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 承担起精准扶贫的文化使命

开颜 2015-8-8 09:45 905人围观 少儿艺术

甘肃省酒泉玉门独山子民族学校进京参加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及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录制舞蹈《尕尕乐》。刘梅栋 摄精准扶贫的文化使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甘肃篇观察  7月29日晚,7点25分 ...

精准扶贫的文化使命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甘肃篇观察

  7月29日晚,7点25分,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最后一场,北京舞蹈学院新剧场后台,舞蹈老师金淑梅还在快速地一个个给孩子化妆,描眉、画眼、涂口红、抹腮红,平生从来没有化过妆,更从来没上过台的孩子们很好奇很紧张,但却很乖很配合。很快,随着台上“甘肃省酒泉玉门独山子民族学校舞蹈《尕尕乐》”的报幕声传来,31个男孩欢乐地跑上舞台,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摇头、耸肩、跺脚、登山步、跳起跪蹲、双手托起……热烈、阳光,灿烂的笑容、爆发的活力,虽然紧张兴奋偶尔动作没有那么整齐,但所有的孩子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做到了极致,像马儿奔腾,像花儿绽放。

  3分30秒的舞蹈,很快结束了,跑下台的孩子们抱住老师,师生哭成一团……

  7月31日下午,被此次展演特邀参加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展演五支队伍之一的这支队伍,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录制现场,孩子们跳得更加成熟完美,一举荣获《舞蹈世界》栏目“五彩缤纷夏令营”“夏令营特别荣誉奖”,孩子们真诚质朴的舞蹈令现场评委、主持人动容,泪水再次洒落现场……

  “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独山子的孩子,我们这些男孩儿,能跳舞,能跳到北京的舞台上,跳到央视的舞台上,还跳得这么好,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独山子民族学校领队之一、该校副校长赵振元含泪地向记者说。眼泪,以及简短话语中的独山子、男孩、舞蹈等关键词,潜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意味——

 

  65个“问题孩子”:

  从捣蛋王到小组长、大明星,到一面旗帜、一个抓手

  不打架了,不骂人了,不逃课了,脸上有笑容了,会说老师好了……对于一般受教育的孩子来说,做到这些,并不特别值得夸赞,而对于独山子民族学校里的一些男生来说,这种巨大的改变几乎是难以置信的。因为他们是长期让学校校长、老师头疼的所谓“问题孩子”。

  直到有一天,舞蹈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6月16日,独山子民族学校的食堂里,被挪开叠起的餐桌餐椅围着的一块空地上,金淑梅照例在教学校从二至六年级挑出的65个“问题男孩”组成的团队跳舞。从6月12日那次专门为教这些男孩赶到这里到这天再来,几天了,孩子们依然不听指令,不愿学,为了抗拒学习,其中两个孩子干脆躺在地上。“起来”、“起来”,一遍、两遍、三遍,发着高烧坚持早上5点就爬起来,赶了200多公里路的金淑梅声音一声比一声沙哑。

  “好,你们玩吧,我不教了!”眼中含泪的金淑梅起身假意离开,就在这时,两个孩子突然蹬地站起来,其中一个高喊:“老师嗓子都快说不出话了,如果我再不好好学,我就不是人了!”说完这句话后,他带头认真地跟着金老师和其他孩子们连续跳了4个多小时。同样亲历这一切的五(1)班班主任杨蕾告诉记者,说不清为什么,从那天开始,不仅再也没发生躺在地上不跳舞的现象,而且很神奇,孩子们开始喜欢上跳舞了。而站起来说话的那个孩子,也将自己这句话记到了日记里。

  这个孩子是五(1)班的马学龙,他和另一个躺在地上的四(1)班的马金海可以说是独山子民族学校所谓“问题孩子”的代表。逃课、打架、顶撞老师、不交作业、不讲卫生……所有“坏孩子”的恶习他们几乎占全了。独山子民族学校校长刘政民告诉记者,学校里这样的孩子很多,原因是独山子乡是移民乡,山大沟深,再加上严重的盐碱地,这里不长粮食不长草,吃水困难,全乡7000多人,低保全覆盖,几乎全部是吃国家贫困补助的。学生父母半数以上常年出去打工,还有一部分到附近大农场打工,通常是早上孩子没醒就出门,晚上孩子睡着了才到家,如果算上这样的父母,该校1015个孩子,80%的孩子都算是无奈的“留守儿童”。这其中,孤儿、单亲家庭,甚至父亲服刑等情况大有人在。“没人管没人疼的娃娃,自然是生活、卫生习惯都很差,不爱学习,不守纪律,或者孤独自闭。”

  2014年11月,中国舞协、甘肃省文联、甘肃省舞协开展的舞蹈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推广到这里后,一个14岁还在上四年级的学生引起了志愿者金淑梅的注意,由此她敏锐察觉到这里的许多“问题孩子”,于是让学校从全校挑选出这些最不听话的孩子,教授舞蹈。

  “我们当时想不通,为什么不让我们选好学生,而单挑那些我们多年没有办法管教的差学生。结果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短短的一个多月,舞蹈奇迹般地改变了这一切。这些孩子自觉性强了,守纪律了,旷课、迟到、不做作业等现象逐渐没有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的改变非常有说服力,以前最差的学生现在变成孩子中的‘大明星’了,有的当上了班干部,在孩子中树起了一面旗帜,这对其他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舞蹈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刘政民说。

  据刘政民介绍,这65个孩子,就像他们学校的缩影,原本这65个孩子在全校表现最差,而建校时间不足10年的学校在整个玉门市排名也很落后,学生成绩差,老师没有信心,但通过舞蹈课堂,学校有明显的提升。“看起来是舞蹈教学活动,实际上对学校整体工作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很多教学方法也被用到了文化课教学中。3月到7月这学期开始,学校将舞蹈纳入校本课程,每个班每周一节舞蹈课。原来我们学校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现在舞蹈让学生、老师有了自信,有了凝聚力、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这学期7月份在全玉门市初中男子篮球赛夺冠,前不久中国舞协副主席冯双白来我校调研高度肯定了孩子的表现,现在孩子又来到北京,走进央视,舞蹈让我们有了特色和亮点,学校也在当地出了名。所以舞蹈已经成了学校和老师提振信心的一个有效抓手!”

  “如今马学龙因表现出色当上了班级小组长了,以前不交作业不讲卫生,现在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天天督促检查其他学生的纪律、卫生等情况!”杨蕾笑着介绍说。

  在此次北京展演期间,记者看到的马学龙、马金海礼貌、腼腆,说起之前的自己会红着脸低下头,而登上舞台的他俩在最前排,是31个孩子中跳得最起劲最精彩的两个。

  尕,在当地是对男孩子的昵称,而快乐对于这些“问题孩子”来说最珍贵最难得也最重要,或许此次展演作品《尕尕乐》不仅承载编排者金淑梅的深深寄望,更是这些孩子美好未来最贴切的象征。“摇头是东乡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登山步体现着勤劳、善良的进取意志,跳起跪蹲代表勇敢拼搏的信念,一次一次双手托起彰显精神力量,我就是要强调一种力量、自信、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太需要了!我要用舞蹈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尕尕乐,是他们幸福明天的希望!”金淑梅说。

 

  120个老师:

  57所学校,一个都不落!23517名学生,一个都不落!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舞协主席赵汝蘅讲述的关于舞蹈文化巨大力量的故事,即中国舞协舞蹈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让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小金湾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提高了那里的升学率,改变了那里的孩子的状态,感动着与会者,也激励了无数人。由此,“小金湾”为更多人所知,舞蹈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也为更多人所信服。

  早在2013年,当中国舞协舞蹈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发出消息要做“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后,甘肃省舞协就积极申请获得了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学校、瓜州县广至藏族乡卓园小学、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学校3个试点,努力组织发动甘肃省及酒泉市歌舞团等诸多舞蹈家作为舞蹈培训志愿者,而这其中,甘肃省舞协副主席、酒泉市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金淑梅和由她带领的自己学校的教师团队成了忠实执著的“铁杆志愿团”。然而彼时,学生不理会、家长不支持、学校不配合等诸多阻力,以及路途遥远、气候恶劣等困难,系列农村舞蹈培训志愿实践进行艰难,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因舞蹈而改变着……

  如果说2014年8月,甘肃省最初3个试点的3支队伍受邀进京参加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展演喜获成功对甘肃是莫大的触动,那么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小金湾等地舞蹈实践被人们分享,习总书记对文艺志愿工作的充分肯定,以及此次会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又不啻给这里打了一针兴奋剂:这一地区进一步做好舞蹈课堂的动力更大了!这里的舞蹈志愿者要走进更多农村学校教更多孩子的信心更足了!

  从那时起,3所学校扩大到57所的故事悄然开始了!

  “一开始我们是让下面各农村学校派老师来我的小白杨舞蹈学校,我带着志愿者老师给他们培训,后来发现这样做对于各校老师来说,成本太大了,因为他们要从各地赶到酒泉来,路上要花几个小时,而且他们都是文化课老师,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教学,于是我就不定期地到玉门市培训老师,这样我们多走一些路,就节省下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金淑梅说。不仅仅培训舞蹈老师,找企业家赞助为孩子做服装、买舞鞋,推动当地教育局为学校拨资金建练功房等,志愿行动无所不能。而在这一过程中,个中艰辛只有以她为代表的志愿者心里清楚,而他们选择的是默默付出。与金淑梅交流中,她滔滔不绝的只有舞蹈对孩子有多重要,农村孩子们有多纯朴多可爱,对舞蹈有多渴望等等,而不是自己有多苦多累。

  把舞蹈课堂推广到全玉门市57所学校,一个都不落!23517名学生,一个都不落!甘肃省舞协常务副主席苟西岩介绍,为了这样一个目标,金淑梅带领她的志愿教师团队,在甘肃狭长的地理版图上穿梭着,总行程近10万公里,编排并教授约50个舞蹈组合,义务将57所学校中的120名零基础的文化课教师培训成为舞蹈老师。独山子民族学校便是其中之一,也因此发生了65个“问题男孩”的故事。孩子们出人意料的改变与成长,用赵振元的话,是“用大爱泡出来的”!

  叔本华曾说过,“艺术是生命的花朵”。在山路乡间艰难跋涉的步履,在土坷沙石上绷起的脚尖,在山野村寨洒下的汗水,金淑梅的志愿者团队用他们的努力正在将舞蹈的权力还给大众视野之外的无数孩子,为一个个荒芜的生命种下花籽,让生命由此重新绽放光彩。他们亲历和见证的是,学跳舞之后,山里的孩子敢与人拥抱了,留守的孩子爱笑了,淘气的孩子有礼貌了,邋遢的孩子注重仪表了,更重要的是,也许仅仅是一次舞蹈,一堂课,一个老师,一个农村孩子的生命轨迹将从此改变……

  7月初,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最初发起人和重要推动者、中国舞协副主席冯双白再次来到甘肃省玉门市花海小学、小金湾民族学校以及独山子民族学校等地,调研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实施成果。7月2日,独山子乡广场上,独山子民族学校全体学生群情激昂的舞蹈,尤其是65个“问题男孩”,让冯双白意想不到,也让当地群众大开眼界,因为这里的人不相信自己村里的孩子竟然能跳舞,很多家长更是没想到这精彩的舞步,也有包括自己的孩子踏出的。

  “短短不到1年时间,从3所学校竟然扩展到整个玉门地区57所学校,这让我非常震惊!学生在广场上展演时,人山人海围着老乡、家长。现在大家都争着抢着让孩子学跳舞,更让我欣喜的是,这里的女孩子通常读到一二年级就辍学了,这次我竟然看到了舞蹈队伍中有五年级的女学生!”冯双白激动地描述调研收获。

  苟西岩介绍,在此之前,玉门市的这些学校根本没有舞蹈课程,城里的孩子可以上各种艺术培训班,乡村孩子同样非常渴望艺术滋养。可是在甘肃遥远的沙漠戈壁深处,是没有这方面资源、没有接受舞蹈教育的渠道的。孩子们即使是本民族的舞蹈都没法接触,更不用提外来舞蹈,纯粹是一张白纸。苟西岩告诉记者,以前很多地方不理解不接受,现在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越做越有影响,很多学校都主动来申请为他们培训。未来,他们将把这样的课堂推广到甘肃所有的农村学校,而这也正是金淑梅等志愿者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文化扶贫:

  舞蹈,是否应该承担起精准扶贫的文化使命?

  “风吹石头跑,戈壁不长草”,这是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的县级市玉门市的某种真实写照。戈壁荒漠,风沙盐碱等地理气候环境让这里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于是,扶贫成了这里多年面对的一种常态。

  然而,这样长久地饱受贫困之苦,该怨天还是该尤人?

  等、靠、要,这种躺在国家扶贫政策上睡懒觉的现象在甘肃地区不鲜见。苟西岩介绍说:“我们去乡里时曾经有位乡长告诉我,现在不是国家政策不好,是太好了。我说这话怎么讲?他说比如我分配给我们乡6个贫困户帮扶名额,我就点了6个人,但第7个人不干了,说我们两家紧挨着,两家人口一样,都有老人,他家国家给钱养着,我家啥也不给,因为他家比我家穷,可是我家是6点钟太阳没出来我们就下去劳动了,靠勤劳致富,他家10点还在坑上养懒汉呢!”

  “扶贫先扶智”,或许刘政民常挂在嘴边、他深深认同的独山子乡一位领导曾经说的话——“穷在地上,慢在路上,苦在水上,根子还在教育上”正说到了点子上。

  “舞蹈跳的不仅是动作,而且是精神,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舞蹈,而是文化。我们都说要实现中国梦,那么首先要实现的是民族梦、家乡梦,舞蹈让我们找到了民族自尊心、家乡归属感,舞蹈也让我们明白,要先育人后教书!”“80后”赵振元身兼学校副校长、数学教师等职的同时,已经从完全不会舞蹈到如今迷上舞蹈并成为舞蹈教学志愿者了,说话间,他已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扶贫关键是改变人的精神、观念,彻底改变因为贫困而产生的精神状态,只有精神层面改变了,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真正发生了变化,才能真正脱贫致富。”多次到偏远农村调研的冯双白深有感触。他指出,贫穷落后地区,扶贫极为重要,但扶贫有很多种,扶贫应该包含文化的扶贫,而且,文化扶贫更需要精准。

  “精准扶贫,就是因地制宜,给出经济上的出路,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精神层面上给贫困者指出一条出路,改变他们的思路,摆正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做不到精准,忽略了文化,尤其是一些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所谓扶贫,只会让贫困者更加失落,只会在礼花灿烂绽放之后,让黑夜显得更加黑暗,让他看见美好,短暂拥有却找不到出路。”冯双白说。

  在冯双白看来,舞蹈志愿服务,用舞蹈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是精准扶贫中一些特殊的精准,即面对精神层面的精准,面对传统文化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人中传承的精准,也是一种美的教育的精准,是扶持人们内心的自信和力量。冯双白坦言这是从65个所谓“问题孩子”的改变,以及57所学校的舞蹈普及中深刻感悟的。“反过来说,我们的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一开始只是想帮到农村孩子,现在是不是可以提升到一种精准扶贫中的文化使命?是不是可以从这样一种高度来认识它?”

  “面对偏远地区、贫困地区,面对生活在基层的百姓,我们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能做什么?我们不能观望、不能犹豫、不能躲进小楼,我们只能背起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加倍地努力,再努力。我们不能端着那些假大空的‘架子’,我们只能踏踏实实地创作人民喜爱的作品,与人民面对面,与人民心贴心。我们不能孤芳自赏、不能一切向钱看,我们必须用文化的力量传播阳光,移风易俗,教化人心,驱散雾霾,改善人性,给人们更多的精神力量。这既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机遇,也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这是赵汝蘅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言。事实上,这的确是应该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努力践行的宣言!

来自: 四川文艺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