质勘探、探测鱼群、运输救护多种用途。航程910公里、可载8人。(通讯员吴玮婷)
听军垦之声,悟军垦之魂
团队成员在参观完雕塑后,在军垦博物馆周围和游憩广场进行了走访,对游人进行了问询。通过走访了解各个军垦人眼中的军垦精神,并且唤起了他们对那段岁月、对于军垦的回忆。虽然是工作日,可广场上的人群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团队采访了20位游人。这其中有外地来的游客、也有石河子本地人。游客们大多都是来参观军垦博物馆的,有的是带着自己的后辈来受教育、感受军垦精神;有的则是带着父母来回忆青春。据采访结果统计,被采访者百分之八十是在新疆已经生活了几十年。是看着兵团一步步发展、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们纷纷表示,军垦精神影响深刻着影响着他们这代人的价值观与思想观。身为兵团人,更是无限光荣。军垦人身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乐观精神已经刻在了他们骨子里。无法轻易抹去。同时,被采访者对于探寻军垦文化上也给团队了一些建议。“军垦第一连、周总理纪念碑、军垦博物馆,都是好去处。”
图4采访游人.jpg
图4 图中的阿姨是游憩广场的工作人员,阿姨热心的给我们介绍了游憩广场上最大的雕塑--屯垦戍边千秋伟业的寓意和兵团的由来,并且给我们讲述了她心中的军垦精神。(通讯员王坤悦)
图5 采访游人.jpg
图5 爷爷自从1959年从老家来到新疆,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在新疆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儿女双全。当问起爷爷后悔来新疆吗,爷爷毫不犹豫的说:“不后悔,咱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通讯员吴玮婷)
短短的一天中,队员们收获颇丰,团队中不仅有来自外地的同学、也有本地的同学。在初步学习军垦精神后,队员们已经可以主动向游人介绍军垦历史。外地队员在初步了解军垦文化后,被兵团人身上的坚韧与乐观所打动,也对军垦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我十分期待接下来的旅途。”来自西安的队员王国蕊在第一天实践后说道。队员们将铭记使命,继续前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军垦文化探寻者队将继续出发,以多种途径更加深入的探寻军垦精神。为军垦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图6团队合影.jpg
图6 团队合影(通讯员吴玮婷)

大神点评1

张玉瑾 发表于:2019-8-27 15:22:27
【编辑审核意见】不通过,基本格式有误,质量需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热门问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