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古春晓:章夫历史随笔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川文化网 2020-9-22 09:37 948人围观 文学作品

本书从器物而起,窥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号;至诸子层面,寻找支撑五千年不曾断裂文明的精神内核;终于秦汉之际的烽火,发现中华民族风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诉说公元纪元之前历史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传 ...
  先秦达人,“士”说新语:时势造“士”,“士”造时势——正是章夫这部历史随笔集“正确的打开方式”:
  礼崩乐坏,天子式微。“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作历史性的研究,最要在能划清时代界限。”
  史学界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而章文《晋祠承载的历史之重》正好有助于认识“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这标志着周王朝世袭‘分封制’已经分崩离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
  春秋时期为争霸战——诸侯争当老大,口号是“尊王攘夷”;
  战国时期为兼并战——消灭别的诸侯,方略是“变法图强”。

历史随笔·《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读章夫新著《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先秦抉微,“士”说新语

古春晓


  钩沉稽古,窥究千秋人物是非毁誉;
  阐幽发微,解码万世功业成败得失。
  穿阅先秦——从西周东周,到春秋战国;
  梳爬国故——从杂志专栏,到结集出版。
  章夫先生历史随笔新著——《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收录新锐期刊《看历史》之“史记”连载篇目,凡40余篇分章冠以“三字精”小标题:风雅颂、桃李杏、精气神、松竹梅、天地人、江湖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时势造士  士造时势
  章著书名对举“庙堂”与“江湖”,两词皆出自《庄子》。庄子所在的战国乱世正所谓“游士无宗国”:
  国无定土,君无常位——“忧栗乎庙堂之上”;
  士无定主,邦无恒友——“不如相忘于江湖”。
  章文《春秋战国之“士”,谁为知己者死?》:“如果说西周是天子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那么战国就是士的时代”。正如孟子所言:“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先秦诸子都是“士”的杰出代表,易中天称道:“儒家是文士的代表,墨家是武士的代表,道家是隐士的代表,法家是谋士的代表……”孔子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而在章文看来:“诸侯以国为己任,大夫以家为己任,只有‘士’以天下为己任”。
  先秦达人,“士”说新语:时势造“士”,“士”造时势——正是章夫这部历史随笔集“正确的打开方式”:
  从《“轴心时代”的特殊培训班》,到《诸侯时代的“高峰论坛”》;从《以“德”治国的旷世大辩论》,到《“道”统天下的千年之谜》——“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诸侯与诸子“共舞”:《徘徊在庙堂与江湖间的孔子》……争战与争鸣“共情”:《“四大公子如何搅动战国时局?》……
  礼崩乐坏,天子式微。“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作历史性的研究,最要在能划清时代界限。”史学界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而章文《晋祠承载的历史之重》正好有助于认识“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这标志着周王朝世袭‘分封制’已经分崩离析,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
  春秋时期为争霸战——诸侯争当老大,口号是“尊王攘夷”;
  战国时期为兼并战——消灭别的诸侯,方略是“变法图强”。
  章文称:“大争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人才!招贤纳士成为诸侯国基本国策”。“士”之得失可以衡量一国政治之兴衰,正如东方朔名篇《答客难》:“得士者强,失士者亡”。
  战国首霸  失才亡魏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三家分晋”之魏国开国明君魏文侯急贤亲士,率先任用“布衣良相”李悝变法和“平民良将”吴起帅兵,成功开创魏国在战国最先崛起的霸业宏图。章文《商鞅恩师的“变法”之路》,称李悝为“中国历史上变法第一人”,并揭示了魏国作为战国初期人才中心的思想渊缘:
  魏文侯尊“孔门十哲”子夏为师,并延请子夏及弟子段干木、子贡弟子田子方等到河西筑坛讲学。受业于“西河学派”的李悝(与吴起同门),正是受到子夏“另类儒学”——“礼法并用”思想的影响,而由儒家转变为法家的,并成为历史上公认的“法家始祖”。而法家与兵家兼备的吴起,则被后世尊为“兵家亚圣”。
  “一文一武”强力辅国,“文武二侯”(魏文侯与魏武侯)连续扩张,至第三代魏惠王时已将邻国秦国“压制”长达80年不得东出。然而正是这位魏惠王让“战国首霸”功篑于“两代半”,而导致魏秦两国情势“大反转”的硬核人物,正是被魏惠王轻视而“弃魏入秦”的伟大改革家商鞅。
  章文《大秦顶层设计师的命运渊薮》称道:“商鞅之师”李悝制订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制度法律——《法经》,正是“商鞅变法”的源头与蓝本。后来商鞅在吸取魏国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变法1.0版升级到2.0版,秦国变法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彻底。
  对读两篇“变法”文章,对比两国“人才”得失:“秦之势,起于秦孝公”。章文称“这是一场逼出来的变法图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于是一代明君秦孝公向天下发出《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求贤令》不仅感召“顶级跨国人才”商鞅投秦,更是奠定了事关秦国国运长久的“客卿制度”——“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猛将起于伍卒,丞相始于客卿。对于“孝公+商鞅”这对英主贤臣,章文如是点评:“孝公与商君,真算得上一对政治上的知音。对于大秦帝国,如果少了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位,中国历史都会是另外一种走向”。
  唐代诗人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对于大起大落的魏国,《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称其“失才亡魏”:魏国初期的勃兴与惠王后期的衰落,真可谓“成也人才,败也人才”。
  叱咤战国风云的“五大名士”—— 兵家吴起、孙膑,法家商鞅,纵横家张仪、范雎,皆出自魏国而兴于他国。这几位在魏国时,或被轻视,或被排斥,或被猜忌,或被迫害,结果都被“逼走”敌国:吴起奔楚,孙膑盟齐,而商鞅、张仪、范雎三位魏才皆成秦之栋梁,可谓“秦投意合”而导致“助秦亡魏”。
  宋诗曰:“鞅已归秦膑入齐,有才不用孰持危”。章文称:“魏惠王在战国七雄中(楚以外)第一个称王,然而此君却接连败于齐国军师孙膑和秦国大良造商鞅”。齐魏“马陵之战”重创魏武卒,秦魏“河西之战”收复河西地,从此“战国首霸”魏国霸权终结跌入二流诸侯之列。
  士为知已者用,士让害己者死:孙膑反戈将魏将庞涓战死,范雎复仇将魏相魏齐逼死。章文《丞相范睢,一泡尿的喋血恩仇录》:“化名张禄入秦政治避难的范雎由客卿拜相,与秦昭襄王俨然又一对政治知音”。正如孟子论“士”:“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客卿强秦  终得天下
  《管子? 霸言》:“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通常概念讲:诸侯公室所用外籍士子称为“客卿”,而贵族士大夫私养之士(无国籍之分)则称“门客”或“食客”。
  战国谋士拜相一般经历三步:门客——客卿——丞相。
  秦始皇重用楚人李斯为相,缘于前任丞相吕不韦府上这位门客的一次“危机上书”。此人在历史上“贬大于褒”,正如章著一文标题所示——《行走于政治家与官仓鼠之间的李斯》。然而李斯这篇著名的《谏逐客书》,却被誉为“天下第一谏书”,更是一篇礼赞“魏才秦用”变革强秦的政论宏文:
  “孝公用商鞅之法(耕战国策)……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连横破纵)……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远交近攻)……使秦成帝业。由此观之,皆以客之功”。
  通常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下“逐客令”是因为“郑国渠事件”,即章文《祭坛上的郑国渠》所述韩国“疲秦阴谋”。有研究表明,“逐客”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帝党”与“后党”、“相党”的政治斗争:即章文《吕不韦的“政治经济学”》所述秦始皇与丞相吕不韦、秦母赵姬及男宠嫪毐之间的复杂关系。而秦王政在罢黜吕不韦之后下令“逐客”,或是清除乱党势力的扩大化,而“郑国间秦”只是一种远因。
  章文称:“李斯上书对自已对秦国皆意义重大,不仅让秦始皇收回王令,其人还由一位家臣成为国君重臣”。李斯行文“正反论述”:
  “逐客以资敌国……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话,正是“魏才秦用”助秦亡魏的前车之鉴!如果说商鞅助秦“变法”是以“战国首霸”为老师,那么李斯上书“留客”则是以“失才亡魏”为教训。
  纵观战国诸侯“变法”,往往“君亡政息”,改革转瞬即逝,尤其是外来“客卿”容易遭到“老世族”反扑。这是由于列国宗室贵族的共性使然:“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而商鞅车裂殉法 ,正是秦国继位者“政治平衡”的必然结果。然而与山东六国不同的是:商鞅虽死,但并未因人废法——“秦法未败也”(韩非子语),可谓巩固变法成果后继有君。正如贾谊《过秦论》所言:“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事实上“商鞅变法”的彻底性,更体现在秦国历代国君将变革制度“贯彻到底”。司马迁《史记》所言“后世遵其法”,这在1975年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得到了充分印证。章文《田野里生长出来的大秦帝国》写道:打开2000多年的历史尘封,通过一位叫做“喜”的县级小吏生前抄录的1000多片法律文书,可以管窥秦朝社会的法制建设状况:“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而之所以“秦法未败”,还得益于后世明君英主继续遵循先祖“客卿制”,以防止“世卿制”复辟专权倒行逆施。云梦秦简《秦法律令》记载:“故客卿相,论盈,就正卿”——可见客卿在秦国地位很高且成为国家法律制度。
  章文《大秦顶层设计师的命运渊薮》历数大秦帝国共同缔造者:“自秦孝公起势,经惠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王嬴政百余年间,历代辅国能臣多为客卿拜相:商鞅(卫)、公孙衍(魏)、张仪(魏)、甘茂(楚)、魏冉(楚)、范雎(魏)、蔡泽(燕)、吕不韦(卫)、李斯(楚)……”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得士者,制六合而亡诸侯;
  变革者,奋六世终得天下。

古春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媒体人、散文家、诗人


《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封底


书名:《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作者:章夫 著

书号:ISBN 978-7-220-11925-5

定价:68.00元

日期:2020年09月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徘徊:公元前的庙堂与江湖》

  内容简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在传统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代表着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在这两个极端的人生处境之中,“忧其民、思其君”,对家国天下的关怀不因身份之改变而改变。这种顽强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诞生以来就不曾被中断的原因所在。

  本书从器物而起,窥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号;至诸子层面,寻找支撑五千年不曾断裂文明的精神内核;终于秦汉之际的烽火,发现中华民族风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诉说公元纪元之前历史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精神进行深入的剖析;又将这些深层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呈现于纸面,为读者掀开历史的迷雾,发现在历史中传承着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章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都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擅长报告文学、人文历史与地理随笔写作,共出随笔写作,共出版各类著作20余本计400余万字。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古春晓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