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铭于斯·缅怀与追忆 | 崇州民间举办 “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主题活动回顾

四川文化网 2024-2-27 15:17 2867人围观 文化资讯

天健老师是我三哥和我的恩师。2023年春节期间,当我得知天健老师去世的消息,萌发写一篇怀念天健老师的文章。三哥与天健老师的师生情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天健老师的两个儿子有着情逾手足深厚的兄弟情。三哥与天健老师 ...



  缘起就在“一念之间”

  崇州自古乡贤文化源远流长。

  天健老师是我三哥和我的恩师。2023年春节期间,当我得知天健老师去世的消息,萌发写一篇怀念天健老师的文章。三哥与天健老师的师生情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天健老师的两个儿子有着情逾手足深厚的兄弟情。三哥与天健老师及家人的接触比我更频繁,了解也更多,他给我提供素材,我很快完成《怀念张天健老师》。


  张起读过我的这篇文章后说:“写得很细,有我爸的风格。”

  后来,张起把我的这篇和何学嘉老师发表在“君伙库”自媒体平台《旧梦细品情味长》(2023年2月23日),拿到成都大学校刊发表。

  这期间,先后又有何世进、谢祥林、林赶秋、宋嘉仪等老师写的怀念张天健老师的文章,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

  2023年11月,我对张起说,“君伙库”发表过很多崇州本土人和事的文章,可以把这几篇怀念文章拿去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健老师。

  我找到崇州资深媒体人、独立文化策划人、“君伙库”自媒体平台创始人了之先生(尹君)。了之先生听完我的详细介绍后说:“张天健老师的文学成就算得上崇州先贤,故乡名流,值得我们怀念,你们把文章组织好,‘君伙库’做连载。”

  了之先生还问道:天健老师的“周年祭”具体是什么时候?


  当时,我们手里已有七篇怀念文章,加上后来的编者按,一共八篇。了之先生的话点醒了张起和我,于是我们商量拟定于龙年的正月初一开始发表怀念文章,到初八天健老师的周年怀念文章连载结束。

  元月12日,我去给何学嘉老师送成都大学刊发他文章的杂志,顺便讲到春节期间“君伙库”将发表怀念天健老师的系列文章。学嘉老师说:“我与天健老师还有很多故事,我还可以写,也是动情之作。”

  了之先生得知后当即表态,支持何老师的想法。


  学嘉老师的文章是在手机上写的。为防止丟失,求保险,他凌晨二点半钟都还在把刚写好的一个个片断发到我的手机上,叫我帮忙备份。元月18日,学嘉老师把整理好的《先生携我圆文学梦》全文发给了我。

  元月17日深夜11点,我把怀念文章编排草案及编排完的部分文章转发张廷涛老师。他当即建议我们向施廷俊老师约稿。他在微信上和我聊到:“我与天健老师相识多年,算是要好的文友,天健老师是很儒雅的一个人,经常背个书包,书包里装的是书,前后送过两本书给他。”廷涛老师要我帮忙落实两个问题:天健老师是哪年调到都江堰;《菜花情》发表在哪年的《散文》杂志上。

  张起迅速回复了这两个问题,我及时转给廷涛老师。当时,我还开玩笑对张起说:“廷涛老师,今晚担怕是睡不着了。”


  果不其然,凌晨二点过,廷涛老师就把连夜写完的《追记张天健老师》发给了我。

  廷涛老师为文严谨认真。“香庐”的香是否用“Ⅹ”代替,“眉心上长有痣”是否加个“颗”,等等,他都在反复推敲。定稿后,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篇小短文,前后竟有十来次修改,也可以说是认真,对逝者的尊重吧。”

  施廷俊老师与天健老师志趣相投,过从甚密,亦师亦友,有着跨四十年的友情。他获悉“君伙库”天健老师周年活动消息后,当天一气呵成,完成一篇饱含深情,四千多字的《长剑先生周年祭》。

  至此,怀念天健老师的文章从之前的八篇增加到十六篇。了之先生迅速把后来收到的文章再进行编排,并安排从正月初一起发表,正月十六结束。


  定居乐山的何世进老师与天健老师是大学同学,之前已编辑完他的三篇文章。施廷俊老师《长剑先生周年祭》出来后,张起即寄何老师。何老师读后,大加赞叹,引发感兴,也和廷俊老师一样,花一天时间成文《崇州文运好,师友情谊深》。文章追忆与天健老师在狮子山和老师王文才教授的往事,天健老师在西昌劳动的经历及许多动人细节,并给予天健老师极高的评价。

  同一时间,张廷涛老师给“君伙库”发来他写的《记崇州籍乡土作家贾承汉》,并提及2月25日(正月十六)是贾承汉老师去世五周年的日子。

  贾承汉老师生前曾两次到严家弯湾参观“贾承汉文学馆”,参加崇州作协、君伙文创工作室在严家弯湾联合主办的“贾承汉作品分享会”。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际,了之先生策划、自费付印纪念贾承汉文集《乡魂》。了之先生还准备为他举办一次线下纪念活动,不巧时有疫情发生。

  贾承汉与张天健两位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一起谈诗论文,结下了深厚的文学缘。两位老师堪称崇州名贤。


  元月初,了之先生在“三千年前的双城记”群简单透露,将适时搞一场纪念某先生的线下活动。活动时间、具体是哪个先生并没有详细说明。合之洲乡村艺术社梁君女士热爱文化,热心公益。她看到了之先生的留言,当即在群里表示:“我来承办这场活动。”当时,了之先生没有看到梁君女士的回复。过了一会儿,梁君女士主动拔通了之先生的电话,表示愿意为活动提供场地,提供服务。著名作家、媒体人易旭东、刘光等老师也当即表示参加纪念活动。

  此时此刻,廷涛老师发来的文章深深地触动了了之先生。今年是贾承汉去世五周年,理当以民间力量为他搞一次纪念活动。

  于是,了之先生在编排何世进老师新发文章的同时,重新调整怀念张天健老师系列文章的发表时间。从腊月二十九起发表系列怀念张天健老师的文章,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六(贾承汉去世五周年)发表《记崇州籍乡土作家贾承汉》。同时,决定正月十六君伙文创工作室与合之洲乡村艺术社联合举办主题为“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线下纪念活动。


  一剑横天曾笑傲

  当“今天”已成昨天,明天就是“今天”。

  “君伙库”第一篇怀念张天健老师文章发表后,四川省社会科学带头人、曾任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先生留言:“罨画罨苑鹤韵,崇敬崇州乡贤。


  谢祥林教授是受天健老师的鼓励走上学术之路。正月初四,他的怀念文章《天健老:自带光亮的前贤》发表,他在朋友圈向天健老汇报:“心香一炷拜张老,报告天国张老,不一样的杜诗研读,我在人间推进得很好。”并赋诗《天健老醉爱红尘仙逝周年祭》:

  长剑横磨影在天,

  莹莹光亮入诗篇。

  山河人世皆珍爱,

  不见醉翁已一年。

  当天,有网友看到谢祥林教授的这篇文章后,立即联系到谢祥林,并把怀念文章转发到玉垒诗歌群和成都大学退休群。


  网友张韬留言:“可爱的诗人学者,敢追事实的先锋。学术的东西,本来是可爱有趣的,只是被堆资料,拿文凭,延观念的风气带得太无聊了,以至于除了非研究不可的,一代一代更无生气。学术应该是回到事实上去,不是回到民国去,更不是回到权威上去。”

  正月初七,长期从事新闻和宣传工作的张雪峰女士留言:“我于千里之外的大理,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春节期间的这一特殊活动,拜读大家的怀念文章,心里不时泛起涟漪。感谢张天健先生、张起先生为大家奉献高级精神营养。作为旁观者、围观者,我更乐意进‘君伙库’来助兴学习,为逝去的张天健、贾承汉等先生祈愿,愿他们的在天之灵能俯瞰今天。”

  网友水中之书留言:“做文学研究的,都是菩萨心肠!天健老当得起这句话。唐诗研究者何其多,但能提出创见的,何其少,天健老之学力深厚,尤感敬佩!”


  正月初十《追记张天健老师》发表,著名作家温靖邦老师留言:“拜读廷涛文,令人怅然,愀然。我与廷涛及其周围很熟,周禄昌、罗同宇……这个爱好文艺的群落予我青少年时期影响极大。毫不夸张地说,若无这个沙龙,也许我今天是另一个样子。我要特别说的是廷涛的幺哥张廷椿,这位兄台与我的友谊在崇州占第一位,说他对我有恩亦不为过,至少他对我的关心、理解、赏识、期待,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的今天。”

  网友西蜀土著留言:“文学的功能是回望。廷涛老师的怀人美文,能把人带到干净的往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纯美的县城生活,那时古城墙还在,街道多少保留着民国风范,少年的我走过静静的宫墙万仞。崇州民纯俗厚,吾乡人情淳美,文质彬彬,礼仪之乡。这里不仅有天健先生的影子,还有许多崇州人生活的影子。”


  网友江政良留言:“天健老师是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文学功底深厚,讲课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有代入感,非常容易产生共情,他上课我格外专注用心。这么年我总是想起他,忙于生计的同时也不忘读些文章,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听说他走了,我很难过,真的很难过……”

  正月十一《先生携我圆文学梦》发表,张廷涛老师留言:“干净,纯粹,犹似高山流水,那是怎样的的岁月啊!让人怀恋。学嘉和天健老师的交情,是吾乡一道瑰丽的人文景象,精神之光。”

  网友西蜀土著留言:“学嘉老师文章,跌宕起伏,真如一曲高山流水,沁人心脾,感人肺腑,确乎是精神之光!”

  正月十二《长剑先生周年祭》发表,林赶秋老师留言:“古风满纸,旧谊感人,颇有常道将志华阳之风釆。”


  张廷涛老师留言:“廷俊饱含深情,将自己和天健老师亦师亦友之情娓娓而谈,文笔洗练,颇有古意,自成高格。他是把自己炼进了自己的文字,读来掷地有声。”

  谢祥林教授在朋友圈转发《长剑先生周年祭》时说:“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崇州人文绵绵不绝的美。有兄弟阅后称赞:这个‘君伙库’水平实在高。”

  肖岩老师留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文学创作者协会时,天健老就一直都是理事,大家都很尊重他。我还请他给作者们开过一次诗歌,一次对联讲座。天健师在白头时,我哥肖黎和王芝屏母亲在那里。我常常骑车去他们那里,对张老一直扫弟子礼,但张老对吾辈都是亦师亦友。”

  网友降伏其心留言:“先生虽去,音容宛在。想其风采,悠然神往,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胜感佩!”


  正月十三《珍爱红尘总是诗》《崇州文运好,师友情谊深》同时发表,谢祥林教授留言:“杨然老师与何世进老师,都是带着深情在写文章。杨然老师点评天健老的这篇万字雄文,文笔洋洋洒洒,如泻琼瑰。读出了他对天健老的敬仰,以及他所给予的真诚诗人礼赞,读出了他对文学的真爱与不凡的见解。前段时间在北京学习,车过河南洛阳时,《中原落日》景象一下就闪现出来了。杨然老师在文中点出了天健老独有的文学敏感气质和对山河人世的热爱。”

  网友恰尔德留言:“山河湖海,滚滚红尘,正是因为像张老师的记录和抒情才让山中有仙,水中有灵,后辈游览才更有乐趣。”

  网友文韬留言:“双肩掷笔浪风流,宦海情场两罢休。一剑横天曾笑傲,风霜忽老少年头。初次接触是因为《逝水流伤》,而后深深被感染。向我的师爷致敬!”


  网友亦邪留言:“人说诗以言志,实则诗以会友,莫愁前路无知己。人说少陵多情,实则苦难照进生活坎坷不平。吾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实则我辈典范,余自当谨记教诲终身奉行,不敢一丝怠慢以图向吾师靠拢或有收获,乃人生大喜……”

  网友曾明源留言:“感恩张天健老师!一九九七年,玉垒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签到处遇见张天健老师,相互作自我介绍,寒暄问候。天健老师待人诚恳厚道,非常客气,很有亲和力,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子。我聆听他讲《唐诗答客难》《唐诗答疑录》,他赠送我《逝水流伤》。在天健老师鼓励支持下,我出版定名为《汉俳试声》一书,他帮我题字;二零一八年他又帮我定名为《汉俳生活流》。他生病住院,我常去看望,定期微信问候,接张师母回复天健老师去逝的消息,我顿时悲痛欲绝。天健老师虽然到天国去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并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感恩感德,愿天健老师在天堂永远庇佑后人!”


  正月十五《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发表,名为无情的暗器网友留言:“张起老师是我大学恩师,天健先生便是师爷,这篇文章我读到了张起老师对师爷的无限深情与怀念,也读到了一位文化人和他文人家庭的精神与气节。虽未能与师爷相识,但通过张起老师的讲述和一系列文章的阅读,对师爷我也不再陌生。师爷对文学的执着,对生活的豁达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践行。师爷千古,师爷的精神长存。”

  网友陈国君留言:“读完文章,回想起张起老师当年在课堂上为我们范读李亚伟的现代诗《中文系》,让我感受到文学之美。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读到张起老师的诗,朴实天然,真情随性,仍然能清楚回忆起当年老师上课的样子。”

  张起教授留言:“诚如江维老师所云,坚持写乡土小说的没多少人。像何士光只是闪亮一下,周克芹又去世太早。乡土小说是去意识形态化的作品。农村题材小说则是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如《创业史》都不是真正的乡土意义的小说。所以承汉老师的意义弥足珍贵。”


  春节期间,文南生教授在云南旅游。旅行期间,他一直关注着纪念活动的进行。他留言:“文学乃人之精神家园,张君、贾君是为本土文学的杰出人物,很值得缅怀追忆。此次缅怀追忆活动,可称乡贤善举。活动时间选择形式富有创意,尽显策划者尹君、无恙,以及梁君等一干人浓浓的人文情怀,值得钦佩!”

  张伯龄先生是张起教授读高中时的班主任,也是“君伙库”的忠实粉丝。春节前,了之先生把“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活动的准备情况通过微信告知了他。他当即回复:“飞龙升天,潜龙入海,海阔天空任往来。龙行天下五千载,传人十四亿,威震全世界。又是一轮龙年到,欢声笑语飞天外。天涯知己今犹在,年逾九旬情未老。”

  成都大学历史学周明圣教授留言:“怀念文章我在陆续看,质朴、自然、真挚,流淌着温暖和真情,独自徜徉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成都大学朱英贵教授坚持把发表的系列怀念文章做成合集收藏,并转发。


  大巴山作家群代表人物何世进老师读过发表的每一篇怀念文章,对活动总体评价:“文章众多,可圈可读,将彪炳史册,世代流芳。”

  远在珠海的刘华刚老师发来信息:“读过‘君伙库’发表的系列怀念天健老师的文章,我很感动!我专门从我姐那里找了几张照片,都是我姐小学同学看望班主任伍玉英老师及天健老师的照片,提供给‘君伙库’作为文章配图。”

  越民间,越真实,越珍贵。

  自“君伙库”怀念文章发表以来,张廷涛老师一一拜读,感慨颇多。春节期间,他和何学嘉老师在道明“幸福里”谈到天健先生。他说:“我们以前对天健先生的认识远远不够,天健老师是崇州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前,你我是有眼不识泰山!”


  何学嘉老师连连点头,说:“嗯。”他还谈到:“‘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活动,可谓意义非凡。这本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做的事,‘君伙库’做了。这让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礼失,求诸野。试想,若没有天健老师和承汉先生为我们留下众多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一个地方的所谓文化底蕴将从何谈起。”

  春节期间,“君伙库”跨年连载怀念张天健先生系列文章推出后,在周边区市县,甚至省外引起极大的反响,获得巨大的成功。开了新时代民间纪念崇州人物、弘扬崇州精神、建设乡帮文化之风气。许多网友读过怀念文章后纷纷留言。


  最初“君伙库”每天发表一篇怀念文章,连载即将结束时,又有傅安、杨然、陈崇信、古鸣清、施廷俊、张荣瑜等老师发来怀念文章,来稿量大大超过了预期。

  为了正月十六活动如期顺利举行,从正月十一起“君伙库”不得不调整为每天发两篇怀念文章。尽管这样,还有多篇怀念文章不能安排发表。

  正月十五《故乡人、故乡事、故乡情》作为连载大结局发表。至此,缅怀张天健老师文章发表累计达二十一篇。

  他就是“崇州赵树理”

  “我们和贾承汉先生的梦想是:把追求文学梦想路上的所有‘问号’全部拉直,变成一个个完美人生的‘惊叹号’,希望此事没有打扰到天堂中的先生!”这是2019年3月2日了之先生发表在“君伙库”自媒体平台文章里的一句话。


  正月十六《记崇州籍乡土作家贾承汉》发表,张起教授留言:“栩栩如生,人物史;真真切切,文友情!从中看到一种不屈的奋斗精神,环境的恶劣,生存的艰困,身体的病苦,没有摧毁承汉老师。廷涛老师以生动的文笔诠释了文学之于人生的重要作用,之于人类精神的重要意义,此之谓不朽之盛事!洪钟大吕,出自弱小的生命,时代强音,由残疾的手指拨动。由廷涛老师的文中,看出承汉老师的戏剧创作始终忠实于生活,反映时代之变革。这就是我们说的大文学!醒哥或许是阿Q式的人物,但它出现崇州文坛,其突出意义是崇州人对乡土文学的贡献。‘文学是人学’,研究贾承汉老师的重要文学史料,从中可以看到承汉老师对文学很深的理解。由新时期农村的变化,由旺而衰,由衰而兴,也可看出一个社会崇文尚文的风气甚至对乡村和个人的重要影响。钱不是万能的,不尚文则是可怕的。贾承汉老师生活在农村,认识更深。承汉老师堪称崇州文学界的‘路遥’,继承的是鲁迅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创的乡土文学的正流,由人物的生活反映时代变迁。乡土文学不仅是语言和故事,更重要由人物去反映,塑造人物为第一要务。最后还要对廷涛老师肃然起敬,结尾‘我贾承汉难道就一个朋友’的悲愤,廷涛老师的自责,这种张力让人心中一凛,尤其震撼人心,这正是鲁迅之手法,先生也常用于文尾,这也是史家之‘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最后我们讨论的‘崇州精神’是什么,它是一种高贵的精神,是上品的人生创造的精神,是由无数承汉老师廷涛老师这样的奋斗者铸就的精神,此之谓崇州精神!”


  何学嘉老师与贾承汉先生生前很友好,他留言:“期寿十年身忽死,五道龙门梦一场;立志四海体虽废,万元醒哥魂九天——斯人悲摧。”

  乐山师范学院何晓苇教授读了廷涛老师、傅安老师文章后留言:“将文学作为生命意义来追求,身份是农民,骨子里却是文人,可敬可佩。”

  江维老师读过连载文章后留言:“缅怀追忆崇州的文化名人,理该如此。让后来者铭记:有人的地方,就该有文化。我与远去的二君亦师亦友,曾经在文学的沙场并肩作战,冲锋陷阵,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还谈到:“纵观中国几十年文学界,纯粹的乡土作家不多,大的范围有:赵树理、古华、刘绍棠、榴红、克非……崇州地界上有:贾承汉。”


  《孤灯走笔天行健,文追古雅承汉风》发表,网友西蜀土著留言“鸣清老师,将天健老师、承汉老师与《蜀州报》的成长故事结合起来,细节感人,意义非凡,高屋建瓴,于平凡中见鸣清老师与二位先贤的家国情,故乡情,人文情,此乃‘不朽盛事,经国大业’!”

  大巴山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何世进老师留言:“天健文笔走天下,等身著述扬巴蜀”。

  开民间缅怀追忆之新风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月25日下午两点,“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主题活动在合之洲乡村艺术社正式举行。来自成都、都江堰和崇州本地的嘉宾数十人参加了当天的线下活动,还有数以千计的网友观看了同步视频直播。

  活动当天,贾承汉的胞弟贾承蓉因临时有事来不到现场。他留言:“我是贾承汉的胞弟贾承蓉。四哥贾承汉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一个普通人。四哥离世前,了之先生为他建文学馆,给他开作品分享会,这些我们全家时时刻刻铭记于心。今天是四哥离世五周年的日子,‘君伙库’举办的‘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纪念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了之先生及所有老师们表示深切的谢意,你们辛苦了!同时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

  张雪峰女士当日激动地留言:“我还在大理,一时不能回崇。不能通过线下活动拜见各位方家友人深感遗憾!这次活动及具感染力和影响力,乃至令我的灵魂在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里度过一个不寻常的春节。因本人才疏学浅,故在群里少有发言。只是默默拜读各位的佳作,默默在心底对家乡两位先贤缅怀与追忆。此刻我的双眼模糊,有太多的话想说……在此,我遥隔千里虔诚三拜:一拜不能忘却的张天健、贾承汉两位先贤!二拜群里的每一位方家、师长、友人!三拜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了之先生!预祝缅怀追忆活动圆满成功!”


  当天的缅怀追忆活动形式特别,现场没有主持人,每一位嘉宾都是主人,没有嘉宾介绍环节,没有安排VlP嘉宾席位。现场嘉宾上台自由发言,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与会嘉宾共同与两位崇州名贤对话交流。


  缅怀追忆活动,从来自上海的发起人之一张起先生视频发言中展开。张起是天健先生的儿子,他代表家人向家乡人问好,感谢了之先生,感谢梁君女士,感谢家乡人为他的父亲和贾承汉先生举办缅怀追忆活动。贾承汉先生与张天健先生本就是老友。贾承汉先生复杂的叙事性和醇厚的乡土味,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作家。“君伙库”举办“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氶汉”活动,开启了新时代纪念崇州人物,弘扬崇州精神,建设乡帮文化的风气。无数的前辈先贤构成了今天的崇州精神。真爱老人,便是真爱时光;珍爱乡贤,便是珍爱故土。

  李无恙、张廷涛、文南生、易旭东、古鸣清、罗同宇、江维、何学嘉、施廷俊、马驰、杨雅可、罗启昌、余远学、刘明生等老师先后登台深情回顾了与二位先贤的往事。各位嘉宾在现场娓娓道来的讲述,充满乡情,满是温馨,既缅怀了先贤,又启示来者,达到了崇敬先贤,传承乡邦文化的效果。


  有网友评价此次活动留言:“相信崇州文脉不断,无论在哪里,总是后会有期,盛会有时。崇州天野任你们灿烂光亮。以曹丕《典论·论文》度之,文学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用于此次盛会最为恰当。”

  著名音乐人罗同宇老师为活动作了一首诗,并在现场朗诵——

  又逢龙年正月间

  文友才子相聚欢

  缅怀先师天健行

  追忆文友贾承汉

  奋笔疾书前人贤

  讴心沥血桃李鲜

  我劝众亲再抖擞

  迎来文坛艳阳天

  合之洲乡村艺术社梁君女士发言前,向现场每位嘉宾赠送小礼品。她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是过了元宵节的第一天,各位老师来到合之洲乡村艺术社开展‘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活动是我的荣幸。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两位崇州先贤,纪念这个时代。崇州是我家,合之洲乡村艺术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欢迎大家常来坐坐。”

  本次纪念活动消息发出后,张起教授的学生文婷婷一听说,专程和母亲一起来到现场参加活动。


  孙文华老师参加了当天的现场活动,他是当日现场唯一没有上台发言的嘉宾,他说:“我不敢上台,面对二位乡贤,想起他们的往事,我会忍不住留下眼泪。”

  活动结束后,他表示:“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听到各位老师发自内心对两位先贤的缅怀追忆,既有深情的怀念,又有两位先贤生前的不可忘怀的故事,我收获良多。再就是对尹君、梁君等人无任何功利,无私的奉献,他们尽心尽力,圆满组织这次缅怀追忆活动,真的让我感动不已。”

  何学嘉老师会后说:“从缅怀文章的撰写、发表到今天的活动成功,正好看出天健先生、承汉文友的精神不灭,学问长存,看出由天健先生传接而来的文脉在薪火传递,而且正如施廷俊先论述的,咱崇州这一支文脉,是清晰可见,传承有序,有据可查可证。这次的缅怀追忆活动属于民间,正所谓‘礼失,求诸野’。我个人的感受,某方面的缺位,未尚不是好事,反过来正能显示出文学与学术的纯净与真实!这,或许就是天健先生、承汉文友之所愿吧!”


  张廷涛老师说到:“这场由民间发起的‘缅怀张天健·追忆贾承汉’活动如此圆满成功,充分说明道德就在我们身边,美好就在我们身边!一句话,美在黎民。”

  刘光老师在成都文殊坊祝贺活动圆满成功,并赋诗一首《春晓崇州》:

  十五月亮十六圆

  崇州乡贤思健汉

  新朋老友合之洲

  桑梓花开又一年

  乐山师范学院何晓苇教授一直在关注本次纪念活动。他看完现场直播视频后留言:“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陈年往事历历在目,既亲切又感伤,意味绵长。缅怀追忆既是追怀,也是传承地方文脉。”

  刘华刚老师在珠海留言:“在他乡看完了全程直播,点赞。家乡人辛苦了!”


  原崇州市政协副主席黄志文看完全程直播。他留言:“热烈祝贺活动圆满成功!了之先生和各位老师辛苦了!”

  张雪峰女士在云南大理看完全程直播后,非常感动。她留言:“向张天健、贾承汉两位先贤深深躹躬!向在座的各位方家、师长、友人致敬!我为现场各位老师的发言而感动。本次活动非常的圆满成功,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君伙库’了不起。感谢了之先生以一已之力发挥民间力量做了这么一件可载入崇州史册的大事!合之洲乡村艺术社好样的!梁君姑娘好样的!”

  张起教授留言:“见到了各位老师风采!了之先生和梁君女士辛苦了!梁君女士,家国情怀,感谢之至!杜甫在赞美传承三国曹氏门风的画家曹霸时,写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文采风流今尚存’,用于形容今日崇州民间的纪念活动,无疑是最为恰当的,今日嘉宾,人人有礼,个个风流,现场高朋,文星挺曜。此次盛会,领风气之先,我们相信,佳话流传,终将铭载于崇州史册!春风化雨,继往开来,崇州文脉再继有人。顶级盛会,聚首合之洲,崇州人物,文采风流!祝贺纪念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现场,资深摄影人郭迎伟老师参与全程录视频,拍摄照片,并及时完成视频制作。西蜀茹家老总、崇州枇杷茶非遗传承人、文殊院禅茶学院普茶师余远学先生为活动提供几款口感不同的“崇庆枇杷茶”,并在现场亲自为大家服务。

  这就是“崇州精神”

  吾乡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底蕴厚重。从常璩、到唐求、赵挕⑻粕魑ⅰ⒙接巍⒄趴t、高适、杜甫、杨贵妃、杨遇春、王国英,还有孙泽沛、罗元黼、张露萍、彭芸生等等,这些历史名人,有本土的,也有外籍的,他们在崇州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瑰宝,包括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张天健老师和贾承汉先生,算得上是本土领军人物。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张天健和贾承汉两位崇州先贤,其实也是在纪念我们自己,纪念我们逝去了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眷恋,缘由灵魂深处有一种乡土的东西。

  文化强国,薪火相传。是文学让我们相知相识,走到了一起。我们缅怀追忆张天健和贾承汉,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们的文学情怀和躬耕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崇州一地的文化繁荣和健康发展作出我们应尽之力。

李无恙

2024年2月27日
原作者: 李无恙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