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刘斌夫 | 青城派太极拳剑武术大师抗日英雄余国雄传奇

四川文化网 2024-3-10 22:02 2051人围观 历史非遗

四川等地的“铁改余”余氏家族,祖上是元朝蒙古族皇室乞颜部奇渥温•孛儿只斤氏铁木健。元末明初,铁木健九子一女,从蒙古草原南下,到达川南泸州凤锦桥,隐姓埋名(原铁姓全改姓余),分别向长江沿岸分头流布繁衍。 ...


  蒙族皇室后裔隐居川南少年习武学医云游四方

  余国雄(1913~2002),原名余顺荣,中国现当代著名武术家,青城太极拳剑功夫第三十五代掌门人,青城派武术宗师。


  四川等地的“铁改余”余氏家族,祖上是元朝蒙古族皇室乞颜部奇渥温•孛儿只斤氏铁木健。元末明初,铁木健九子一女,从蒙古草原南下,到达川南泸州凤锦桥,隐姓埋名(原铁姓全改姓余),分别向长江沿岸分头流布繁衍。余国雄祖辈,为铁木健第九子、元朝进士、曾任元末礼部尚书余承英,改命余德兴,隐居于自贡富顺县毛桥乡。


  因外来移民“铁改余”家族与本地土著赵氏家族向来不和,余氏后裔余咸宝与长兄遂到泸州谋生。余咸宝与泸州人周氏结婚,不久生下余国雄。出生于民国二年(1913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余国雄,七岁亡父,十二岁丧母,跟随大伯大婶飘泊他乡。


  1926年,余国雄十三岁,在泸州纳溪县安富镇拜武术家易占彪为师学习峨眉南拳。


  1933年,余国雄二十岁,先拜成都新津县名医胡培伦为师学习国医诊疗,又在灌县(今都江堰市)青城山伏龙观,叩拜年届九十三岁身怀旷世绝技武功超群盖世的青城武术道派第三十四代掌门人、l“青城派道家玄门太极拳剑”著名武术家“紫阳真人”陈琳泰斗为师,成为一代宗师陈琳真人的入室关门弟子。



  陈琳真人184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清末武举人,曾任四川西康军标统,骁勇善战,驰誉川湘,后因世事淡漠,遂上青城山道观出家,披肝沥胆,坚苦修炼,潜心研磨,玉汝于成,渐入佳境,内家功力可融化冰雪成水并汽化成烟。

  青城武术,作为“山头传承”卓具武林地位的著名武术流派,位列中国武术少林、武当、峨眉、青城、崆峒“五大门派”和少林、武当、峨眉、华山、丐帮、青城“六大门派”,植根于道家太极八卦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山发祥地“二十四治”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四川成都都江堰青城山。青城山道教和青城派武术开山祖师是张道陵。

  张道陵(公元34~156年),字辅汉,名陵,原籍汉国沛郡丰(今江苏徐州丰县),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中国道教开创者和奠基人,创立“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及“正一派”,号誉“老祖天师”、“正一真人”和“三天扶教大法师”等,习称“张天师”。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在四川成都大邑县鹤鸣山开创中国道教(五斗米教),创立“天师道”即“正一盟威道”,设坛云台观,以道家文化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老子为教主祖师,尊奉《老子五千文》为传统经典,以“正一盟威”为教派经典,并吸收融汇了一些儒家思想观点。

  次年,即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张道陵在成都灌县(都江堰)青城山赤城崖舍,创立道教“正一派”。张道陵及其徒众在巴蜀地区以至全国各地设立“二十四治”仙山圣地普遍推行天师道宗教,赢得广大信众的广泛支持,其著作《老子想尔注》对道教的创立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张道陵在青城山创始武术“雌雄龙虎剑”、“太极降魔功”功夫,初始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

  东汉张道陵开创的青城道教和青城武术,初步成熟于盛唐“赵蕤-李白时代”,经历了源于魏晋南北朝齐梁时代丹阳秣陵人陶弘景“上清派”的唐末五代前后蜀时期,经唐代北帝派地祗宗和北宋丹鼎派南宗(紫阳派)、元代清微派和全真道龙门派,再到清代青城派,长足发展不断完善,近现当代则以清末民初青城派泰山北斗“紫阳真人”陈琳及其民国至今高徒余国雄为杰出传承人。

  东晋兴宁二年(公元364年)杨羲手书《上清经》,道学家陶弘景集其手稿编为《真诰》。唐代北帝派由邓紫阳于江西创建,北宋虚靖天师张继先于青城山修习北帝派并开创地祇宗,唐宋高道薛昌在青城山炼丹(其浴丹井一直保存至今)。唐末及五代前后蜀期间,浙江括苍人、天台山道士、“上清派”祖师陶弘景七传弟子杜光庭(后世道教尊为“杜天师”)云游驻足青城山,促成“正一道”与“上清道”融合。

  赵蕤(ruí),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赵蕤早年隐居匡山(今四川绵阳江油),是李白孩提时代蒙师。赵蕤教授少年李白《长短经》。年龄相差四十二岁的赵蕤、李白师徒,以“赵蕤术数,李白诗文”并称,誉为唐代“蜀中二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仗剑出川之前,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五岁与师兄元丹丘(同出大匡山赵蕤书塾师门)相见峨眉山九老洞不远处的遇仙观,拜向峨眉派剑仙雍尊大师学习剑法:“无敌鸳鸯剑”、“越女白猿剑”、“武当封喉剑”、“峨眉追魂剑”……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十七岁再度追随已隐居青城山的帝王术、纵横术与道家术数大师和“大唐第二剑”剑术大家赵蕤,将“峨眉仙剑”和“青城太极剑”修炼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白三十岁在长安,又拜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生于东鲁(今山东济宁兖州)后迁居任城的“大唐第一剑”剑术大师、时年六十岁的左金吾卫大将军裴旻为师,终于炼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天下第一剑”神魔玄幻最高境界。盛唐“天下三绝”:“诗仙”李白、“草圣”张旭、“剑圣”裴旻并称于世。而李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兼以诗文、美酒与剑术独领“天下三绝”“剑仙”、“诗仙”、“酒仙”与一身!



  青城派武术包括道派拳宗和民间俗家等体系:青城太极拳法有青城功力拳、青城十三太保、单边拳、七星拳、四门拳、霸王拳、秘手拳、燕青拳、劈山掌、民间南拳、长拳、三路弹腿、十路闯打等;青城武术器械有青城六合刀、关公大刀,青城三路枪法、青城劈山刀,剑法、棍法、九节鞭,双钩、三节棍、双刀、钢鞭等各类软硬冷兵器;青城派硬气功主要包括铁拳、金刚指、铁臂功、铁沙掌、易筋经、金钟罩、金丹铁布衫、排打术、铁扫帚,另有养生功、青城柔术、自然蛹动功、丹功及民间格斗术、民间散手等;另有现代散打、搏击功夫等。

  武术青城派,尤以“玄门太极拳”和“青城太极剑”见长。“玄门太极拳”拳法自成体系。而“中华四大剑派”之一“青城太极剑”剑术,古今千年百代传承弘扬至今,直追天师张道陵“雌雄剑”,其经典套路“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等系列剑法名扬天下,更臻成熟,博大精深,弥足通透。

  余国雄跟随陈琳真人三年,云游四方,交流布道,口传心授,深得大师道学文化精髓、武术太极拳法剑术和道医德才技艺真传,博采众长,陶铸百家,知识、功力大涨,眼界、襟怀顿开。

  三年后“出师”,余国雄回泸州,娶纳溪大家闺秀黄天贵为妻,夫妻俩开设武馆、医馆,传习青城太极武功,悬壶济世。

  从军英勇抗战浴血中原大刀敢死队长屡建奇功

  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少将兼任国民革命军“黔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后升中将),二十五军副军长兼川南边防军总司令侯之担少将兼任教导师师长,驻守遵义赤水、桐梓一带。



  1935年1月,红军长征挺进乌蒙山,破袭娄山关,攻占遵义城。同年4月,王家烈因剿共不力而被解除贵州省主席兼第二十五军军长职务,副军长兼教导师师长侯之担被贺国光诱至重庆解职羁押,蒋委员长命国军“中央军”第五军军长兼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薛岳上将,兼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整编国军“黔军”第二十五军。薛岳调令第四军第59师少将副师长沈久成升任第二十五军教导师师长(后升中将),教导师番号改为新编第二十五师,同年10月,该师番号改为第140师。不久又令军政部特务团少将团长王文彦接任第140师师长(后升中将)。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入关,抗战爆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恩师陈琳真人点拨和鼓励余国雄,毅然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编入二十五军140师,作为国军上尉武术教官,跟随数百万川黔大军,浩浩荡荡北上抗日。

  九十七岁高龄一代宗师陈琳真人,悉心追送高足弟子余国雄队伍直到剑门关,依依惜别,谆谆嘱咐余国雄“英勇杀敌为国尽忠为川人争气为武林争光”,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国军二十五军140师在抗日中原战场上能攻善打英勇无畏,夜袭风陵渡,血战台儿庄,是威震华夏而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独立虎贲师”。




  热血虎胆武功高强的猛将余国雄率领国军川军大刀敢死队,在山东枣庄“台儿庄会战”及其他战役,阵前骁勇杀敌无数,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名闻遐迩的抗日传奇英雄。

  解甲归川行医悬壶济世磨砺终成青城武术宗师

  抗战胜利后,余国雄因伤退伍回到家乡泸州纳溪重操旧业,开立武馆和诊所,授徒济世。开国前后数十年间,余国雄收徒4000余人。在纳溪,忽然有天晚上,青城武术泰斗青城太极拳剑第三十四代掌门人恩师陈琳真人托梦,嘱托关门弟子抗日英雄余国雄回青城山主持青城太极武术大业。不久,余国雄遵师梦嘱重回青城山,继续修炼、整理和传习青城派太极拳剑武术,并传播青城道医、疗伤治病。青城山著名老中医张本全、李浩尧、吴正中、刘兴全等,皆为余国雄高徒。



  青城派武术,可分为“道派”、“江湖派(绿林侠家)”、“佛家”三大支系:道派武术讲求内外兼修,心身合一,形神兼备,气运通体,意守丹田,轻灵飘逸,舒展大方;佛家讲就含蓄沉稳,小手连环,轻步行走,修心养怀;侠家擅长在高低不平的场地强攻硬战。道派、江湖绿林侠家和佛家三个支系,都受青城山道家、道教文化深远影响,或擅吐纳养生,或重实战搏击,步型、身法、手法奇特,匠心独运,千年传承,自成体系,与国家竞技武术有很大区别。

  东汉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中国道教、在青城山率先传播道教同时创始青城太极拳剑武术之前数千年,青城山早已是道家文化圣山。公元前2697年即距今四千七百二十一年前,轩辕黄帝入蜀时,拜登青城山,向在此修炼的道家仙人“龙跷真人”宁封子问道,拜宁封子为帝师。宁封子给黄帝传授御驾风云的盖世武功“龙跻之术”和道家神功秘籍《龙跷真经》,黄帝筑坛拜宁封子为“五岳丈人”,后世故称宁封子为“五岳真人”、称青城山为“丈人山”,筑建“丈人观”以拜祭。西汉末年,传说能够“转世修仙”和“黄土变金”的道家高人马鸣生,在南阳太和山(即今湖北武当山)将《太清神丹经》传授给仆徒阴长生,带领阴长生云游至青城山修道。青城山道家文化土壤深厚源远流长,为张道陵首站传播道教和创始青城太极武术奠立了坚实基础。

  道教文化名山仙境“‘洞天福地’之‘十大洞天’之第五‘宝仙九室洞天’”青城山的“青城后山”、“青城外山”有佛教名刹天国寺、普照寺和光严禅院(上、下古寺);佛教文化名山峨眉山在佛教传回中国之前是道家文化圣山,轩辕黄帝入蜀曾两度登上峨眉仙山寻访九老洞拜取真经,是道家文化名山仙境“‘洞天福地’之‘三十六小洞天’之‘虚陵太妙洞天’”所在,峨眉山至今仍有道家及道教文化遗迹尚存。峨眉与青城,道中有佛,佛中有道,佛道并存,互有交流融汇借鉴,无论文化、哲学、宗教和武学、武术。

  自古有“南拳数武当,北腿看少林,峨眉弘仙法,探本上青城”之说。青城派武功高手云集。清《灌县志》载,仅清初中期,当地即出了武进士11人(其中武榜眼1人)、武举人126人。清末青城派武术人才众多。1908年,全国第一届武术擂台赛在成都青羊宫举办,总擂主“无影腿”马镇江、第二擂擂主“铁人”马宝二位皆是“青城派二十四侠”中人。蒋介石贴身侍卫萧俊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贴身保镖叶丹一,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贴身保镖宋德良,四川省主席林森贴身保镖张至清……尽皆出自青城派。

  开国建政后,被迫回到泸州老家的余国雄和妻子蒙受冤屈。1980年平反,年已67岁的余国雄,自愿到濒临倒闭的紫阳坪卫生院创办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编撰《中医正骨科临床手册》《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和《常用中草药临床手册》,泸州市政府先后授予余国雄“名老中医”称号和中医副主任医师职称。



  1983年~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将开县陈生一、灌县周烈光、泸州余国雄确认为“青城道派”代表,雅安路军建确认为“青城绿林派”代表。1993年版《青城山志》列入青城武术专章及余国雄小传。1994年,中国武术协会委托《中华武术》杂志社编辑、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武术人名辞典》,将余国雄作为“青城山武术道派”代表人物、路军建作为“青城绿林派”代表人物。


  1996年,日本天行健武术馆本部长宫平保,日本冲绳武术协会主席、上原空手道主持人原垣,因仰慕余国雄,專程入川拜访。八十三岁的余国雄一展青城玄门太极拳法身手以武会友,并说:“中国武术流派众多,道家武术别具一格。道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武林历代弟子多在深山老林中修炼,山路崎岖,出行不便,修炼者将武功搏击与康健养生相结合。我演示这套武术搏击与健康养生相结合的功夫,与其他太极拳术就有了较大区别。”日本贵宾武林高手恍然开悟。


  1997年,八十四岁的余国雄将研习六十四年的“青城太极拳法”传授给刘绥滨(道号信玄)等三位年青徒弟,同时训诫弟子们:“武功只练到武技最高层,还不算有真本事。三国关羽武功不如吕布,但为何人们称关羽为武圣人呢?人们推崇关羽仁德!习武之人,只有仁德技艺双馨,才能达到最高境界。”2002年,太极武术大师余国雄八十九岁临终前,委派孙子到青城山将20公斤中药“接骨散”交给弟子刘绥滨,口信嘱咐爱徒:“如果武馆办不下去,可以靠此神药维持一段生活。”





       2001年4月北京电视台系列电视片《人类共同遗产》青城山片段专题介绍余国雄太极拳。中央电视台与四川旅游局联合录制电视片《锦绣四川》专门展示了余国雄青城龙拳、蛇拳和太极拳。2004年12月中央电视台向全球隆重推出中国武术20集电视系列片《今风•细雨•江湖》第一集《青城武术》,浓墨重彩地展现余国雄青城山太极拳、八仙剑等顶级功夫。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5月24日,作为中国太极拳剑最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城太极武术”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参考《文史杂志》2018年第六期粟时勇特稿部分内容和余国雄二女婿陈德荣提供的资料】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刘斌夫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