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川农学子聚焦川剧与生活

四川文化网 2019-8-27 14:14 766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成都8月25日电(通讯员 罗程)“川剧一定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它要融入日常、融入百姓、融入生活,才能展现它应有的艺术之美。”隆丰镇文化站站长张仁忠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感慨道。几十年间,一代代文化站 ...
  四川文化网成都8月25日电(通讯员 罗程)“川剧一定不能是高高在上的,它要融入日常、融入百姓、融入生活,才能展现它应有的艺术之美。”隆丰镇文化站站长张仁忠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感慨道。几十年间,一代代文化站负责人全力建设小镇川剧文化,将川剧融入居民生活,才使隆丰镇拥有了全国“川剧之乡”的美誉。
  7月17日-18日,为深入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文化现状及其发展困境,并寻找将川剧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途径,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川剧入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来到彭州市隆丰镇,亲身感受川剧之于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性,也期望通过问卷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思考川剧融入生活对于打造特色小镇品牌以及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让川剧走进生活
  墙绘、戏台、招牌……抵达隆丰镇,各色脸谱的纹样和川剧介绍公告牌遍布街头,为小镇居民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川剧氛围。
  “平常走在街上,坐在茶馆里,感觉川剧离自己真的很近。”“每天生活在这里,即便不经常看戏,川剧也久而久之为大家所熟知。”团队走访街边旧式茶馆与店铺,在对当地居民进行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据了解,在茶馆里品茶听戏是当地老百姓的共同爱好。不仅如此,有关川剧文化展示的系列活动会在隆丰镇定期举办,例如在文化茶园举行的每月川剧座唱会、邀请全省知名演员举行的广场演出等,每一次活动都能取得较大反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图为团队成员于茶馆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采访。通讯员陈水灵 摄
  而作为小镇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综合文化站站长张仁忠向队员们强调了将川剧融入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打造‘川剧之乡’的文化品牌离不开多年活动的举办,这样才能提高川剧的普及度,加强全镇百姓对川剧的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对川剧文化传承的信心与期望。”将川剧文化与四川本土村镇生活相融合,让川剧走进居民生活是建设川剧之乡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隆丰镇政府与文化站共同奋斗的职责所在。
  “川剧发展靠娃娃”
  “发展川剧要靠娃娃。”张站长语重心长地说道。除品牌活动外,隆丰镇政府十分重视“川剧进校园”的理念,分别在当地小学、中学设立了专门的川剧课程,旨在打造出配套的川剧特色学校。
  为调研川剧文化在校园内的发展现状,团队走访了隆丰镇幼儿园,发现幼儿园中设有一个用于川剧表演的舞台和一面用于悬挂学生脸谱作业的展示墙,而在课程介绍展板中亦有川剧课程的介绍。为此,成员对该幼儿园园长进行了采访。园长坦言道,通过川剧培养课程与日常表演,她希望幼儿园能与隆丰小学的川剧教育模式一脉相承,以此增加孩子们与川剧的接触,让川剧融入他们的人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隆丰镇幼儿园园长。通讯员王昱 摄
  此外,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带领与介绍下,团队慕名走访了隆丰小学与西郊小学。“我们一直希望能把‘川剧艺术特色学校’打造得越来越好,让娃娃领悟川剧的魅力。”据悉,这两所小学都设有成熟的川剧课程体系,配备专业的川剧教学师资,其中隆丰小学还建有川剧协会,定期进行表演。而在走访途中,每间教室前的脸谱装饰、随处可见的川剧介绍墙绘和专门的川剧协会排练室、化妆室都令成员们近距离体验到川剧的魅力。
  发展品牌,共创村镇振兴
  探索打造川剧文化品牌,实现村镇振兴的途径是此次调研的重点。7月18日下午,团队来到集贤文化广场进行考察调研。据悉,集贤文化广场是隆丰镇居民最大的休闲娱乐广场,其四周摆放的展板中展示了众多贤明孝廉的川剧人物的角色故事,为小镇营造了浓厚的孝廉文化氛围。
  “政府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无息贷款、为贫困家庭提供资金补助的政策已延续几十年,镇上民风朴实,好人好事辈出。”在对居民进行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时,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当地川剧发展的支持。隆丰镇政府大力支持川剧发展,并定期编排新剧,将这些模范事迹题材融入其中。正是这些将川剧发展与慈善补助相结合的政策,才使川剧变得平易生动,这不仅塑造了小镇良好的邻里关系,提高了居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为川剧的保护和民风的传承做出贡献,使隆丰镇得到了更好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隆丰镇集贤文化广场。通讯员王雪怡 摄
  可见,以川剧为小镇文化品牌的发展方式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知名度。虽然隆丰镇并没有独具特色的景点优势,但近年来,由于“川剧之乡”文化品牌的大力建设,慕川剧之名前来参观学习者逐年增多。以此为经验,团队成员认为,四川各地村镇相关部门应当更加注重川剧品牌的打造,借助川剧这张非遗名片带领当地向着文化旅游业方向发展,真正做到非遗文化保护与村镇振兴发展相辅相成。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关闭

主编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