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中华圣物《淳化秘阁法帖》祖本惊现四川王著故里

卡莎 2019-1-11 22:58 1885人围观 文化资讯

——专家鉴赏在四川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举行《中国画坛》杂志 2018年12月26日讯(王超夫报道)《淳化秘阁法帖》祖本 惊现四川成都王著故里,在四川大学举办的“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及文史研究馆、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 ...

中华圣物《淳化秘阁法帖》祖本惊现四川王著故里

——专家鉴赏在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举行

 

《中国画坛》杂志 20181226日讯(王超夫报道)《淳化秘阁法帖》祖本 惊现四川成都王著故里,今天在四川大学举办的“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及文史研究馆、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文化交流会”上进行了鉴赏交流。参加会议的有著名的文史研究专家、古籍研究专家、出版界人士、碑帖学专家、艺术史学者、收藏家、书画家及特邀嘉宾50余人,有幸一睹中华圣物《淳化秘阁法帖》祖本尊容。

 


下午2点,会议经前两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交流议程后,最后第三项议程开始,由一生致力《阁帖》研究的许汉贤先生提供的《淳化秘阁法帖》(以下简称《阁帖》)祖本在众人的期待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参与鉴赏的有四川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蔡竞、四川省政府文史馆馆长何天谷、四川大学副校长张林、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四川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军、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尹波、四川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刘敏、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勇等专业人士。在一片惊喜声中与会者一起鉴赏了《阁帖》祖本原件。许汉贤先生按版本考鉴程序,首先提供两种同一版本的明拓肃府本为“中轴线”标本(因为上辈的版本就是祖石原刻本),一种是原件拓,一种是民国吋期川大中文教授佘雪曼收藏的及跋文(七十年代在香港著录),与原件《阁帖》祖本直接比对,严格到实物上的特征乃至微妙之处均进行了精细校勘,并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据许汉贤先生介绍,《阁帖》与四川渊源颇深,公元992年(淳化三年),成都人王著(“帝王之师”《阁帖》总编篡官)奉宋太宗皇帝圣旨,从皇宫中精选四千年来珍藏的书迹墨宝为正源,铸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帖大典,其技艺是世界最早的“中国法帖模勒(摹刻)打脱(拓印)技艺”,从而缔造了中国法帖体系的开山鼻祖——《淳化秘阁法帖》祖本,亦称《淳化阁帖》《宫帖》《圣旨法帖》等,简称《法帖》《阁帖》,是中国首部圣旨典籍法帖,经历代朝廷推崇到至高无上的法书“圣经”的高度,树立了王羲之永恒的书圣地位,造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圣品”,开启了中国书法新纪元。正本清源,传承文化根脉,乾隆三十四年,被钦定为“万世学书者所当奉为绳尺”,成为当今传世的国宝圣品“中华圣物”,其文物本质无愧为中华文化之最,代表着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阁帖》收录了《七十帖》等墨宝,是王義之与四川益州刺史周抚书信原迹,传刻于遵训阁本, 再现了王羲之的四川情节,“游目”四川也是王羲之一生的向往。


 


许汉贤先生说,40年来,他从《阁帖》千年文史资料、传世仅有的数十种正本伪本实物与出版本及其所收藏的宋、明版本拓片中,对实物特征与文献记载进行梳理、排对、研究,并就字神、墨色、纸质、装裱、题跋、印鉴等项综合考辨,创立了《阁帖》祖本系列鉴定的正确标准:《阁帖》祖本留有原装老裱,真丝暗花格锦绫边(具备皇家之象的尊贵气质);字体瘦劲、字口清晰、凸出皱纹如毂(此为久合干染,开卷摹擦,千年岁月形成的正常痕迹);翻看后面有明显字口沟纹(乃最早初拓特征);墨浓质精有光泽(具李廷珪墨“三分珍珠七分松墨”润、黑、亮的质感);古香古色溢于禇墨,墨霜多而均匀,陈旧年份有千年沧桑之感;帖心纸质优良,帘纹清晰,纹路均匀、细直(此为细竹帘抄造澄心堂纸的工艺);编撰汇刊、编排样式、尺寸规范等均具备排纂格式和法统标准,并有分切后重组的拼接线的特征;除有北宋年款(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模勒上石)外,最重要特征是具有保真防伪功能的微妙一致的密藏码,破解密藏码是鉴定祖本的硬件证据,也是《阁帖》历代主流与非主流版本的考鉴依据,2016年获批知识产权《破解淳化阁帖最祖本的密藏码》。


 


 


与会专家在近距离观察中,通过认真比对考鉴,认为所展示的祖刻本原件确是具有上述特征,而且细微之处也与其一致。这件国宝级《阁帖》祖本,虽然已是残片,但也弥足珍贵,填补了《阁帖》祖本存世的空白。当大家从会场展示的文献资料中看到,乾隆皇帝下旨考证了淳化三年祖石原刻的《阁帖》为四川成都人(王著)造,均表示这段文献太有价值了,应是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证明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谓之“中华圣物”,乃当之无愧!最后,多位专家还针对这件国宝提出了如何保护、弘扬、传承、发展的多项建议。


 




会后面对记者的釆访,许汉贤先生说:“为了不让这项中国千年缔造的文化遗产沉睡在自己手中而与这一代人擦肩而过,我的终极目的是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当时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难,数十年间拜访了上百位书法界、文博界专家学者、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因知晓《阁帖》者太少,遇到各种不理解的情况太多,的确有些悲哀,一度举步维艰。

许先生说,支撑我推动本项糸列工作的动力,前几十年是兴趣,后几年是责任,特别是10年前猛然发现该项文化遗产具有申世遗和申世非遗的价值,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因《阁帖》祖本每卷首页标题使用“法帖”字样,是中国法帖体糸中最先以“法帖”命名的,这就是申遗的最重要条件,《阁帖》凝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只要整理就会梳理出符合申遗的“普遍性的价值”要素。从此,自己开始了几十项文化、旅游、艺术项目创作及申报知识产权的工作,其一是联合开展“中华圣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二是联合开展“中国法帖摹刻拓印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先生还说,自从2014年后一直牢记习近平文艺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所以我们首创中国书圣院系列项目,让“中华圣物”活起来,让王羲之从历史的“高峰”走向新时代的“高峰”。“书圣”应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品牌,一个响亮而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促进国家文化品牌战略发展。盛世重光,文化复兴,让中国书圣鮮活起来,机不可失。为此,特上书北京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之后,此事很快由国家信访局作为交办件指定成都市文广新局办理,目前得到了成都市文广新局发给本项目的申报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充分肯定。


 


为推动本项世界级文化遗产的申报,发起人许汉贤先生首先明确表示贡献该项千亿级文化遗产,并在全国两岸四地打造数十处联合申遗点,以16个已获批的知识产权项目为载体而落地传承、保护、开发、发展,如:中国书圣台、中华朝圣园(法帖圣园)、中国书圣院、中国书圣城等项目。其中主题宗旨是“打造文化圣地,树立艺术高峰”! 但愿中国“书圣院”系列项目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文庙”,根本固者,华实必茂。亦如当今的“孔子学院”,源流深者,光澜必彰。走出四川,在全国生根、开花、结果,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全球化战略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本项目发起人许汉贤先生,他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并诚邀符合条件的城市、地区联合运作本项目落地(范围是大跨越式提升文化、旅游、康养、文博、艺朮项目的建设,走向“高峰”发展) ,由发起方提供文化遗产中华圣物《阁帖》祖本共同申遗,希望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最终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推动完成申遗工作。

最后,许汉贤先生还特别说,《阁帖》正脉传承的版本系统,从宋以来有上百种,非正脉传承版本历代就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冒,而众多是向“北宋”,“宋刻”靠,忽悠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者、法书大家、士大夫藏家,乃至当今文化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屡屡“打眼”,因为这项文献杂乱不清,尤其是历史上“移花接木”的各种假冒伪造的东西,进入了历史性的“传承有序”而且在文献中发酵,并留下以讹传讹的历史痕迹。的确“名堂高深”,需要“千锤百炼”,找准研究方向,并避免学术一概包揽技术、先入为主等因素,方可避免误认。千百年来《阁帖》的沾带姻亲、假冒伪劣版本应有上千种,所以后来一段时期出现不被看好的现象,这也是《阁帖》一度被历史尘封的原因之一。《阁帖》各类传世版本现仅存几十种,根据有关发表,均为历代重刻、翻刻,而且伪本多于正本。




原作者: 王超夫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