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黄新卫 | 《西游记》考证(5)

四川文化网 2023-9-1 10:27 731人围观 四川新文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商用车公司 黄新卫  摘 要:笔者综合各家研究,并寻找到新考据,考证出世德堂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是陕西社科院胡义成率先提出的阎希言(丘处机传人,出生于山西蒲州、曾经在终南山、武当山修行 ...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商用车公司  黄新卫

  摘  要:笔者综合各家研究,并寻找到新考据,考证出世德堂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是陕西社科院胡义成率先提出的阎希言(丘处机传人,出生于山西蒲州、曾经在终南山、武当山修行,后到茅山修复乾元观传播全真道)、北京图书馆沈承庆率先提出的李春芳(从宰相位置退休后在茅山乾元观建玉皇阁焚修,极可能是阎希言道门弟子)、笔者率先提出的李齐芳(李春芳弟弟,精通中医药)合作而成,出版商也增加了内容。李春芳、李齐芳还参与了陆西星《封神演义》创作。破解了诸多谜团,如:
  1、作者为什么拥有远超常人的多领域渊博深奥知识,既精通全真道义理,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还精通中医药?
  2、书中为什么不仅有大量江淮方言,还有大量山西方言?
  3、作者为什么熟悉武当山、盱眙?
  4、为什么《封神演义》几十处抄袭世德堂本《西游记》诗词赋,可是刘振农考证出《封神演义》早于世德堂本《西游记》出版?
  5、作者如果是道士,为什么书中猪八戒把道教祖师三清圣像扔进粪坑、为什么很多妖精是道士?
  6、是尊佛抑道,还是借佛传道?

  关键词: 世德堂本《西游记》;阎希言;李春芳;李齐芳

  五、李春芳弟弟李齐芳精通中医药
  先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行者笑道:“不是胡柴,你都听我道来: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长老又道:“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
  ……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你莫管我,你去取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来。”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快制来,我还有佐使之味辅之也。”……
  很多中医专家认为,作者精通中医药。周力认为,吴承恩曾经在湖北蕲州荆王府担任八品纪善,荆王府离李时珍的家只有一公里,据此猜测吴承恩也结识了常到武当山采药的李时珍,世德堂本《西游记》“丝线诊脉”、《本草》等出自李时珍。
  这个猜测有待商榷。首先,此《本草》未必专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前已经有汉代《神农本草经》、魏晋《吴普本草》、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唐代《新修本草》、宋代《嘉祐补注本草》、《政和重修经史证类本草》等等。
  其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年),而吴承恩于隆庆四年(1568年)离开荆王府回江苏。
  如果不是李时珍,那么,书中这些有关中医药的内容又是谁写的呢?所有关于阎希言和李春芳的记载,都没有提到他们精通中医药。
  笔者继续研究,终于又发现李春芳弟弟李齐芳精通中医药!
  黄俶成发现:……(陆)西星称齐芳“精理色脉,宜入医术”。
  色脉是什么?笔者是外行,百度了一下,就是中医的望色和切脉。第六十八回行者论述的,不正是望色和切脉吗?
  兴化市中医院朱杰教授撰文介绍明代兴化的中医名家,其中有:
  李齐芳(1523-1592),……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之胞弟。医著有《宦邸便方》(明钱后崖辑,李齐芳增辑)、《妇幼图诀药方》2卷、《辩证》1卷附1卷。其中《妇幼图诀药方》,上卷治小儿杂症,下卷专治痘疹。提出的育儿观“饮食必节,寒热相均,毋爱惜太过”被后世公认。
  朱杰教授还撰文谈《封神演义》里的中医药:
  ……《封神演义》还写到柴胡、升麻等中药。如第五十八回“子牙西岐逢吕岳”写时值西岐发生瘟疫,杨戬奉命寻药,神农在紫芝崖拔起一草,杨戬问这草叫什么名字,为何能急济寒疫。神农答:“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说玄中妙,寒门发表是柴胡。”柴胡为“治疗少阳病之王”,用治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最为合适。还有第八十回“杨任下山破瘟癀”,开篇诗句“须臾遍染家家尽,顷刻传尸户户殂”,一语道出瘟疫流行的惨状。第八十一回“子牙潼关遇痘神”开篇诗曰:“痘疹恶疾胜疮疡,不信人间有异方。疱紫毒生追命药,浆清气绝索魂汤。时行户户应多难,传染人人尽着伤。不是武王多福荫,枉教军士丧疆场。”说的是姜子牙与六十余万将士兵卒,“骤染颗粒之疮,莫辨为痈为毒,恹恹待尽,至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曰:“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杨戬问此草何名。神农仍以偈语为证:“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常桑曾说玄中妙,传与人间莫浪夸。”升麻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为“透疹升陷之王”。
  《封神演义》涉及痘疹等瘟疫流行的描述及其他中医药文化的内容,虽是文学描写,亦可窥见作者饱读中医及丰富阅历之一斑。
  两篇文章都是朱杰教授所写,可是他没有把李齐芳《妇幼图诀药方》下卷专治痘疹和《封神演义》涉及治疗痘疹联系起来。
  陆西星《南华副墨》的‘序’乃李春芳之弟李齐芳作,‘后序’为李春芳次子李茂材作。那么,陆西星《封神演义》中的治疗痘疹等中医药知识,为什么不能是李齐芳添加进去的呢?李春芳润色的世德堂本《西游记》中的中医药知识,为什么不能是李齐芳添加进去的呢?
  所以笔者认为,李春芳、李齐芳共同参与了世德堂本《西游记》和陆西星《封神演义》创作!
  六、尊道还是贬道?
  世德堂本《西游记》究竟是尊道还是贬道,一直争论不休。说是贬道吧,书中为什么蕴含大量全真道高道的语录和修行义理?说是尊道吧,书中为什么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为什么很多妖精是道士?请看笔者一一解读。
  1.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并非出自阎希言之手,而是后人添油加醋。
  先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八戒道:“此处路生,摸门不着,却那里藏他?”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丢了去,口里啯啯哝哝的祷道:“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祝罢,烹的望里一捽,灒了半衣襟臭水,走上殿来。
  一些人据此认为,作者不可能是全真道士,全真道士不可能编写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他们认为,作者是一位熟悉佛道、但是并非佛道修行人士的文人所写。
  可是,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行者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对君臣僧俗人说道:“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捽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国王依言,感谢不尽,遂送唐僧出城去讫。
  这里,孙悟空劝国王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笔者认为,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这段情节应该不是出自阎希言之手,而是后人故意添油加醋,制造幽默感,迎合读者对故事的趣味性要求。
  世德堂本《西游记》并非完全出自作者之手,出版商进行了修改、补充。先请看曹炳建《<西游记>佚本探考》一文:
  《休庵影语》的文字如下:
  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 心识其为后人之伪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盖《西游》作者,极有深意:每立一题,必有所指,即中间科诨语,亦皆关合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其末回云:《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三三九九,正合九十九回。而此回为后人之伪笔,决定无疑。
  ……盛于斯的这一段文字,至少透露了三种《西游记》的版本信息:
  第一种版本,即盛于斯所读本。从盛于斯文章中所透露的信息看, 这是一种百回本,基本情况和世德堂本差不多,但也有不同。盛于斯所提到的《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一回,在世本中为第六十四回,回目为《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其中“清风岭”既不见于流传的西游故事,也不见于世本;“木棉庵”也和“木仙庵”不同。另外,盛氏所读本的末回为《九九数完归大道 三三行满见真如》。这大致同于世本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但和世本第九十八回回目“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也有相同之处。相互对读之下,倒是世本第九十八回的“行满见真如”与九十九回的“行满道归根”,两个“行满”重复。由此可见,盛于斯所读本和世本既有不同,但在基本用语上又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这证明,盛于斯所读本并不是现存《西游记》版本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如果有人能发现其回目同于盛于斯所记录的这两回回目的《西游记》版本的话,很可能就是盛于斯所读本,至少也和盛于斯所读本有一定关系。……
  可以看到,世德堂本《西游记》在出版、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出版商和后人的修改、增补。
  笔者认为,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不一定是出版商添油加醋,很大可能是李齐芳添油加醋。
  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多官又问道:“用何引子?”行者道:“药引儿两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汤送下。”多官问:“是何六物?”行者道:“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多官闻言道:“此物乃世间所无者,请问那一般引子是何?”行者道:“用无根水送下。”……
  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这些药引世间根本不可能有,于是改用无根水。既然世间根本不可能有,直接说用无根水即可,为什么要添盐加醋、拐弯抹角?就是故意制造幽默、迎合读者对故事的趣味性要求!
  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不但被当作治病的药引,而且和老鸦屁、鲤鱼尿并列在一起煎汤服用,这种对王母娘娘、老君、玉皇的不敬,和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颇有相似之处。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关于中医药的文字是李齐芳写的,那么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扔进粪坑,也很有可能是他写的。
  2. 为什么很多道士是妖精?
  先请看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终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这里的全真并非专指全真道士,而是像黄冠、羽士、方士、真人一样,都是道士别称),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害死乌鸡国王,变作国王篡位。后来发现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都是三清弟子,会五雷法,虎力大仙自称幼时在终南山学的武艺,而羊力大仙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供奉三清圣象的黄花观道士是七个蜘蛛精的师兄蜈蚣精。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寿星的坐骑白鹿偷偷下凡,变作道人,当上比丘国国丈,要吃小儿心。
  很多人认为,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帝王身边的妖精道士,影射的是出入皇宫、深受嘉靖皇帝宠幸的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对此笔者赞同。
  道士受皇帝宠幸、出入皇宫,在外人看来,这是道门的荣耀才对啊!如果世德堂本《西游记》作者是道士,为什么却对这些受皇帝宠幸、出入皇宫的道士深恶痛绝、把他们描写为妖精?
  请先看看张三丰对这些受皇帝宠幸、出入皇宫的道士和尚的态度。清代汪锡龄《张三丰先生全集》载:
  诗挫番僧
  成化中,方士流行一时,赐以诰勅,号为真人者几盈都。下而西番僧札巴,坚参以秘密教,获竉赐号『大智慧佛』,出入乘高舆,虽显贵过街皆避其前导。一日札巴归赐院,突见褴褛道人于照璧上题诗云:『纷纷方士满朝端,又见番僧压显官,这等奴才称释道,老君含笑世尊劝。』款落坤断补题。札巴见之大怒,命士卒擒之,风沙起处道人不见,或曰:坤卦断而言补者,此丰字也,于是共知为真仙三丰焉。厥后札巴之势稍挫。
  一戏方士
  成化中,羽流扰扰,出入禁廷。祖师甚恶之,一日遇方士赵王二姓者,知其存心鬼蜮,将挟异术北行,因化为教主形状,以诡之曰:『吾张天师也,飞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愿学否?』赵王不信,祖师乃自空指画,倐有天兵天将往来云气中,二人始异之,跪求符箓。祖师伪为密嘱状,赐之数符,二人大笑而去。其时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幸,二人投之,因此进身,帝询其能,二人以天师传符对,并请帝致斋三日,演法一观。帝如其教,临期大设法坛,支吾终日不验,帝怒其奸诈,立命侍卫毙之。
  圆通子曰:『真仙之恶方士,犹君子之恶小人乎。吾师七戏方士,以正法簸弄邪法,务使群邪术败,宠幸日衰而后已。如吾师者,应封为荡邪卫正护国天师也。厥后成化末,罢夺僧道封号,虽系用科道言,安知不因吾师之默破其术,而乃疎之欤。以下六则俱作如是观。
  (后面还有六个戏弄、惩治方士的故事略)
  这等奴才称释道,老君含笑世尊劝。真仙之恶方士,犹君子之恶小人乎。——张三丰鄙视和厌恶这些受皇帝宠幸、出入皇宫的方士(即道士),阎希言为什么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茅山部汇考》中有李维桢《茅山游记》载:道人阎希言……其教奉全真净洁,与诸道流殊。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乾元观众供田记》载:赞助、护持阎希言建乾元观的王世贞等 “宗伯京兆邑长吏咸议,以为(乾元)观领全真教,与(茅山)诸宫道不谋……”
  可知阎希言在茅山传播全真道,与茅山原有的道派清浊分明,道不同不相为谋。世德堂本《西游记》批的是旁门外道,而不是全真道。请看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躧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
  这里作者通过龙王之口对茅山原有道派进行了抨击,认为是旁门,难归仙道。
  再看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师父果有些滴?。一行说我不会打市语。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样?”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这是作者通过祖师之口指明什么是旁门。再请看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行者道:“想必那道士还有甚么巧法术,诱了君王?若只是呼风唤雨,也都是旁门小法术耳,安能动得君心?”……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行者近前一步,合掌奏道:“陛下,这些旁门法术,也不成个功果,……
  ……这正是:广大无边真妙法,至真了性劈旁门。……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土地道:“大圣休焦恼,天蓬莫懈怠。但说转路,就是入了旁门,不成个修行之类,……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诚为道小魔头大,错入旁门枉费身。……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行者道:“悟净说得有理。师父,你且睡觉,明日等老孙同你进朝,看国丈的好歹。如若是人,只恐他走了旁门,不知正道,……
  以上是作者对旁门外道的批判,下面这句才代表作者的立场: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行者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对君臣僧俗人说道:“……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
  三教归一,这是全真道提倡的。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重阳教化集》:“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张三丰《大道论》:“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 佛离此道不成佛, 仙离此道不成仙。”何道全《 随机应化录》:“道冠儒履释袈裟,三教从来总一家。”
  世德堂本《西游记》明显是全真道士对旁门外道的鞭鞑,是符合全真道教义的,否则,明清全真道高道为什么不但不认为是贬道,反而赞赏有加,认为是丘处机祖师大作?
原作者: 黄新卫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