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袁天玠 《暮年回乡》赏析

八禾 2022-2-12 18:20 1682人围观 文学动态

《暮年回乡》诗\袁天玠少小离家为读书,暮年归里觅当初。依稀记忆分明在,隐约旧痕恍惚无。曾是儿时亲伙伴,路途相遇不知呼。故乡自有相思处,往事尤新难糊涂。“遇见曾经的自己”——袁天玠先生《暮年回乡》读后文\ ...
《暮年回乡》
诗\袁天玠
少小离家为读书,暮年归里觅当初。
依稀记忆分明在,隐约旧痕恍惚无。
曾是儿时亲伙伴,路途相遇不知呼。
故乡自有相思处,往事尤新难糊涂。

“遇见曾经的自己”
——袁天玠先生《暮年回乡》读后
文\何三刀
  游子与故乡,是自古以来的热门话题,无数诗人墨客毫不吝惜自己的才华,或写景,或状物,或纪事,或记人,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故园之恋和桑梓之情,涌现出了浩如繁星般的名篇佳作。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寥寥数语便将一个游子归乡的所见所闻刻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将他返乡的愉悦之情展现出来。
  笔者自二十六七岁离乡南下,历二十六七载方返回蜀中定居,对于故乡风土人情的思念之深、之切,是有深切感受的,为此甚至写过三部长篇小说、数十篇散文随笔。近日偶然得览素未谋面的乡友袁天玠先生之《人生组诗》,其中有一首《暮年回乡》,顿时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在此想与大家分享我的阅读感悟。
  “少小离家为读书,暮年归里觅当初”,首联用时间的顺移和空间的对位,交待了当年离家的缘由,和如今返乡的目的。少年郎离家读书,当然是为了谋求改变人生命运,而今一晃七十多年过去,其中隐藏着多少人生感情、沉淀着多少世间故事,不难想象。所以说传统的诗词言简意赅,内容空间信息含量很大。值得玩味的是这个“觅”字,这个字阐明了诗人返乡不是那种随便走走看看的应景行为,他是特意回乡寻觅旧迹、探望故交、拜祭先祖、回味人生的。实际上,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觅”字这个总纲在展开。
  颔联“依稀记忆仿佛在,隐约旧痕恍惚无”,就是“觅”字的第一层展开,也是全诗第一波情绪的蓄积引爆点。诗人走在山间小径上,或站在田埂、地头,眼里山河依旧,然而记忆中的那些房子、道路、风景树却再也见不到了,或者不是老模样了;这是第一层意思,是说物的变化,也就是岁月有痕,磨砺和摧毁了记忆中熟悉的景象。所谓“仿佛在”,是指记忆中在那个位置,它们应该存在;然而“恍惚无”,是指现实中沧桑变化了。这一虚一实一对比,极其精妙,将作者心中对世事无常、江山未老人已老的复杂心情做了一番倾诉。
  接下来的“曾是儿时亲伙伴,路途相遇不知呼”属颈联,也是近体律诗中最重要的一联。诗人听说儿时的某某玩伴,虽已耄耋之年,却依然健在,而且状态不错,高兴得赶忙去探望他;而那个发小风闻袁老先生回乡了,也赶忙前来看望他。这个情节是“觅”字的进一步展开,围绕着“亲玩伴”而写人。戏剧性的是,互相都要去探望对方,这显示了发小的友情之纯、浓度之高;而他们在路上相遇了,互相却认不出来,或许依稀恍惚看到了童年的某些影子,一下子却又叫不出对方的名号(注意,发小很可能记住的是乳名或绰号,对方的学名很难记得)。
  这种场面别说是相别七八十年后,我们现在隔个二三十年的同学会,好多同学都已经难以辨识了,要是在街上偶遇,敢上前相认、能顺利叫得出对方名字的,绝对寥寥无几。“不知呼”,一种情形是擦肩而过居然没认出来,第二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互相端详了很久,总算找到点影子了,但却想不起该怎么叫对方的名号。总之,专程寻人相认,却闹出了一场笑话,这是这第二次“觅”字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说,袁老先生的这首《暮年回乡》诗作很好,那么到底妙在何处呢?其实,最主要就集中在颈联这两句:“曾是儿时亲伙伴,路途相遇不知呼”,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眼和精华所在。贺知章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的典型场景,是离家很久以后才出生的晚辈,他们目不识尊。作为长辈,自己回家本来应该是主人,这下反而成了客人,在矛盾中吐露了离家太久、早该返乡的心情。而本诗所选择的则是另一种典型场景:记忆中的发小、现实中互为老者。贺知章还可以“笑问”,袁天玠却“不知呼”。从这个角度看,这两首回乡主题诗作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拍案叫绝。无论作者切入的视角、还是诗中人物的互动方式,都一样的生动、鲜活,而袁诗所流露出的感情,则更加深邃悠远。
  不得不说,尾联“故乡自有相思处,往事尤新难糊涂”的结句,达到了金声玉振的效果,音韵铿锵,余味深长。诗人以八十多岁之高龄,打点心情重回阔别数十年的故乡,他要寻觅什么?前文已述,他寻的是熟悉的风物,熟悉的人物,熟悉的风味。这些,他都寻觅到了,虽然有些在记忆中和现实中已大不相同,然而睹物思人、因人忆事、因景触情、因情起兴,“往事尤新”一词,恳切地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他写这首作品的真实动机。
  也就是说,诗人风尘仆仆地回了一趟老家,他仅仅是为了怀旧,或者说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吗?
  其实非也!通过诗人双腿的寻觅,双眼的发现,和心灵的感知,融情于景,融思于境,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风雨一生见彩虹的人生境界:恬淡,安然,智慧,舒适。其实他此行的真实目的,是去寻觅曾经年少的自己,那些曾经熟悉的、而今已被岁月打磨得依稀而恍惚的自己。幸好他从来未曾迷失人生方向,包括现在,也仍然不会糊涂。
  是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总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学会与自己和解,学会与曾经年少的自己对话以把握初心,勿失本真,我想这是袁老师《暮年回乡》所能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作者简介:何三刀,本名何胜忠,毕业于重庆师大中文系,教过书,下海后在广东、福建的化工企业当职业经理人,现定居于成都,在一家文化公司担任高管。业余喜欢长篇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文中的诗人袁天玠先生,原南部县一中校长。)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何三刀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