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毛时安 | 独立而真诚的精神守望

四川文化网 2022-10-3 20:49 3876人围观 学术评论

  今年8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 ...
  今年8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今天是一个文艺众声喧哗特别需要文艺批评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批评闪烁无定相对缺失的时代;这是一个文艺创作数量空前繁荣人们对文艺批评抱有极大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批评自身陷入判断迷茫令人失望的时代;这是一个文艺批评从未有过的可以大展身手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批评信誉相当低下的时代;这是一个文艺批评应该令人瞩目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批评备受轻慢的时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国内外文艺批评家注意到,世界范围内文艺批评的有效性不足的缺陷,注意到文艺批评的关注重心正从依据、材料,转移到文艺批评自身的建构上来。在我看来,文艺批评和我曾经批评的文艺创作一样,患了严重缺血、缺钙症候。特别缺少独立的人格、独特的见解,缺少应该坚持的职业操守。而文艺批评的独特见解是建立在文艺批评家独立人格的基座上的,而这是相辅相成的。
  三十年前我在一篇《批评召唤人格》的短论中曾指出,文艺批评要服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但要独立于短时段的时代气候,不能简单变为具体阶段具体文艺政策的直接演绎。文艺批评要在艺术家面前保持人格的独立,有自己的尊严和品格。同时,在文艺批评界内部批评家和批评家之间要有独立的人格,以独立的人格判断作品,对作品发出自己声音。时至今日,文艺批评的倾向对独立性,依然是一个问题。在我们传统的平面媒体上,大量充斥着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毫无个性色彩和自己立场的批评文字。这些文艺批评要么一股脑儿说好,要么一股脑儿说坏。但是不管说好说坏,都说不到点子上。而在新兴的网络媒体上,触目所见的文艺批评大都是以貌似独立面孔实际充满极端化的言辞的“酷评”。这些评论一开始还能说出点理来,不久就刻意成了博眼球博出格的文化策略。成为一种靠唱反调争取点击率的新意识形态写作。
  那么,文艺批评的独立性是如何丧失的呢?马克思讲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文艺批评,不可避免受到了当下不健康的社会关系总和社会风气的制约。一是人情的制约。中国是个特别重人情、重情面的社会。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作家、艺术家和批评家通常都在文化领域工作,久而久之,大都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朋友。批评同事、朋友的作品,经常会被认为不够朋友、没有交情、不上路。再加上我们的一些作家、艺术家,自身的脆弱或狂妄,几乎经不起一点批评,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有位著名作家因为批评家在评论中说其作品小市民,大光其火。甚至有的还因为一篇文艺批评文章把批评家告上了法庭。二是市场的制约。进入上世纪90年代,文艺步入了市场化的快车道。大量文艺作品要在市场争取高额回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对于文艺生产、出版机构来说,它需要的不是提高、改进的意见,而是广泛的市场影响。于是文艺批评更多地沦落为文艺作品进入市场的促销手段。对一些市场比较好的艺术门类来说,文艺批评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前景的起落。尖锐的批评常会使一些艺术家暴跳如雷。而在那些市场不景气、艺术创作很困难的文艺领域,批评家对艺术家理解和同情,也会成为弱化、葬送自己独立性最好借口。三是利益的制约。当下各种形式的红包批评、付酬的委约批评、各种高谈阔论的研讨会批评,使得批评充满了庸俗的市侩嘴脸和拜金主义气息。艺术和批评之间应有的健康而独立的批评和被批评关系,变成了不正常的相互间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共谋。四是创作机制体制的制约。这是由于文艺得到各地各级政府重视后出现的新问题。原来文艺批评面对的是作品和作品背后的创作者艺术家。但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还有掌握着文艺评奖的文化主管部门各种文艺家协会积极参与具体的文艺创作。创作中的地方主义、行政意志、部门意识盛行。有的演出说明书排在最前面的都是地方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即使他们不挂名,他们也经常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推手。而且创作又和行政业绩挂钩,致使文艺批评,一不小心就开罪了有关部门和领导。而且有的还是相当熟悉文艺的领导。有一次,一部动机、立意都不错的舞台剧,但现场观赏的戏剧效果确实较差。有媒体尽管语词温婉地就艺术的不足提出批评,还是遭到创作的相关领导找到媒体的主编,并要求纠正的结果。类似领导领带挂名文艺创作和对正常文艺批评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文艺批评的常态化发展。五是学术需求的制约。现行学术评价体系,是文艺批评也成为学术和职称评定的敲门砖,以致把文艺评论写的引经据典不食人间烟火,拒人千里之外。我有一次评审一位同时代文艺批评家的讨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批评论著。我赞成他对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肯定和教训的总结。结论非常简洁明确。但全书布满了诘屈聱牙令人费解的语词概念。事后我问作者。作者坦率地对我说,要写的学术一点就要让人读起来有点难度啊。还有一种是完全以自己熟悉、宗奉的某一文艺理论流派去解读一切文艺作品,削足适履,生吞活剥,强行把鲜活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塞进自己熟悉的理论框架完事文艺创作热切地期待独立的有见解的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没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满嘴都是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都是不着边际与作品无关痛痒的空话套话假话大话,或者是人人皆知的诸如地球是圆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正确的废话”,而没有“人话”,没有属于自己的发现、见解和评判,怎么能让读者和艺术家服膺而获得文艺批评应有的权威性、可信度呢?文艺批评必须有自己的人格、精神、审美判断的独立性,不左顾右盼,不左右逢源,不做墙头草风向标。用自己敏慧的艺术眼光、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感悟能力,发现真正的艺术作品所独具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具备独立品格的文艺批评,是有自己审美发现的批评。总是能发人所未发,揭示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品特色,或某种具有规律性的看法,给人启发。具备独立品格的文艺批评,是能对艺术家创作发生作用的有力量的批评。因为你有独特的甚至连艺术家本人也未曾意识到、或朦胧意识到的艺术发现,包括对其局限不足的指出,就会对艺术家今后的创作产生影响。就如别林斯基以他对时代和文学的视野至于同时代的俄罗斯作家,如叶圣陶对巴金的发现、巴金对曹禺的发现,如当年茅盾先生以自己创作实践积累的文学经验至于茹志鹃及当时的年轻作家,如王朝闻先生至于艺术创作。特别敢于发现、评论一些有思想有力度有锋芒,甚至会得罪权贵得罪一些相关人和事,带着一点风险,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超越了时代和世俗的艺术作品。现在有不少文艺批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围着作品做体外扫描。说了老半天,也未接触到艺术品本体,读了不知所云。具备独立品格的文艺批评是对读者有启发有感召力的批评,读者能通过评论知道一部作品好在哪里坏在哪里,有利于他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和阅读,更能提升他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能力。具备独立品格的文艺批评,是若干年后能作为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有机体留下来供后人研究的批评。人们能通过你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而有担当有发现的文艺批评,看到一个时代艺术的大体走向,这个走向在当时代人心中的反应。
  人格独立的文艺批评,来自批评家内心精神的诚实。古人说得好“修辞立其诚”。作为文艺批评家,我们要以无比的真诚对待世界,对于我们生活其中的自然世界,对于一草一木,对于春花秋月、潮起潮落、云舒云卷,真诚相处。以无比的热诚对待生活,对生活中的美好怀着孩子般地欣喜,就像他们面对自己喜欢的玩具那样不可遏制的激动。面对好作品,尤为如此。从善如流,嫉恶如仇。不食人间烟火,对生活中一切的美好东西、新生事物,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以无比的坦诚对待内心,不要回避掩盖自己内心激动、向往、冲突、困惑和无知。是什么就是什么,要把自己内心对作品原始的冲动感受想法,真诚的表达出来。作为评论家不能做“巧伪人”。以无比的虔诚对待文艺批评的写作。兢兢业业,把每一次评论独当作新鲜一天的开始。今天和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年轻人。主流文化必须赢得未来社会的主流青年人的首肯和认同。得不到年轻人的热烈呼应,我们的主流文化就会被边缘化。应该承认,今天的年青一代,对于国家和时代的认同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和想象。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强大,感受到了新时代给他们带来的美好憧憬。从电影《战狼2》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热烈的反响,证实了年轻人的接受主流的精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我们不负年轻人期待的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就我看到的有些评论话语中,依然存在着套话、空话、官话、乃至废话太多的弊病。有些文章,仍然有着在毛主席当年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的毛病,干巴巴的几条筋,像个瘪三,瘦的难看。别说一般读者和年轻人,就连我们有时也不堪卒读。所以,我们的主流文章要有与新时代、新读者匹配的新文风。上世纪初,我们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烈就说过,我之国家为青春之国家,我之民族为青春之民族。我以为,当前评论文章一定要写出新时代的青春气息。这种青春气息,首先表现在思想的深刻性,不是照抄文件讲话,而是消化文件讲话,提出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对读者有启发的理念、观点和想法。其次,是文风和语言表达。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话语方式创新”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加以实践和突破。文艺批评不能千人一面,陈陈相因。要有年轻人愿意接受的青春的激情,满足他们渴望新知的期待。我们文字工作者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努力写出新时代的青春气息,写出大时代的开阔视野来。
  文艺批评的话语体系还比较陈旧。不是原来苏东的社会分析话语,就是欧美的启蒙话语,相对缺乏与新时代匹配,能与当代受众对话的话语。天不变,道亦不变。问题是,世界的“天”变了,我们落后了。话语的宗旨是交流接受,话语表达的最佳状态是能直抵心灵。我们要用贴近时代的鲜活话语直面当下。对近几年文艺界的成就和问题,都有着极其清醒细致的观察和看法,以鲜明的指向和褒贬,既不保留也不回避,让我们有信心也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文代会作代会讲话希望作家艺术家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作家艺术家是人类中气质最为敏感的那群人,有时难免心理上的迷惘动摇恍惚,从而影响自己创作情绪。特别是,处在当前这思潮多元激荡纷繁复杂的大时代,必定会有生活和理想之间的落差,现实生活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要努力从观望、抱怨、悲观的情绪中解脱自己,提升自己,却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要直面的“自我”陷阱。我们要用观念创新的话语引领潮流。时代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坚守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性精神性的东西,但同时这个时代语言、语词变动急速,唯有运用鲜活灵动语词才能触动受众的心弦。我们必须用新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理念不断丰富我们坚守的原则,用适应变化时代的创新话语,产生、聚焦话题,激发关注引领文艺前行的能量,使话语能保持与时代同步的生命活力。讲话有许多极富创新的理念。如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但严肃理性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同时明确了这种努力的指向既不在于固步自封,也不是为了数典忘祖,而在于我们的“未来”。在论及人民与历史的关系时提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赋予我们熟悉的戏剧语词于新的时代含义。
  我们要用充满文学色彩的话语感染人心。要有“文学性”,遣词、说理、节奏,讲究发挥汉字独有特色,有文学才有的美感。讲话谈艺术家与生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讲诚如孔子所的言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文质彬彬”。用符合艺术规律的话语对待艺术。讲话不仅有对艺术普遍规律的论述,更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特殊规律,尤其是对当前文艺现象旗帜鲜明的阐发。文学是人学。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但反对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地把人民变成苍白空洞的抽象。而且特别强调“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出自党的总书记之口,特别让我们心动。站在新涌现的层出不穷的文艺现象面前,文艺评论不能再袭用一成不变的语汇、语速、语调对待文艺作品。
  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利益诱惑和思潮干扰的时代,文艺评论家像朝圣的圣徒,心不旁骛,在日月星辰的照耀下,匍匐在大地上,向着艺术世界的深处挺进。要语不惊人誓不休,要一语天然万古新。要有不为时风所动不随波逐流的坚定的文化和艺术立场。必须内心有所持,要有长久关注终身侍奉的定力意志。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批评同样要以人民为中心。小我的心里要有大我的情怀。面对纷繁复杂的文艺创作文艺现象,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就像鲁迅先生诗里写的那样: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你要对这个世界说话,要拿出你的良心来对艺术负责。究其本质而言,文艺评论是一个孤独而清贫的属于精神的事业。是艺术大地上精神的守望者。
2014-9-16初稿
2021-10-31改定

原作者: 毛时安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