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梁琳筠 | 扬雄生平及著述年表

四川文化网 2021-4-2 14:01 1839人围观 历史非遗

纵观扬雄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其在中华文化史上,堪奉为“华夏文圣”,其在文学、文字学、语言学、天文学、地理学、职官学、琴学、教育、儒学、经学、史学、数术历法及哲学等领域的卓著、思想、成就和影响,直接影 ...


  一:出生至求学:公元前53年至公元前28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戊辰至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巳):
  1、出生时日:公元前53年三月十二日(戊寅辰时),天将明之晨曦,扬雄降生于蜀郡郫邑石埂子亭白鹤里临近沱江河畔的一户五世单传的,扬姓桑农之家。
  2、少小自学时光:公元52年,扬雄2岁至公元前39年(汉宣帝甘露2年己已——汉元帝永光五年壬午):
  此为扬雄少小时期至十五岁左右,其与父母家人们一起生活、成长于白鹤里的家中,通过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及发奋自学。史载,其“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沈之思……”以耕读传家之道,牧牛、助农之际,已遍历五经,“非圣哲之书不读”,且考取了当时政府颁发的“通一经即免其徭役”之免税通牒。


  3、临邛求学:公元前38年至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元年癸未至汉元帝建昭三年乙酉):
  扬雄16岁至18岁,此三年期间,扬雄去到母亲的老家临邛,跟随临邛远亲舅爷林闾翁儒先生,学习古文奇字及釉轩语言等,并获得先生弥留之际所赠送的“釉轩殊言梗概”及相关典籍的佚本残片等。
  4、横山子求学:公元前36年至公元前28年(汉元帝建昭三年乙酉至汉成帝河平元年癸己):
  扬雄18年至26岁,此八年期间,扬雄经林闾先生推荐,跟随同为郫邑的蜀中道学高人、隐士、庄(后更为严)君平先生学习《易经》和《道德经》《庄子》等先秦典籍,先生赐字:子云。此间,扬雄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先后有《县邸铭》《玉佴頌》《阶闼铭》《成都城四隅铭》等早期的文学作品问世,其才华与名气,在蜀中渐为传頌。
  5、学归及游学:公元前28年至公元前25年(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至四年丙申):
  扬雄26岁至28年,扬雄学成归家、奉父母成婚,晴耕雨读,农闲游学。此间,曾遍历蜀中名山大川多地,首先是岷江上游大禹故里的汶川石纽山、蚕丛故里的茂县营盘山、蚕陵古镇,川西高原等具有古蜀先民古羌部落的历史遗址及遗存之地,再沿着岷江,又下至乐山犍为、乐至、瓦屋山等地。沿着古蜀先王的迁徙路线,实地考证、收集素材与调研、了解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创作有开创地方志先河的《蜀王本纪》与开创京都赋先河的《蜀都赋》等卓著。
  6、初创赋文:公元前24年至公元前21年(汉成帝阳朔元年丁酉至阳朔四年庚子):
  扬雄29岁至33岁,相继创作有《反离骚》《广骚》《畔牢愁》及《天问解》等文,以表对“辞祖”屈原的缅怀、欣赏与追慕之思。期间,扬雄的长子出世,此间已搬迁至成都居住,在“文翁石室”教书为业。
  7、公元前20年至公元前17年(汉成帝鸿嘉元年辛丑至三年癸卯):
  扬雄因父母相继过世而不得不重新举家搬回郫邑乡下的百鹤里老家,耕读为生,守孝三年,此间无创作。
  8、始游京师:公元前17年夏至公元16年秋(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至永始元年乙巳):
  扬雄37岁至38岁,一路游学参访、途中经过绵竹,创作有《绵竹颂》,并于同年深秋,经费花光,且时近天寒,北上的气候凛冽,故暂停于涪城(今绵阳市)至次年春,数月间,以教书为计,积攒路费盘缠。



  三:入京.献赋.拜郎.观书期:公元前16年秋至公元前9年(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至汉成帝元延四年壬子):
  1、公元前16年秋至公元前14年(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至永始三年丁未):
  扬雄38岁至40岁,入京为寻求落脚之地,因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赏识其才学,而诏为门下吏,并举荐为待诏。后于次年正月,王音卒。扬雄另觅举荐人,其倾慕者,原为“文翁石室”作旁听生时的同学,现为直宿郎的同乡杨庄,并向其呈最近力作《绵竹颂》,庄大赞。遂择机向成帝诵读雄文,成帝甚喜,并询问之,杨庄禀告成帝,扬雄是臣同乡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并拜为待诏“承明之庭”。
  2、公元13年(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
  扬雄四十一岁,正月,雄奉诏,陪汉成帝上甘泉宫,祭祀上天,还,扬雄作《甘泉赋》以呈,表规劝皇帝戒奢之意,立安民立政之志。
  三月,汉成帝又兴师动众、浩浩荡荡上河东,以祭厚土为名,实为游诸山、眺尧舜,扬雄作《河东赋》,以规劝其与其向往上古明君之功业,不如回来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帝政建设好,成帝皆甚赞之文美、恢弘而不解其劝讽之意。
  冬十二月,汉成帝号令文武百官,观其羽猎盛况,并诏扬雄陪以观之,还,扬雄于岁交之际,作《羽猎赋》,力荐成帝能以民生为重,以勤政爱民为要,效仿贤德,立政天下。


  3、公元前12年(汉成帝元延元年己酉):
  扬雄四十二岁,一月初,呈献《羽猎赋》,成帝拜扬雄为黄门侍郎,但对其大赋文旨,终不领其意。扬雄主动呈请,愿停俸三年,以求“石室观书”,精修研习。成帝应允,并俸照发,且“赐笔墨钱六万”,以鼓励其著书。
  同年,扬雄开始在京师采集、收录各地方言,并延续至其69岁,前后足足历时27年时间,终成旷世巨制,中华语言学之“鼻祖”,同时也开创了人类语言学史的先河。同年,扬雄次子扬乌出生,其所著文字有《绣补灵节龙骨铭》及诗三章。
  4、公元前11年(汉成帝元延二年庚戌):
  扬雄四十三岁,汉成帝为了向胡人炫耀和展示其国力雄厚,军力夯实,下诏南山黎民捕百兽以上缴之,圈而令胡人围捕、校猎,诏扬雄跟随之,还毕,扬雄作《长杨赋》,以阐述其此举非明君所为,实有践踏民生、奢华无度及劳民伤财之害,谏其勤政爱民,以民生为贵等劝意与观点。
  5、公元前10年(汉成帝元延三年辛亥):
  扬雄四十四岁,蜀中岷山崩,土石坠落岷江,河道被雍,阻水三日不流,成都平原造成很大程度的水患。扬雄继续石室观书。是年,结识了刘向、刘歆父子,且刘歆向其请教与学习古文奇字,扬雄与友朋欢聚之际,大肆宣扬自己的恩师蜀中八贤之一的严君平之美德与高洁。
  6、公元前9年(汉成帝元延四年壬子):
  扬雄四十五岁,继续观书石室,大隐于朝,远离权势的漩涡,潜心研修。是年,扬雄正式决绝的放弃了大赋的写作,他认为赋乃“童子雕虫雕刻,壮夫不为”,其谏力,“劝百讽一”,甚至有时适得其反。

  四:潜修著述期,公元前8年至公元11年(汉成帝绥和元年癸丑至新莽始建三年辛未):

  1、撰《州牧箴》及《官箴》以表谏心:公元前8年(汉成帝绥和元年癸丑至哀帝建平二年):
  扬雄四十六岁,汉成帝四十四岁,念及久未有子,经议,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是年,“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故令画功臣像于未央宫,扬雄应诏,著有《赵充国頌》。
  时年,扬雄已愤而弃作大赋,据考,有《酒箴》小文,以表谏心。十二月,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奏言,“以为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故请轻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成帝乃下诏,罢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此间,扬雄起笔创作《十二州牧箴》与《二十五官箴》,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劝谏之心,以期成帝能在效法古制的形式上,更能在修身自好,德政爱民的角度,学习上古明君圣王的美好品德。
  扬雄可谓是呕心沥血,奋笔勤书,以尽忠臣劝善之余力。此二著,据推当分别为次年三月(《官箴》毕。哀帝建平二年即公元前5年四月《州牧箴》毕,(另学界亦有他见)。是年,古文经学家刘向去世,享年72岁。
  2、公元前7年至6年(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至汉哀帝建平元年乙卯):
  扬雄四十七岁,三月,汉成帝暴毙身亡。四月皇太子嗣位,是为孝哀皇帝。扬雄结识刚进宫为郎的17岁才子桓谭,并成为至友,彼此各等交流,常为辨析。桓谭向扬雄学习古文字及文学写作等,扬雄向其深度交流与探讨音乐、天文等。是年初,王莽荐刘歆为侍中,并令典校《五经》,承接其父业,完成编辑群书的目录而成《七略》。
  次年,扬雄作天文学著述《难盖天八事》,以系列论述“浑天”学说,深度全面的阐述此学说思想,作为顺应天地之道,吻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等,此文及其后来所著的《太玄》极大的启蒙和影响了东汉天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衡评其《玄》为“天书至宝”。
  3、公元前5年(汉哀帝建平二年丙辰):
  扬雄四十九岁,四月,扬雄因朱博拜相,而劝阻之,有论朱博“宜将不宜相”,非丞相之才,“恐有凶恶亟疾之怒”等言论。扬雄仍为黄门郎,与新进佞臣董贤同官。
  4、公元前4年至3年(汉哀帝建平三年丁巳至四年戊午):
  扬雄五十岁。是年,扬雄开始起笔创作其哲学专著《太玄》一书,加之修正与后作《解嘲》《解难》《太玄赋》及《太玄章句》等篇,前后历时数年之久,大致延续至五十六岁左右。是年,其在构思太玄的数术测算过程中,受到其次子七岁余的扬信(字子乌)的启发,故为后世留下了“扬乌助玄”的典故。
  次年,京师闹灾异云西王母出,民众沿途奔走相告,后分涌至长安,数月骚动直至秋息,社会出现动荡不安,各地饥荒灾难频发。
  这一年,扬雄五十一岁,因故连丧二子。剧悲,迁回蜀中葬之,更贫。是年,完成《太玄》八十一首之后,又写了十一篇文章,其中《太玄.莹》,着重阐述了“因”与“革”之间的关系,继承、弘扬与改革、创新之间的规律与逻辑。
  5、公元前2年至公元1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已未至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
  扬雄是年五十二岁,为阻止哀帝拒绝接受匈奴单于的朝贡,强忍丧双子之大悲,情急之下,连夜撰写了《谏不受单于朝书》,追古述今,从宏观到具体,娓娓道来,以陈利弊,终说服哀帝,批准次年匈奴单于来朝。
  次年,六月,哀帝死,董贤以罪免,即日自杀。家产充公,豪富至四十三万万。八月孝成皇后赵飞燕及孝哀皇后傅氏骄僭,皆废为庶人,即日自杀。九月,中山王箕子即皇帝位,是年九岁,是为孝平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
  公元1年,二月,王莽号“安汉公”。王莽辅助幼主,自比周公,并诏拜“四辅”以全方位辅幼主,理政,而后推出各等新政措施。
  5、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壬戌):
  扬雄五十五岁,大司空王崇谢病免,四月甄丰为大司空。郡国大旱,蝗灾,民众流离失所。王莽主动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众臣纷纷效仿,以解灾民之难。是年,扬雄沉溺于各经典研究之中,撰有《孟子》注解一书。
  6、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癸亥):
  扬雄五十六岁,春,太皇太后诏有司为平帝纳采安汉公小女王嬿为皇后,又诏光禄大夫刘歆等杂定婚礼。夏,王莽推出一些列改革措施。另王莽子王宇与卫氏合谋反莽,事发,被杀,其牵连数百人,包括红阳侯王立(王莽叔叔)及名臣何武、鲍宣等,震惊海内。
  是年,扬雄开始创作其“为天地立道,为人世立法”之竭力公心的儒学思想专著《法言》。同年,班固的父亲班彪,(扬雄的铁粉),出生。



  7、公元4年(汉平帝元始四年甲子):
  扬雄五十七岁。正月,诏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80以上,7岁以下,家非坐不道,皆不得囚系等。夏,王莽加号“宰衡”,奏立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等,立《乐经》,益博士,经各五人。是年,扬雄著《琴清英》,以代失传“乐经”,被乐府研习。
  8、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乙丑):
  扬雄五十八岁,正月,诏郡国选有德义者立为宗师,以纠宗室子弟。征天下通晓易经、古纪、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遣至京师,多达数千人。十二月,年终大祭之际,平帝死,年十四。
  太皇太后诏立宣帝玄孙选立为嗣,又诏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辅佐幼主之典范,并允许其自称为“假皇帝”,臣民叫其为“摄皇帝”。是年,扬雄收集各通小学者所记之文字,结合自己所积累的内容,编撰出《训纂篇》,共记34章,2040个字。
  9、公元6年(孺子婴居摄元年丙寅):
  扬雄五十九岁,三月,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是年二岁,号“孺子”。王莽摄政,是年,扬雄有《续史记》,撰写了从“汉宣帝至哀、平帝,”前后八十年期间的汉庭史事。
  10、公元5年(汉孺子婴居摄二年丁卯):
  扬雄六十岁,五月,王莽变更货币,后以失败告终,各地出现纷纷起义,战乱频发,民生惨淡。扬雄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连珠》体,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
  11、公元8年(汉孺子婴居摄三年初始元年戊辰):
  扬雄六十一岁,地震,起义人赵明败死。王莽依周制置五等爵,以公、侯、伯、子、男封功臣。十二月,王莽称皇帝,改国号为“新”。一时,各地符命四起,以应莽意。扬雄呈请告老还乡,王拒之,并以资历过老,久未转官为由,调为“中散大夫”,扬雄依然,远离权力中心,潜心校书天禄阁。
  12、公元9年(新莽始建元年己已):
  正月,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封以万户,地百里。后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与制度。是年,扬雄看到王莽的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民生问题,缓解民生矛盾的策略,而希望其能从短命的暴秦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以古鉴今,以达到真正能天下大治,顺应圣道民心,重归太平的政治期望,故写了谏文《剧秦美新》。
  13、公元10年(新莽始建二年庚午):
  扬雄六十三岁,二月,废汉诸王为公者为民。立盐、铁、钱、酒、铸钱五均司市,令民各以所业为贡等等,各等改革措施。是年,班固的父亲班彪幼与兄游学京师,师从扬雄,另其蜀中恩师严君平去世,享年92岁。
  14、公元11年(新莽始建三年辛未至天凤五年戊寅):
  扬雄六十四岁,王莽征伐匈奴,国内民怨载道,民不聊生,各地灾荒不绝,社会矛盾尖锐无比。是年,扬雄增补《法言》一书。是年,扬雄被冤枉,恐被辱,遂从天禄阁二楼跳下,未死,摔折其一腿,后莽查实,雄被冤,平反,至此雄以病谢免,居家修养。



  五:冤平至仙逝:公元12年至18年(新莽始建四年壬申至)
  1、公元12年(新莽始建四年壬申):
  扬雄六十五岁,王莽出,每令搜城五日,谓之“横搜”,这是王莽心有不安全之忧患,各地频发起义反莽的队伍。是年,扬雄甚贫,常有求学者,带着酒肉前去拜访,请教学问,故有“载酒问字”的典故美谈,以彰显其清廉、高洁与学问丰厚等美德,两千年不陨,流传至今。
  2、公元13年(新莽始建五年癸酉):
  扬雄六十六岁,元帝皇后王莽姑姑王政君于二月去世,享年八十四岁。王莽请雄为其作《元后诔》。
  3、公元14年(新莽天凤元年甲戌):
  扬雄六十七岁,扬雄继续修改《法言》,收集整理编撰《方言》等书,并再次呈请告老还乡,王莽拒。扬雄思乡心切,发出“朱鸟翾翾,归其肆矣”之感叹。
  4、公元15年(新莽天凤二年乙亥):
  扬雄 以病居家,修书为要,时年,其弟子巨鹿郡人侯巴,长期与其居之,照顾二老,雄向其传授《太玄》与《法言》等著述。
  5、公元16年(新莽天凤三年丙子):
  扬雄六十九岁,时年,扬雄历经27年时间做收集、采编与整理的《釉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终于即将完成。时年,有刘歆向其所求《方言》手稿一事,扬雄婉然谢绝,并呈述其创作该巨制的艰辛与不易,在扬雄还未完全成稿之际,其友张伯松甚赞,其为“悬诸日月而不刊之作”。
  6、公元17年(新莽天凤四年丁丑):
  扬雄七十岁,扬雄最后修订,完成《法言》的最后定稿。
  7、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戊寅):
  是年,三月初四癸丑日(愚见),(又说四月癸丑或五月初五,待考)去世,葬于安陵坂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即其学生桓谭、平陵如行子礼,弟子巨鹿人侯巴共为治丧,诸公遣侍子、朝臣、郎、吏行事者会送(送葬)。桓谭为敛堵其祠茔,侯巴负土作坟,号曰“玄冢”,据载,侯巴为其守孝三年。
  其学生桓谭坚信其文必传于后世,并把相关言论,收录其专著《新论》中。是年,张子侯评价扬雄为“西道孔子”,桓谭驳之,谓“难道孔子只是鲁国的孔子,他也是齐国的孔子,天下的孔子”,故扬雄应为“汉代孔子”。



  六:综述略评

  纵观扬雄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其在中华文化史上,堪奉为“华夏文圣”,其在文学、文字学、语言学、天文学、地理学、职官学、琴学、教育、儒学、经学、史学、数术历法及哲学等领域的卓著、思想、成就和影响,直接影响,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两千年以来的文脉势头、走向和哲学思想内核。
  两千年以来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大家们,对其的甚赞,如“超荀越孟”、“与圣合神”、“统贯天人、道德之首”“知圣人之道者,非扬子而谁”、“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扬子圣人肆笔而成书”、“鸿茂叁贰圣之才着也”、“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汉兴四百岁元其兴矣。”
  在历史亘古的长河之中,相较其千秋垂范的君子之楷模,光耀四海的高洁与圣德,皓首穷经的丰厚著述成就与博大浩瀚的思想与哲学,廉洁清白的思想与寒门逆袭、志在圣贤的精神等等,那几个因着私欲,对其诟病之流,显得何其滑稽、荒诞、丑陋、可耻与可笑。
  近现代以来,不仅有称其为“文化巨擘”“西蜀文宗”“百科全书式的通才”“鸿儒”“学圣”等等,纵观其概,愚以为,吾辈当奉其为“华夏文圣”或“中华学圣”。以尽其所能,全面继承、学习、挖掘、宣传 和弘扬之。令其哲学思想与高洁德品,惠荫子孙、四海垂芳、绵延万世。
  参考资料:
  1、班固《汉书.扬雄传》及《汉书.宣帝纪》
  2、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
  3、汪荣宝《法言义疏》
  4、《汉书本传》
  5、《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扬量买山记》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梁琳筠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