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何丽荣:匠心传承魅力“湔江茶”

四川文化网 2020-6-1 10:10 2313人围观 四川美食

何丽荣说:“我身上有两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事物加以审视和消化。动静之间,惟有茶是转换器。只要手边有一壶茶,那便有了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闲适。”

  一盏清茶,一首好诗,享一刻清闲时光,品茶读诗,既丰富烟火人生,又诗化漫漫岁月。茶与诗,对茶人何丽荣来说是绝配。凭借对茶艺的热爱,2014年至今,何丽荣相继成为了全国茶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一级制茶师,彭州市级“手工茶制茶工匠”,荷堂茶学院“技师工作室”创始人,同时,她还是湔江茶制作的匠人。
  何丽荣说:“我身上有两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事物加以审视和消化。动静之间,惟有茶是转换器。只要手边有一壶茶,那便有了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闲适。”
  一片茶叶,经过手的揉捻、杀青,于水中舒展开来,散发出幽幽清香,这是彭州湔江茶的艺术,也是彭州茶人的生活,何丽荣是其中之一。去年4月,由她创办的荷堂茶学院研发的丹景山黄茶成功注册茶类相关品牌“湔江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何丽荣说,从小自己生在东坡之乡,岷江河畔,喝岷江水长大,被岷江之畔山茶滋养。大学毕业后,来到彭州工作,当得知湔江是岷江的一部分时,对湔江就有了更深的感情。由于从小闻着家里爸妈制茶的茶香长大,她对茶有着很深的感情,后来得知湔江出产好茶,历史有名,便顺着岷江而来到了湔江,想着把湔江的文化和湔江茶结合起来,自此有了“湔江茶”的由来。


  湔江茶以湔江黄茶为主,它们不同于其它茶,专门选取了彭州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野放老川茶为原料,叶底鲜活有韧劲,捏揉不易断裂,并且全程手工制作。从采茶、制茶、评茶、品茶中演绎古法工艺,湔江茶展现了茶文化的优雅和宁静。“在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中,在四川茶产地评价的排序中,将彭州茶列为首要——“剑南以彭州上”,足以见得彭州茶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成绩。”何丽荣说,在50年代,彭州掀起了垦山植茶的生产运动,后因无人管理开始自由生长,便成了野放茶。
  “彭州龙门山处在神秘的北纬31度,加上其温润的气候和高海拔的地理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的繁衍生长,从地理科学的角度也验证了彭州出好茶所具备的条件。彭州山丘坝分明,其中山地、丘陵占61%,含铜,金、石灰石、蛇纹石等20多种矿物质,砂质土壤和页岩分化的紫色土壤多,肥沃的土壤茶叶的品质很高。”何丽荣介绍,目前发现,彭州有上百年的野生茶树,有50--70年代的有性系茶树,但因多年野放而融合和适应了彭州的环境与土质,甚至发现了大部分无性系茶树,根系发达,抗病虫力强,长势和色泽丰富,滋味丰富。湔江黄茶是国家一级评茶师何丽荣品评认可的一款天然生态茶。

  “‘黄茶甜香无穷韵,鸿渐无缘那相知’,黄茶的甜香,不是蔗糖、木糖、甜菜糖和甜叶菊的那种甜能代替和比拟的,黄茶的茶汤入口就甜。”何丽荣说,当茶汤缓缓入口时,舌尖、胃蕾、舌根、喉头,一律的津津甜味,由强而韵而弱,甚至可能在一个钟头后仍有丝丝津甜的余韵。
  让一片树叶最终成为一盏湔江黄茶,要经历采摘、萎凋、杀青、闷黄、复炒、复包、三炒、三包及干燥等繁琐的加工制作工序,历时70多小时之久。每道工序都是精细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年立夏后,是采摘第二波茶的最佳时节,何丽荣研究的湔江黄茶主要选取了彭州50多年历史的野放老川茶做原料。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都严格按照这两种标准来执行,精益求精,确保茶叶的品质。将鲜叶摘下后,分装平铺在空旷的地方,让阳光蒸发掉茶叶的水分,得到初步的干燥,当叶芽晒至暗绿,整个萎凋工序就完成了。何丽荣介绍,尤其是第二天早上闻到萎凋一夜后香气越来越浓的嫩叶,浓郁的花果香会让她更确信这些茶的丰厚内质。湔江茶的多道工艺,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技术,它还饱含着记忆、情感,厚植着数代手艺人对品质的执着与追求。2015年起,荷堂茶学院开始了湔江地域文化的彭州茶的手工研制,并陆续制作了部份湔江成品茶。

  目前,由于野放老川茶采摘有限,荷堂茶学院坚持全手工,精细制作,成品量不多,并未对外销售。在制作湔江黄茶的同时,也制作了湔江红茶、湔江绿茶、湔江白茶,并试制了湔江乌龙茶。为了让更多爱茶人体验手工茶的制作,荷堂茶学院还特别开设了制茶体验课,希望以此引领爱茶人对茶的认识和了解,以茶为媒,修养身心,以茶为媒,传播文化。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原作者: 《今日彭州》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