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访谈冯恩旭:美育,超越与回归

四川文化网 2023-9-21 14:13 3321人围观 艺术动态

冯恩旭——川师大美术书法学院教授,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少艺委委员,省教科院艺 ...


  冯恩旭——
  川师大美术书法学院教授,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少艺委委员,省教科院艺体所所长,泰国易三仓大学博士生导师。
  两次获教育部主办的美育案例一等奖,两次获省政府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首创的艺术实践工作坊被教育部授牌感谢,并在全国大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作为必评项目。
  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最美美术教师“星光奖”得主。

  问:冯老师,在您的美育教研生涯中,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是基础。您怎么看传统文化,它包含了哪些成分?
  冯恩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即使放到国际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们带着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在国际上参展,或外国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艺术实践工作坊、校园艺术馆,他们最喜欢看的就是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部分。
  说实话,我们自己虽然也看了不少,但有时也会好奇,它们是怎么被做出来的?我们让老师们将其挖掘出来,作为学校美育的一个特色。很多老师来请教,工作坊到底做什么?我说就八个字:“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所以说,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在创新。比如我们能不能将现代制作雨伞的技术,注入到具有传统美的油纸伞里去,包括有些传统服饰,衣服穿戴比较复杂,我们能不能把现代服装的纽扣、拉链等融入进去?
  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建工作坊和艺术馆,在今天教育中的意义是什么?
  冯恩旭: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很多实用性的东西渐渐消失了。比如毛笔书法,谁现在还随身带着毛笔,给你签个字?但作为艺术,作为美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它们是永恒的。
  我们要发掘这类有文化支撑的美,从过去到现在未曾间断的美,然后整理、传承、发展。这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如果教育中没有这种传承,没有这种引导和熏陶,我们的下一代就认识不到这种美,传统文化就可能断线,被现代一些庸俗、浅薄的东西替代。
  我在教研工作中践行的“美育三部曲”:
  第一部就是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艺术教育的“原材料”;
  第二部是在学校里建艺术实践工作坊,我把它比作“艺术厨房”,在这里传承、加工、发展、创造;
  第三部,在校园里建艺术馆,我把它比作“艺术餐厅”,在这里将一道道视觉盛宴呈现出来,供大家品尝、欣赏。

冯恩旭参加“蒲公英儿童美术培训活动”,在陕西榆林市一所乡村小学调研

  问:四川既有平原,又有山区,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从审美来说,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之间,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冯恩旭: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历史文化来看,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当然各有差异,各美其美,但也不是相互孤立的。
  首先要遵循的规律,是和谐。比如以服饰来说,与环境和谐、与穿着者和谐。为什么藏族人穿藏装就好看?因为藏族男性身材高大威武,藏族女性身材高挑。厚厚的藏装,和高原气候环境也相配。
  第二,无论哪个民族的服饰,本身搭配也很重要。哪些是主色调,哪些是点缀,配什么花纹,什么鞋帽、耳环、项链……都是有规律的。比如苗族人用银饰较多,他们穿大红就好看;羌族人呢,穿桃红最好看,因为他们的服饰以蓝色为主。
  问:“美”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对于真正美的事物,所有人都是能够欣赏的。那么,“美”有什么标准吗?
  冯恩旭:美既是主观的,更是客观的。比如“自由”,应该说是一种美,但自由之外,还要学会控制。当你失控的时候,自由就不是美,而是野蛮、荒诞、粗鲁。相反,如果你控制得好,粗鲁就成了粗犷,野蛮也成了野趣。所以说,关键在于如何在大环境中,把握自由的节奏,这种把握就是控制。
  再比如我们说的“大美”,那种壮观的、宏大的美,也不是抽象的。雪山之所以美,因为它有高低起伏,韵律变化;还有天空,云雾缭绕的时候最美。这其实也是评价摄影之美的要素:纯粹的虚,不聚焦、浑濛,纯粹的实,又不生动,有虚有实才是美的。
  书法也是这样。如果第一个字小、结构紧,那么第二个字就要放松。哪几笔写得实在,哪几笔轻描淡写,枯润搭配。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皆是如此。我认为,万般美都离不开这些:韵律、虚实、诸多对比……

冯恩旭(左一)赴四川绵竹市调研少儿美育绵竹年画传承活动

  问:过去几十年,我们对“美”的态度经过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美育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冯恩旭: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吃饱穿暖了,渐渐感觉到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什么叫“美好生活”?就是在生活质量上更上一层——饮食如何更丰富、更健康;服饰如何更多元,更个性;包括人居环境,应当更生态、更自然……科学进步也好,教育发展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我们想追求的美好生活。
  在过去某段时间,我们的美术课不叫美术课。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美术课叫图画课,但图画只是美术学科里的一个部分。美术还包括雕塑、设计、立体制作……到了现在,如何定义美育,只说美术学科,又显得窄了。
  不久前,我国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音乐、美术作为支撑,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围绕,这些学科的总和,就是“艺术课程”。
  但其实美育的学科范围还要更大。美育超越了艺术范畴。它还包含书法、文学、数学、科学、自然,甚至人的精神美、气质美、性格美……

冯恩旭赴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中心校支教,教的是中国画

  问:不同时代的“美”,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似乎有一条“美”的脉络,比如我们说有“君子”气质的人,就是美的,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冯恩旭:这就是性格美。我们向往的精神人格,是“外柔内刚”,如过去的铜钱,外圆内方,这就是中国文化一路传下来的美学。
  当然,我谈得更多的还是艺术美,以及艺术对人的情操、人的性格的培养。就像我们常说的,学习书法或画画可以修身养性。你看退休的老人们,不少会去发展一些和艺术相关的爱好,唱歌跳舞、琴棋书画,这些不仅可以“养性”,放松心情,对延年益寿也有好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同样重要。
  问:冯老师,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美育,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了?
  冯恩旭:首先国家非常重视,包括硬件和软件,比如校园艺术环境打造,有美育进去;校园文化建设,有美育进去;还有国评、省评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等,都有美育参与其中。
  国家每年为学校美育所做的配备是有标准的。比如新建学校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大剧场,都是必须要有的;还有我们的工作坊、中小学艺术馆,我们也正在倡导,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创建。
  但目前来说,美育师资的配备还是一个大问题。整体来说,我们的美育师资缺口比较大,尤其是在乡村和民族地区。
  问:其实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做一些努力,四川的进度如何?
  冯恩旭:当时教育部给了我们两个美育课题,一个是我的工作坊,另一个就是美育测评。今年,由四川省教育评估院在做艺术教育评估这个事。如果做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案,那也算是一件大事了。


辽宁省黑山县胡家镇中心小学“满族剪纸”美术实践工作坊

  问:我们现在说“五育并举”,那么美育在其中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冯恩旭:我认为,美育必须回到生活中,回到社会和人群中。要明白,美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我们提高生活品质,感受生命内涵的一个主要因素。
  美育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融合性,它渗透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在智育里,也有很多美的因素,不仅语文、数学,还包括科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说,我们潜心钻研科技的同时,也要关心美。因为我们在设计科技产品的时候,往往靠的就是对美的感觉和想象——想象成型后,再靠科技来实现,实现之后,还要再用美来包装。比如飞机,最早人们就是以鸟的形象为基础,想象出来的,当实现了飞翔后,还要再对它进行美化。这就是科学和美育的联系。
  劳动教育和美育更是紧密结合。现在的劳动课教材很多都是与美育交叉、融合的。比如木艺、蜀绣等,既有劳动元素,也有美育元素。有些学校甚至把艺术工作坊改名为美劳坊。
  美育,起到的是一种“线”的作用,把不同学科串起来,使它们看上去更舒服,听起来更悦耳,摸起来更舒适,做起来更艺术。
  此外,美育对自然环境及生命,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当我们的孩子学了艺术后,懂得了描绘自然、赞美自然,对大自然的保护、对人与人的和谐相处,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问:您常引用蔡元培的“美育代替宗教”,来说明美育对一个人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您觉得在这个层次上,美育是不是更重要了?
  冯恩旭:如果每个人都喜爱美,享受美,创造美,践行美,信奉美,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职业艺术家,但我相信,人们会在各行各业中,尽最大可能去发挥美育的积极效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把生活过得更有品质、更有趣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也会更加和谐,我想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张犇鑫 新教育者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