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发展现代种业风禾尽起,推动乡村振兴波澜壮阔

四川文化网 2024-2-23 12:08 318人围观 校园文化

四川文化网三明2月22日电 (通讯员 尤诗婧 吴楚瑶 陈思颖)2024年二月下旬,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绘筑星火团队福建分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开展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队通过走访枫元村、了解企业文化、采访 ...
       四川文化网三明2月22日电 (通讯员 尤诗婧 吴楚瑶 陈思颖)2024年二月下旬,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绘筑星火团队福建分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开展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队通过走访枫元村、了解企业文化、采访党员代表三个实践环节,以种业振兴为切入点,了解党的二十大以来建宁县乡村振兴成果。

       种业乘风节节高,枫元破浪日日新

图为实践小分队与郑春华委员和肖成华主任交谈。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陈思颖 供图

图为枫元村合作社育秧室。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尤诗婧 供图

       绘筑星火团队福建分队首先前往枫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科技中心主任肖成华和枫元村村党支部委员郑春华就枫元村乡村振兴成果及相关资料分享进行交谈,了解其主要生产模式以及未来发展预想。
       据调研,建宁县枫元村依托优越的耕地、山地等自然资源作为领建村发展,在村党支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从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基地、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枫元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主要发展模式,整村推进种业发展,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200亩。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机器解放人力,建宁县重点围绕种子产业,推动种子生产“耕、种、收、防、烘”等各环节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村民富起来的同时更有闲暇丰富精神世界,真真实实的幸福起来。
“村里的年轻人才少啊!”在谈及“枫元村未来发展”问题时,郑春华委员感慨道:“我们老人家都不太懂什么科技哇。”可以了解到枫元村未来发展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智慧农业推进两大瓶颈。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当勇担大任,扛起种业振兴旗帜,从而实现枫元村田地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正如肖成华主任言;“智慧农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奋进种业新征程,县企齐心促振兴

图为先正达集团外观。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尤诗婧 供图

       建宁县自2013年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以来,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等“五化”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种子产业,形成了“北张掖、南建宁”两大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牌格局。下一步将按照“稳基地、育龙头、打品牌、延链条、强保障”的目标定位,持续发力,把建宁打造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县。建宁县和相关农业企业共同为这一目标努力。
       2024年2月团队成员跟同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科技中心主任肖成华参观了建宁县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供应链创新中心,先正达集团是中化旗下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经肖主任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其中的农化业务涵盖种子、植保、作物营养、现代农业服务及数字农业全产业链。
       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曾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先正达集团建有3条每小时可加工6吨水稻种子的生产线,配套先进的种子烘干、熏蒸、精选、自动包装和智能化立体仓储等设备,可实现水稻种子从田间到工厂的无缝衔接,保障了种子的质量和数量。肖主任还介绍了MAP数字农业,依托卫星遥感、农业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构建数字化场景和数据产品服务,搭建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平台。全链条数据采集,"以精准监测、气象、水肥、植保等服务帮助农户种田省心省力。"智慧农业带领农民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数字化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同时,建宁县创新服务方式,建立了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社会化服务“双绑定”运营机制、“两委托,一托管,三保障”托管服务模式。2023年在溪口镇桐元村等8个村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双绑定”试点,绑定辖区内80名个体农民手和农机具100余台套,完成了以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为主的社会化服务面积5万余亩次,村集体经济组织预计增收30万元。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作为种业国家队,具有企业的担当精神,展示了种业良好发展的面貌,而种业的发展进步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制种人才接奋进,种业振兴亮党风

图为制种先进工作者陈秋福形象海报。四川文化网通讯员 唐语晨 供图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种业之乡,建宁先行。
       在建宁的溪口镇高家岭,小分队有幸采访了有几十年育种经验的种户——陈秋福老先生。陈秋福早年在国家号召鼓励粮食生产、端牢民生饭碗的大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事业。他于1976年作为第一批建宁种业代表队的成员赴海南的南繁基地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回忆年轻时的制种学习经历,老人的脸上仿佛又有了年少的光彩,他眉飞色舞地与我们描述着当年的时光。在南繁基地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日子,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去田地里观察学习时,要耐受着蚊虫与酷热。听专家上理论课时,也不时被一些晦涩的词语难住。但这批赴海南岛学习的青年们不怕苦不怕累,凭着志气和韧劲共同攻坚克难,终于从门外汉变成育种能手。陈秋福感慨地说:“当年在海南学育种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大家伙儿就有一股拼劲,立志要把技术学扎实,好帮助家乡的贫困乡亲们。”田间地头记载了他们的火热青春,科学实验室见证了他们的攻坚克难。美丽的海南岛记忆着他们充满汗水和智慧的故事。
       半年后,陈秋福等人带着种子和育种技术学成归来。他们被公社聘为农技员,指导农民制种生产。在传统生产水平低下的村庄,他们所传授的新技术无疑为粮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建宁粮产也不负众望地取得新突破,创造新高度。由于对农业建设的巨大贡献,陈秋福被推选为村长,并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为党员的他,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在乡村管理中,他发扬党员精神,以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惠泽群众;身为技术骨干,他精进自身本领,倾付心血引领村民增产增收,摆脱贫困。乡村在他的带领下焕发新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民生水平的同步提高,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赞扬,成为带动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典范。他本人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如“先进个人”、“优秀人大代表”等,但他依旧谦虚地说:“我作为党的一份子,就应该对得起老百姓的期待。”
       如今七十多岁的陈秋福先生还依然在制种一线,关注着种子的发展现状,关注着千万户的碗中粮。他勉励青年道:“要有吃苦耐劳、苦中作乐的精神,再接再厉,将我国的种业继续向前推进。”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今,农业新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传至当代青年手中,推进种业科技的大任重担在肩,种业振兴提质增效仍是国之所需。新时代青年应踔厉奋发,沿着前辈的光辉指引,继续书写我国农业新辉煌,展望民生新篇章!


原作者: 尤诗婧 吴楚瑶 陈思颖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