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全球教育创新——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 在我校隆重举行

谦谦 2019-10-22 10:56 1155人围观 文化资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全球教育创新,展望全球教育发展动态,全球教育50人论坛组委会于2019年10月19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
  四川文化网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全球教育创新,展望全球教育发展动态,全球教育50人论坛组委会于2019年10月19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本届论坛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由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办,由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全球化智库、西南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和小平故里书院协办。
  “全球教育50人论坛”聚焦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建言献策,努力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智库。本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采用大会主题报告、会议分组讨论和会议总结报告等形式开展,论坛汇聚了众多奋斗在教育一线的领导、高校校长、教授和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与智库的长期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与世界教育发展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契机,共同探讨全球教育创新与中国教育展望。

  参会成员合影

  会议现场(正面图)
  10月19日,西南大学在东方红会议厅举办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来自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重庆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海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会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校领导,多位著名研究中心、机构的负责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在“全球教育50人论坛”这样一个“探索世界未来教育走向、建言中国教育改革”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秉承“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未来战略”的理念,共议时代变革与教育创新,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会议现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国务院参事忽培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习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巡视员李源田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主持。

  张卫国校长
  张卫国在开幕式致辞上代表全校师生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新时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准确理解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国家兴旺的基石,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围绕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对全球教育创新前沿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是本次论坛的重点。

  赵建华副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首先阐明他发言的观点,即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在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说明和佐证这个观点,主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在过去三年中的实践经验进行说明。在国际教育合作中,尤其是推动教育国际化和全球教育创新中,技术如何发挥其作用呢?在我们的实践中,技术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利用深圳高技术产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创新中心和深圳的高技术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如华为、腾讯、国泰安、优必选等,利用这些企业的高技术优势,形成了ICT学院、人工智能、在线学习、智慧教育等领域。第二,开展大学教师ICT能力建设,通过利用商务部援外培训,面向合作大学开展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合作伙伴大学教师的ICT应用能力。第三,开展智慧教室援建项目,面向12所亚太和非洲的合作大学,每所大学援建1个智慧教室。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展了两期,其中一期项目由青岛的伟东云教育集团援建,二期项目由广州的创显科教集团援建。第四,利用远程在线混合学习,推动实施“国际网络教育学院”和“国际难民教育”,充分发挥在线课程对专业和技能培养的作用。第五,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信托基金的作用,亚洲的50万美元聚焦合作伙伴大学混合学习的应用,非洲的150万美元用于提升和加强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我们的五个实践案例,证明技术在国际教育合作与创新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我们的国际教育合作实践,可以发现技术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成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教育国际化,增强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声音。第二,为中国高企业产业走出去搭建了一个多边合作的平台。第三,探索了中国的教育经验、教育模式、价值观、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和策略等。
  赵建华在发言中表示,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是多元融合的发展,教育创新需要凝聚教育界、政治界、企业界、经济学界、人文艺术学界、自然科学界众多学者的努力。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应秉承“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未来战略”的理念,聚焦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全球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助力中国教育改革。他希望论坛能对教育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智库,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献策。

  李源田巡视员
  李源田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积极部署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建设,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部署。高等教育作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立足现代问题,思考未来战略,应当责无旁贷。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共同探索全球教育未来,献策中国教育改革,这正是对教育现实课题的积极回应。近年来,西南大学将一流学科建设和服务重庆战略新兴产业有机结合,以智慧创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成为推动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幕式后,大会主题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主持。
  大会主题报告的第一阶段,聚焦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国务院参事忽培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习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分别作了题为“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创新教育发展”、“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着眼点”,以及“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创新”的主题报告。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

 国务院参事忽培元
  于洪君认为,研究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灵犀相通,文明互建”的国际交流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赵长茂指出,教育不能满足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供给、核心技术突破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抓住招生培养和课程考试两个环节,特别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忽培元认为,教育创新的着眼点是对人的提升、对人发展的尊重,应着眼于崇高理想信念,完善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培养;韩民指出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会主题报告的第二阶段,以“全球教育创新前沿”为核心议题,探索全球教育创新趋势。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全程主持,邀请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战略学科组副组长曾天山,深圳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院长丁学良,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王家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宁强分别做精彩报告。
  潘庆中副院长以苏世民书院为案例,介绍了书院在过去六年打造全球教育精品的创新做法,为教育的创新实践提供经验借鉴;曾天山副所长以“立足产业高端实施国家技能战略”为题,首要指明强国必强教,建立一流产业、一流职教;丁学良院长结合当前学生唯论文的普遍现象,对研究生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有必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训练其如何做研究至为关键;王家福副校长以“学科跨界创新、科学艺术融合”为主题作了精彩报告,他认为学科跨界视角下的教育创新应加强基础教育,同时创新高等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段鹏副校长“从媒体的迭代和演变,思考传媒教育的改变之路”为主题,基于媒体发展和变化视角对教育创新形成新认识;宁强教授围绕“中国100年‘美育’得失论”进行探讨,在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中回顾美育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建议以中国眼睛看世界。至此,本场主题报告在六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中结束。

  主题报告
  在上午进行的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中,通过聚焦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以及全球教育创新前沿,既能振奋人心,也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满怀期待。
  下午2点,经过短暂的午休后,在西南大学东方红会议厅热切迎来了本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的会议分组讨论。两个分组论坛围绕“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为主题展开,畅谈全球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
  分组论坛一由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蔡红生作为召集人,邀请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傅国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敏、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广州大学副校长郭兴蓬、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参与本组,围绕主题“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展开精彩纷呈的讨论。参加这一组发言的每位专家学者都立足于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学术探索和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地道来对教育最真实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未来教育最真切的期盼与展望。
  海南大学副校长傅国华认为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最优化的学习,于是聚焦“精准教育”展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以《教育选择:机会与陷阱?》为题,对如何将教育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机会展开讨论,还探讨了关于“竞优与竞次”、“均衡与创新”的深层本质问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以《中国高等教育“顶天立地”之路》为题,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需要基于理性、基于逻辑,务必做到“三个坚守”,为此提出“三个主张”;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敏围绕“基于未来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向大家介绍了西华师范大学做出的一系列教育实践;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围绕他提出的“率性教育”展开了丰富的讨论;广州大学副校长郭兴蓬立足高等教育,认为大学的治理根本是在人的培养,有必要构建全员育人的模式,并结合广州大学办学特色提出全员育人的两个要点;清华大学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从教师的角度分享了清华大学在教师选拔、评价等方面所做的改革创新,为教师队伍机制体制建设作了有效尝试。
  分组论坛二由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担任主持,论坛的主题是“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开门见山地指出“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期间回顾了过去三年所作出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于世洁主要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年的实践经验,谈论了自己对科技、教育创新的几点认识;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袁易明认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要关注“四力”,即创新力、专注力、操作力、合作力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余胜泉指出我们整个社会已经大踏步地走向智慧化和智能化,并且就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展开讨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孔令讲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在移动终端时代盛行的今天,该如何教育我们的00年后大学生?”这一问题;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涛结合自身经历,谈了关于创新的几点体会;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泰山学者彭红枫基于金融学发展的实践,认为课本里的知识应是紧跟历史检验和沉淀的,建议不要急于把最新的社会实践加入到学科教材中;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三女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学习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并且进一步指出可能的实现路径。
  继论坛一、论坛二会上各位专家做精彩发言后,论坛二主持人汪明义校长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技术大爆炸时代,并提出了中小学如何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中小学如何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学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紧跟第六次第七次科技革命的步伐,以及教育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大问题。
  两场分论坛后,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主持了主题为“2035、2050中国教育展望”的总结报告会,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赵建华副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潘庆中常务副院长,全球教育50人论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王玉荣秘书长、副主任发表致辞。并且,总结主论坛的主题演讲报告和分论坛的嘉宾主讲内容,为全球视野下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提供引领性和建设性的洞见。
  赵建华副主任总结此次全球教育50人论坛呈现出五个特性:一是专家观点的多元性。在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以多元化观点聚焦于中国教育改革,促使我们系统思考当前教育实践问题;二是专家的观点的针对性。表现为从问题出发以及从理论层面引发的思索。三是观点的高质量特性。本次论坛参与者皆是资深学者,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观点的深入都极为系统;四是观点的实践性,大部分观点来自一线实践者和管理者,对教育实践指导性较强;五是观点的交叉性,多领域多学科专家学者的交流,促使我们从多学科层面思考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其次,赵建华副主任对今后的50人论坛提出三点计划:其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将一如既往地为办好今后的50人论坛作出贡献,发挥多边平台的作用,以更好提升论坛的影响力;其二,收集论坛中有价值的观点作为今后交流素材,亦可呈报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挥中国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使中国教育更加自信。其三,大力推进50人论坛的国际化,与国际一流教育专家和机构开展对话与交流,提升论坛的国际影响力。

  潘庆中副院长
  潘庆中常务副院长谈及对本次论坛的两个体会:首先是“融合”,学科的融合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不仅贯穿于教育还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现代科技、传媒与艺术的融合。其次是“国际化”,国际化教育是“了解、理解、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仅要了解国际文化、还要理解并学习国际文化。在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中,更需要相互学习。他还提到,我们需要教育自信,但切不可盲目自信,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

 王玉荣秘书长
  王玉荣秘书长、副主任对全球教育50人论坛作出展望。清华大学从2017年8月18日发起全球教育50人论坛,那么在复杂的技术时代应关注什么样的课题是论坛今后应当思考的问题。同时,国际关系变化对大学影响的程度如何亦会成为今后关注的重要话题;再就是有关于颠覆性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是震撼的,比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以及太空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全球教育50人论坛一直秉承着全球视野、中国基石、现代问题和未来战略的理念,其使命在于思想,但更在于行动。最后,王玉荣秘书长认为全球教育50人论坛的专家今后应深入学校基层,更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次论坛汇聚了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领导的智慧碰撞,旨在为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资深学者创建一个共同“探索全球教育未来、献策中国教育改革”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创新思维跨界平台。论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智库,为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建言献策。
  据悉,“全球教育五十人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论坛旨在为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资深学者创建一个共同“探索全球教育未来、献策中国教育改革”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思维跨界平台。论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球发展视野,坚持开放、共享和绿色发展理念,跳出教育领域探索未来教育的走向。
  西南大学首次主办本论坛,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拓宽我校教育创新的国际视野,促进教育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四川文化网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