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涵竹 | 美中不足,到底是意难平——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四川文化网 2024-4-15 23:29 1752人围观 文学作品

近日,作为全国首波观众参与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点映,全程观看了胡玫导演116分钟新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影片选取“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阴谋与爱情”,揭开了贾府贪没林如海家产修建大观园, ... ...


  近日,作为全国首波观众参与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点映,全程观看了胡玫导演116分钟新作。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影片选取“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阴谋与爱情”,揭开了贾府贪没林如海家产修建大观园,最终又设调包计,宝玉迎娶宝钗,最终情散人悲、归于宿命。

  梦幻化的视觉艺术

  影片在视觉美上投入较大精力,建造置景、道具器物和取景运镜都为这部影视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作奠定了基础。剧组为拍摄影片全新搭建大观园和荣宁二府等场景,配以精美还原的器具,带着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取景运镜连贯流畅,节奏感强,配上光影特效,倒有一番古韵唯美的视觉体验,这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特别是“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片段,采取水下仰拍视角,风飘万点、落红成阵,飘落的花瓣、若隐若现的人像,正是印证了《牡丹亭》那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下仰视水面波光粼粼,似有种真假幻梦的迷境,一时不知何处是现实何处是梦境。

  宝黛二人固然不尽符合原著描写,但二人至情至性的表演依然令人感动,对手戏中的化学反应是真实的,那种情愫是发自肺腑令观众愿意相信的夹杂着痴心、依恋、哀伤、悲戚的纯净表达,尤其是结局回到宝黛初见,最后一幕黛玉演员眼神中从不知所措到似曾相识的转变,以如知己般莞尔一笑结束影片,似有余韵绵绵。

  碎片化的胡乱拼凑

  第17回黛玉铰香囊-第29回宝黛怄气-第8回探宝钗半含酸-第34回题帕三绝,很难想象这几处经典情节以此顺序或截取片段或截取几句对白的方式拼凑呈现,诸如此类的编排在影片中成为主流,和原文前后逻辑不符,时间顺序也发生了错乱,非原著党观众可能易对人物产生刻板印象,也很难共情为什么要探宝钗,为什么要题帕诗,为什么要葬花。又如影片中先讲“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黛玉提到“我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接着宝钗才进贾府,宝姑娘还未到,怎么就引得林姑娘用“冷香丸”来调侃贾宝玉呢?还有老太太逛园子看见宝钗扑蝶等诸如此类随意嫁接的设计除开逻辑矛盾,也丧失了原文文字意趣和人物个性彰显。

  除此之外,该片和以往红楼改编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演绎了大量本文之外的想象剧情,如争议最大的吞没林家家产、黛玉奔丧、贾府议事等等,其中有根据红学家研究结论的合理演绎,但仍有许多不符合时代特点不符合人物定位的设计,如贾瑞参与贾府核心议事、贾雨村参与算计林家家产、贾母成为诗社裁判等等。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世情小说,《红楼梦》采取多线并行又相互交融的圆形网状叙事结构,情节推动纵横交叉,但又井然有序,而整部影片更像是主创团队明确了故事板块及预期达到的传播效果,再从文本中挑取需要的情节对话来填充,作者原意和原著意蕴被全然抽离了。

  短视频化的单薄主旨

  如何用一部电影时间讲好《红楼梦》极具难度,本片意图提炼‘宝黛钗’爱情悲剧为电影主线,是合适且可理解的,如89版电影《红楼梦》、林青霞版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舞剧《红楼梦》等时长有限的改编作品均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主线。对于文学作品的多样艺术形式改编,应当予以支持,但本片最大的遗憾在于主旨单薄。主创团队曾宣传电影主题是“青春万岁”,但观影完毕发现青春气息似乎仅能在宝黛二人身上寻到些许,包括宝钗在内的众多配角人物只剩下如凤姐般脸谱化甚至如“迎探惜”连脸谱都称不上毫无个性的存在。说到人物设定,全片是极片面的,着重强调“可怜的”黛玉缺少聪敏的、有趣的一面,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等闪光点无处体现,只余留被家族利益安排的傀儡定位,没有存在感的宝钗,又何来呼应“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影片名“金玉良缘”呢?

  《红楼梦》以“情”为主旨,旨在为闺阁昭传,若选取爱情主线,也应当在“情”字上下功夫。红楼的悲剧性是和“情”紧紧相连的,叶朗教授曾说,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此“情”和《西厢记》《牡丹亭》一脉相承,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涌动,更是追求人性解放、关注人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所在。而影片呈现的是较为浅显层面的理想与现实碰撞后的破灭,这使我联想到时下火热的各类短视频短剧的叙事逻辑,似乎和本片有所类似:简单的主线故事、缺乏深度的戏剧冲突、碎片化的片段式演绎、直白且不符合时代背景的对白、强化BE(bad ending)结局渲染等等。或许这是主创团队考虑传播效果注意率和到达率所取舍的方式,但若只是借红楼IP讲自己的故事,影片不如更名为《金玉良缘》更为妥当。

  诚然电影改编名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胡玫导演坦言,她另辟蹊径,打造了一部现代化的青春版新电影。如果这版电影能够吸引00后、10后观众借此兴起翻开原著,确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但若一开始接收到的是曲解的、片面的、单薄的讯息,是否存在对经典名著更多层面的误导和歧义呢?

(作者:涵竹,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川投集团员工)
原作者: 涵竹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