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画道无为 师古立新——我自写我家竹

四川文化网 2023-6-19 10:43 7713人围观 艺术动态

  作为一个追求艺术的人,总要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自己,才有意义。画画是件痛苦而又快乐的事,继承与创新就是我辈之使命。我是一个不愿意重复前人又不愿意重复他人的书画爱好者,画了几十年了,我一直在不断地创 ...
  作为一个追求艺术的人,总要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自己,才有意义。画画是件痛苦而又快乐的事,继承与创新就是我辈之使命。我是一个不愿意重复前人又不愿意重复他人的书画爱好者,画了几十年了,我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探索中。
  画竹在中国有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在敦煌壁画中有西魏、北周时期的竹画,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画。其实,早在晋代就已经有了以阮籍为代表的 “竹林七贤”,这些清谈家们以竹林为依托,应该也有很多有关竹子的画,可惜现在看不到。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时,在一幅《侍女与竹》壁画中意外发现了几笔竹画,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唐玄宗李隆基、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到宋代,苏轼和文同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苏东坡和文同用毛笔如同写字一样画竹,而且取竹竿一段表现竹之神韵。这种折枝竹脱离客观具象的约束,进入探索抽象美的范畴了。此种画竹法确立了苏东坡和文与可的中国墨竹鼻袓地位。而这种画竹法正好与古时文人惯用毛笔书写契合。从此这种“折枝竹”开始在文人中盛行。这也是历代文人画竹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之一。苏东坡和文与可是表亲,苏东坡在题文与可墨竹图中有:“故画竹必成竹于胸”,从此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一成语。苏东坡和文与可先后在江苏湖州作州官,他俩画墨竹影响了当地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个追慕团体。从此中国绘画史上有名的十五个画派之一的“湖州竹派”开始形成。这个画派有理论,有代表人物,一直延续当今。画竹也因此确立为画种中唯一的一个单科。历代大文豪专事墨竹者不在少数,郑板桥就是其典型代表。


  中国墨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独特的一个文化现象。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更需要君子之风,墨竹其实与任何竹子品种无关,它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综合出来的一种心中之竹是君子的化身,也是中华精神。
  基于上述,我之习画在选择画种时就主攻墨竹。学习前人,师法古人,自是必须的。先贤们在画竹的艺术创作技法和理论探讨上,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清代《芥子园画谱》中的竹谱分位置法、画竿法、画节法、画枝法、画叶法、勾勒法、墨竹法等,对画竹已作系统的论述。民国初年的《三希堂画室》,也有画竹专章,略能见到历代画竹名家的梗概。 我收集了不少中国竹文化特别是中国墨竹的有关文献史料,并认重庆画竹名家曾教宽老先生为师,苦炼基本功。几年后作品可上墙参展,送人有人收了。时间一长,我发觉自中国墨竹创立的一千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程式,这就是画竹组叶中的“人、个、介、分”四字组叶法。四字组叶法的符号化,初学者易记,易理解,易掌握。我按此方法画了几年后,越画越觉得没味道。难道就不能变一下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台湾出版的《写竹大全》中有元代大画家吴镇用“友”字组叶的介绍,后来又在一些画竹教材上看到还有人用“父”字、“女”字组叶。这些符号在我脑中不时浮现,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开始酌模,寻求新的突破。


  在有关中国墨竹的历史文献中,我对清代高僧竹禅的竹画爰不拾手,历时十余年,自费收集整理竹禅墨竹史料,汇集成清代以来第一本《竹禅墨竹谱》。竹禅在写竹弁言中说,他画竹之法有人托梦。可能是我对竹禅情有独钟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梦游一佛教圣地竹海,似有高人指引,无数神奇汉字似字似画在眼前闪现,莫不是竹禅大师显灵吧!
  从此我在中国汉字中反复寻找对比,并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书写试验,一个不同凡响的字跳进脑海。这个字就是神圣的“佛”字。“佛”字的人旁和弓中的两竖经过草书笔法的夸张变形,就可形成一组竹叶。“佛”字本身连笔,“佛”与“佛”又可连笔,上下左右拫据构图之需随意组合。“人”字法左一笔右一笔中锋行笔,画家一般采用短锋毛笔。而我之“佛”字连笔,若用短锋毛笔由于笔肚中藏墨不够,若是连笔其效果不甚理想,更重要的是墨色变化太少且不自然。为解决这一难题,经反复摸索我采用长锋毛笔,由于长锋笔藏墨多,调一笔墨一次可连续不停地画几组竹叶,且墨色的浓淡色阶过度自然。这也是我画的竹叶看上去有连绵不断且书写性特强的感觉的重要原因。为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我又酌摸出了“露枝横式法”。自古至今凡画竹者,出枝均从下向上将枝穿入叶中,包括郑板桥亦是如此。而我写生竹丛时,发现自然界有横枝出现,我把这种少见的横枝集中表现,并用夸张的手法直达每组竹叶的顶端,这从一个方面突显了我竹画的个性特征。此外,在我创作“风、晴、雨、雪”四条屏的组画时,用传统的烘染背景留白法画雪竹,总感这种雪竹与前面的风晴雨竹不协调。于是,我又不断摸索,终于找到了我自已画雪竹的方法,这就是“偏锋积墨法”。我首创的画竹技法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风貌。我很幸运,专家们评论说:这个突破,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家任何派,也不同于自古至今的任何画竹画家的作品。


  随着艺术实践的逐步深化,使我认识到以上突破不过是技术层面上的成功,如果把画画成生活的图解,这是菊花、那是竹子,索然无味。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是“气韵生动”。好画要以写见意,以形写神,讲意境,有意境的基础条件在于要有生动的气韵。“气韵” 一词来自谢赫《画品》——“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画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板的,不是结的,它是有生命的。中国画的“气”加上“韵”,是指一幅画的生命状态。画有生气、有节奏、有韵律感,便有了气韵,在这个前提下,要看画背后的东西是否深远,有深远的意味便有了意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像好诗一样。画外须有不尽之意。于是我从历代画竹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历代画竹大家中,特别是郑板桥都喜欢画瘦竹,难道是郑板桥人瘦使然。曾经相当长时间我反复研究试验画粗竹竿,感觉始终脱不了俗,于是在粗瘦竹的对比中,发现了竹画只要把竿一画粗就变俗,再遍读当今众多竹画和画谱,发现甜俗粗媚是从古到今画竹的通病。


  于是我又苦寻治甜俗粗媚的良方。经过反复筛选, 在前辈大师中,我又把眼光停留在了吴昌硕的竹画上。吴昌硕在中年以后少写真书,他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篆书、篆刻、绘画之上,其行草书也潜移默化地受篆书的影响,给人以老辣苍拙、气势如风之感,独具金石味。沙孟海曾如此评价道:“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对于临摹石鼓而言,吴昌硕有了更多的感悟,宜重严而不滞,宜虚宕而不弱。在笔墨表现上,吴昌硕开创了厚重、生涩、苍劲的金石笔风,比起以往赢弱、柔美设色之风的文人画,是其于艺术上的一大突破。吴昌硕似乎是以“书写”的状态作画,传达一种“意在笔先”的绘画美感。
  吴昌硕画中的金石气开启了文人画之新风。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以书法入画,画竹主要用“金错刀法”,直落中锋,劲如刻铁,并且其竹叶的组合也并不求“个”“介”,而是一挥而就。从他的墨竹中可以看到粗枝大叶、恣意纵横的特色,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与其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他善于将石鼓文笔意和篆刻刀法用于大写意绘画中,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直抒胸襟,气度在浑、风貌在拙、魂魄在雄,豪迈跌宕,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从以上这些考量中,久之悟出了画竹的审美品质首先要“古”。“古”并非等于“旧”,因为在传统艺术中,“古”与“新”不但不对立,反而暗里相通。群体的求新意识往往使审美丧失高格调,只因低俗的美本来就容易赢得多数受众的青睐,这在物质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更突出了。实际上,高古、古雅、古拙、古朴等等的对立面肯定是俗媚、甜熟一类。无疑,“古”字不仅是个时间概念,“古”的审美体验源于大自然,因为先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低下,故易与大自然融合亲近。试看人类早期的艺术包括各种生活器物,无不具有“古”的审美品格。但“巧”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进程中,由于实用的要求,愈来愈占据上风,所以,一旦进入艺术的精神审美层面,“巧”虽然“新”,却一定近于“俗”,“古掘”却成了很难企求的高格调。


  我之习竹“古掘”、“古雅”从何而来?中国的传统书画是以书写性为基本特征的,尤其是竹画,写的因素极具法度特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方能获得丰富的经验。吴昌硕用金错刀法写竹,正是他的金石书法功底使然。于是我下定决心长期坚持临习《爨宝子碑》、《战国纵横家》、《中岳嵩宫灵庙王碑》、《好大王碑》、《鹰门太守鲜于君碑》、《毛公鼎》、《散氏盘》、《封龙山颂》等碑贴,致力于碑版汉隶,以帖学传统中的文人笔意作为自己书法的基底,从甲骨文、金文、简书、摩崖乃至砖刻文字中寻找书法的上古踪迹。在书画创作上,我在吸收借鉴民间书法的基础上,融会文人书法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这四个字也正是我首创的“水墨佛竹”的笔墨语言。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姚治华在专论中称:“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学汉隶,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明显的特征,是对碑派书法的延续。他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他将自己的绘画题材及其意象,用一种书法的豪迈与奔放去体现,这也是他以书入画的最明显的体现。他的作品将笔墨与心灵有机地融合,把中国画的“写意”与“传神”辩证统一关系很好地表现于一笔一画当中,表现的是“自我”内在的精神运动,从而抒发自己心灵的情感,因此在他的画作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
(岁次丙申太月於锦官城无知堂)

实画实说
———试解“水墨佛竹”
姚治华

  众多画种中唯墨竹在中国绘画史上形成单科,苏东坡文与可创立的《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十五个画派之一。历代文人对墨竹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历朝历代专攻墨竹者众多,郑板桥是其典型代表,把中国墨竹推向了一个高峰。当今专事墨者不在少数,各领风骚。今深研孙友军墨竹,独树一帜。
  其一,首创“佛字连笔组叶法”。自有中国墨竹以来,凡画墨竹者均用习习相传千年的“人、个、介、分”四字组叶,友军别出心意,用“佛”字组叶,独创“佛字连笔组叶法”。元代大家吴镇曾创“友”字组叶法,而友军“佛”字法不仅是枝法上的重大突破,而且为中国墨竹注入了佛文化的内涵,其意义不可低估。
  其二,凡画竹穿枝均从下向上穿入叶中,而友军画竹穿枝,无论自左至右,自右至左,还是自上至下,自下至上,均直达叶之顶端,并将自然界中少见的横枝集中以夸张手法加以表现,见笔见枝,更显竹之风骨。
  其三,凡画竹者多用短锋毛笔,中锋行笔,前一笔与后一笔叠加而成。友军画竹则用长锋毛笔,中侧锋兼用,“佛”字本身草书连笔,佛”与“佛”又字字相连,上下左右任意组合,行笔疾速,调一次墨数组竹叶一笔完成,如同行云流水。因短锋藏墨不足,无法连笔,长锋行笔一气呵成。
  其四,以写见意。友军画竹,书写性特强。凡画者均称写意。然真正“写”出者甚少。 友军画竹处处书写而出,以写见意,气韵相通。从友军的画作上看得到与书法同出一辙的精妙状态,文人书卷气息跃然纸上。
  友军先生长期坚持临习《爨宝子碑》、《战国纵横家》、《中岳嵩宫灵庙王碑》、《好大王碑》、《鹰门太守鲜于君碑》、《毛公鼎》、《散氏盘》、《封龙山颂》等碑贴。 因此友军之书法致力于碑学汉隶,书风庄重朴实,古掘韵雅,笔墨线条均追求“老、重、拙、劲,明显的特征,是对碑派书法的延续。他取法而不拘泥于法,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独有的笔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他将自己的绘画题材及其意象,用一种书法的豪迈与奔放去体现,这也是他以书入画的最明显的体现。他的作品将笔墨与心灵有机地融合,把中国画的“写意”与“传神”辩证统一关系很好地表现于一笔一画当中,表现的是“自我”内在的精神运动,从而抒发自己心灵的情感,因此在他的画作里有一种极强的张力。
  其五,独创积墨雪竹法。自古至今凡画竹者,皆用涂染留白法,而友军侧锋用笔积墨成雪。


  其六,诗书画合碧。孙友军乃资深新闻工作者,先后出版发表政论、新闻、文学、美术评论等作品三百余万字,自创禅意韵竹诗百首。自古至今凡画竹者,其画作上皆题写传统竹文化之内容,而孙君之竹或句或诗或长款或短语,均与佛文化相关。其书法由碑出自成风气,与其水墨佛竹相映成趣,掘中见雅。
  从孙友军竹画技法的诸多突破中,可以着实看到孙友军善于化古为新,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去吸取养料。他长期坚持不断临习文同、苏东坡、吴镇、徐谓、郑板桥、竹禅等写竹大家的精品,甘于寂寞,从不懈怠对绘画艺术的苦苦追求,始终如一地探索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钟情于自然,自足于自我,潜心创作,不拘成法,富于新意,以平和之气,清新之韵,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孙友军开宗立派,自成一家。在当今工巧时尚的背景下,孙友军守望文脉淡泊自甘,孤高寂寥,以传统笔墨为本,以诗文入画,以书法为画,以人格立画,以人文精神为魂,始终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猜神家园,而又与时俱进。因此,他的作品风格体现出了鲜明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又是一般人难以摹仿和掌控的。

(作者系中央美院国画系原主任、博士生导师)



  名人论水墨佛竹节选:
  孙君友军,身怀艺才,情具哲思。习哲学于少年,耗青春于新闻,忽然操觚弄彩,下笔便见不凡。独创“佛竹”,支竿片叶,寓深藏远。被英国博物馆收藏,为新扬州八怪约盟。开前代之无有,与后生而垂范。(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

  友军竹画,别具一格。别者,别出心裁,以竹导心,别为仙禅,如杜甫所谓“别一世界”也。格者,自创奇格,以笔破墨,创佛字格,如苏轼所谓“怪怪奇奇”也。这样的画,以逸品称许之,当不为过。其间不知画家经历了多长时间的笔墨磨厉和心灵磨炼,方才达到板桥所称许的境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我不是画家,难有切肤的体味。不过,赏其画,如《风晴雨雪》四季帖,其神秀飘逸之气扑面而来,顿使心灵酣畅如有所悟的感觉是实在的。友军以佛字写竹,初观如苇苴丛生,枝露于外,细审之,始觉大道无言,大象无形,自有仙禅合一的化境在。(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府首席专家谭继和教授)

  友军先生出示近作,焕然一新,自古至今于传统技法有所突破而自立者盖寡。友军敢于独创,把历来技法承传之“人”字“个”字“介”字生衍出“佛”字连笔组叶,其与佛心相融而相发于画竹,别具风范,脱弃尘俗,韵雅风清,而寓意隽永。(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培训部教授谢季筠题赠书法作品)

  友军同志墨竹影印件,见其刚正骨立,气韵生动之姿,颇有可观,而风雨晴雪四帧尤然,如能得其真迹风竹一技,当如读八怪。(百岁寿星马识途八十九岁时题赠书法作品)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艺术贵在创新,友军别出心裁,以佛入画,明心见性,难能可敬。(百岁寿星马识途九十三岁时题赠书法作品)

  痴迷于墨竹的当代文人画家孙友军,经过长期的探索,独辟蹊径,草书“佛”字连笔组叶,取得成功。其画作行笔奔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风度飘逸,神韵意趣具在,丰富了墨竹造象,是宝贵建树的一家。(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

  友军画竹,墨有墨法,笔有笔法,遵法而行,守意而运。笔之抑扬,可得势之动静,墨之浓淡,可见景之浅深。三两枝叶,亦见参差,气聚神凝,不觉其孤:枝叶云屯,满纸褰翻,亦见清气往复,不觉其满。能驾势驭气,则精力弥满,孤而不孤;能枝节分明,则脉络畅达,繁而不繁。观友军近作,法趋大备,形神双臻,较之往者,更上一层楼矣。
  友军早年居大学间,所研习者为哲学,故其画竹,亦喜与道谋。探幽索微,深究其理。其以为“笔墨为象,终属形质,而一枝一叶,则关乎情性。艺之为道,根本在情性,所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而情性到处,神彩生焉。”其近作中有自创“佛竹”一法,乃纯乎心画。凡写竹叶时,尽用“佛”字书出,手为心驭,心为意驶,妙乎无痕,通乎幽微,荡荡悠悠,渺渺冥冥。浓重处,枝交叶团,俨乎我佛莲台:憩适处,笔静墨清,依稀仙家圣境。“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与之静对片时,但觉有清气从纸间流出,恍然如酬醍之灌顶.甘露之滋心。
  友军做人,坦荡正直,节慨人生,品性与竹最近。于实务,坚忍耐劳,于治学,谦虚谨慎.且心性悲悯,以善为怀,多次以义卖之资扶济贫弱病残:异哉友军.直乎其友竹、知竹.卓然为画竹名家也。(成都博物院书画院院长、著名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邓代昆)

  吾兄孙友军氏,少年喜丹青,半世读诗文。命运所系,舍身于竹,研习湖州底蕴,试笔新文人画风。立誓继以大哲先贤,独辟笔下独有烟云。努力终有果报,今作石破天惊。友军当下之竹,西蜀书画前辈钱来忠先生己作定评:破“人”,破“个”,破“介”,破“分”而组叶以“佛”,发展连笔技艺,令人目光一震。吾以为同感:实乃心心大彻悟,笔笔真创新。组字本为画技,心境才是飞升。破“人”,己识生命本相;破“个”,心趋天下大同;破“介”,乃驱利害之念;破“分”,更弃计较之心。欣同品透赵州茶味,喜如跳出慧能指尖。
  言及此处,更加细读友军之竹,不禁感言:文人本性皆是竹,枝枝叶叶有禅音;水墨云空未必空,悟到化境显佛身。 (国家一级作家、艺术评论家孙建军)

  喜画墨竹者多矣,然自标新格,成一家渊薮者鲜见。孙友军先生精研墨竹有年,所写之墨竹,挺劲多姿,潇洒出尘。其所创佛字组叶法,一扫陈法,另辟新境。禅家尤重顿悟,今友军能于前贤中吸精纳髓,了然于心,开悟于怀,直陈于笔,此诚善学之人,善悟之人也。(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


  孙友军部分艺术简历
  “中国扬州新八怪”签约画家孙友军
  2003年1月:在香港索斯比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幽篁图》、《春风夏雨摇清音》、《高洁》等作品。
  2004年3月:与著名书画家邱笑秋、田旭中合作10米长卷《中华国宝申吉图》被国际奥委会收藏。
  2004年5月:与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长、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当代文坛》主编何开四,成都画院院长田旭中共同创作8.22米长卷《百竹颂伟人》。
  2004年9月:《清明高远图》获香港中华艺术华表奖金奖。
  2005年12月《风》、《晴》、《雨》、《雪》四条屏入选法国第一届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并获特别收藏奖。
  2006年7月:《节节高升图》入选日本中日友好水墨画大展,并获一等奖。
  2006年9月:由古今通宝在成都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作品《清风入怀》成功拍出。
  2006年12月:《咏竹诗意图》获“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优秀奖。
  2007年1月:《心即是佛》被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收藏。
  2007年9月:《自性是佛》被香港美术研究会收藏。
  2007年10月:独创的“草书佛字连笔组叶法”,由四川省版权局核准,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登记。
  2007年10月:与省美协主席钱来忠、上海著名画家饶康共同创作的百米长卷《平安吉祥图》(竹叶由2008个佛字组成)获“情系北京2008全国书画大赛”特等奖。
  2007年11月:《清明高远》图(136 x 68cm、竹叶由18个佛字组成),在由《北京晚报》和北京市慈善协会举办的慈善大型义拍会上成功拍出。
  2008年1月:入选四川省美协和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等主办的“蜀中十二雅士”书画展。
  2008年6月:《佛竹佑君》、《佛竹报平安》在“地震灾区重建校园书画名家深圳义卖展”上成交。
  2008年8月:《竹隐禅韵》获“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银奖,并应邀赴港出席颁奖典礼。
  2008年9月:与扬州八怪纪念馆、今瑞扬州新八怪文化传播公司签约,成为“中国扬州新八怪”之一。
  2008年11月:《四季图》(196 x 12.7cm)在2008秋季梦虎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上成功拍出。
  2008年12月:《佛竹报平安》入选第三届加拿大诗书画大展和作品集。
  2009年2月:银奖作品《竹隐禅韵》被英国珍宝博物馆珍藏。
  2009年12月12日应国防部邀请创作长卷《祥和平安图》,受到了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的亲切接见。
  2009年11月;入选由四川省美协等主编的《西蜀季风一一蜀中十二雅士》大型书画集。
  2010年3月;首创的意象书法《卧虎藏龙》获庚寅虎年“寅虎咏春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一等奖。
  2010年3月22日;首创的意象书法《卧虎藏龙》被杨澜收藏。
  2010年11月30日;首创的意象书法《卧虎藏龙》,由四川省版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核准,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登记。
  2011年2月;孙友军中国水墨佛竹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钱来忠、邓代昆、叶星生、羊慧明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
  2011年3月;胜似春光一一蜀中名家万一宾、朱常棣、孙友军、邓代昆等6人展在成都隆重举行。
  2011年7月:作品入选由北京清雅竹文化书画院、扬州画派书画院策划、编印,由中国文联出版扗出版发行的巜竹韵·竹颂——当代画竹名家精品力作集粹》大型画册。
  2011年8月9日——28日,“孙友军水墨佛竹艺术展”在杭州千叶画廊隆重举行。
  2011年9月:被全球华人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
  2011年12月:作品入选中央电视台2012工作台历,面向全国发行。
  2014年7月,应香港中华民旅友好协会邀请,赴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七周年庆典,配套书画展入选作品《平安吉祥图》被泰国泰中友好协会收藏。
  2017年8月,首创的焦墨摩崖造像《水墨残佛》经四川省版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核准,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登记。
  2017年9月28日:入选您好大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成其为在全国推选十二名画家以艺术品入股,将其金融化进行资本运作的成员之一。
  2017年11月,《心经.十八罗汉图》、焦刻摩崖造像《最后的净土》入选海峽两岸“ 两岸同根    致力为公”书画交流展。
  2018年6月,首创的20—8象形字狗和意象书法“龙凤呈祥”,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证书。
  2019年3月,由中国好品牌网,华夏品牌名家榜推选活动组委会共同组织的,华夏品牌名家投票活动,被推选为”华夏品牌名家榜首批上榜名家”和”2019百强最具收藏价值作品艺术家”。
  2019年5月21日,与华中绿谷签约共同打造“中国水墨佛竹艺术馆”。
  2019年9月20日,作品入选中国文人画会主办的“全国文人画同行展”,并特聘为该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年3月,首创“碑版遗韵书法”、草书象形字“如意鼠”、“竹魂.中华魂.竹理七子”概述(国家级文化品牌)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证书。
  2020年九月,首创“中华全家福(十二生肖意象书法)”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登记。
  2020年10月,受颁三才书院特聘导师证书。
  2021年1月,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三才书院无知堂正式挂牌。
  2021年7月,无知堂号获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登记。

孙友军作品欣赏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