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关于“湖广填四川”和“客家入川大移民”

四川文化网 2023-10-1 11:02 2916人围观 历史非遗

  湖广者,湖南、湖北之统称也。  四川民间和地方文史界,对近古移民入川之表述,一直含混不清,概以“湖广填四川”混为一谈。  实则,上古炎末黄初,轩辕黄帝率众入川与蚕丛氏后裔融合;战国中后期秦惠文王吞 ...

  湖广者,湖南、湖北之统称也。
  四川民间和地方文史界,对近古移民入川之表述,一直含混不清,概以“湖广填四川”混为一谈。


  实则,上古炎末黄初,轩辕黄帝率众入川与蚕丛氏后裔融合;战国中后期秦惠文王吞并巴蜀至中古之初秦汉时期,北方诸如燕赵(今河北)秦陕(今陕西)等地移民入蜀者众;近古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及整个清代,有两轮大规模入川移民潮。


  第一轮大规模移民四川——经典意义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是元末明初。譬如明中期状元大文豪杨慎(升庵)祖上从江西吉安迁至湖北、再转徙成都新都马家定居。其时亦有少量闽南、粤东、赣南的客家人辗转或直接入川。
  第二轮大规模移民四川——经典意义的“闽粤赣客家入川大移民”,是明末清初以至整个清代。以闽粤赣(祖先源自中原黄河流域)客家人为主,大多途经湖广,向西南大迁徙,譬如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郭沫若、韩素音、刘斌夫祖上……
  据《刘氏族谱》载,刘文辉家族早年从广东嘉应州迁至江西,再由江西迁到湖南酃县十都黄上村,后由十都黄上又迁徙到安徽,数年后再转迁到四川。


  清末《成都通览》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两度移民入川迁徙线路主要有三条:东路,长江水路入蜀;北路,川陕旱路入蜀;南路,贵州旱路入蜀。
  汉唐时期,巴蜀地区人口已达数百万人,西汉初年成都与长安两个百万人口大城市并称南北“两大都会”。南宋末,四川人口增长超千万。此后蒙军屠戮,四川人口锐减。明朝初期移民、繁衍生息,明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全省人口恢复至600万人。
  明末,“八大王”张献忠血洗四川;随之,清军与明军厮杀。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攻占全川,统计人口只剩16096丁(户)、共92000多人。正当清廷开始招徕国内各地人口到四川开垦,吴三桂军队“三藩之乱”又起,历时八年之久(1673—1681),川民巨量伤亡逃亡。历经40多年战乱、厮杀、虎害和瘟疫等天灾人祸,四川全省90%人口丧亡,“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据传当时全四川只有五万人口,成都人口只有三千,老虎跑进天府广场……


  清康熙帝颁布《移民诏》,掀起闽粤赣客家人为主的入川移民潮。
  第二轮大规模移民四川(明末至清代):
  1. 明末清初移民入川: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战乱前后少量移民入川。
  2. 清初中期康熙乾隆年间移民入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历时112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颁布《移民诏》,号召大清国子民尤其闽粤赣客家人,前往四川垦荒;四川境内土地,无论原来有主无主,只要抛荒无人耕种者,移民即可任意开垦耕种,垦荒土地和耕种收益全归新移民所有。“开荒即有其田”等倾斜政策,掀起大规模入川移民潮。仅康熙年间,移民入川即达155万人。
  3. 清代移民入川最后阶段,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同治年间(1862—1874年),继续有少量移民。
  四川仪陇、隆昌、仁寿、岳池、罗江等地和成都龙泉驿区全部十余个乡镇、新都区其中四个乡镇,以广东客家移民大县著称;中江县江西、广东客家移民众多;绵阳三台、乐山沙湾-苏稽和成都市郫都区为福建(闽南)客家大县。川南、川北甚至凉山州局部区域,客家移民随处可见。


  四川三台县柳林坝,康熙年间自福建移民入川第一代陈时安第十子,生卒于乾隆年间的闽南移民第二代陈兆溥,墓碑镌刻:原籍闽省
——摘编自刘斌夫待完成书稿《原来我也是客家》
原作者: 刘斌夫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