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挺进西藏》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

卡莎 2016-8-11 12:24 1149人围观 文学作品

《挺进西藏》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 《挺进西藏》作者:雷斌文(接上)活跃活跃气氛。真是“涛声不断歌不断,”“一路山歌一路情。”一首首进军康藏的新歌,唱出了他们此刻的心声。这是一群既有当代 ...
《挺进西藏》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
 
《挺进西藏》

作者:雷斌文

(接上)

活跃活跃气氛。
真是“涛声不断歌不断,”
“一路山歌一路情。”
一首首进军康藏的新歌,
唱出了他们此刻的心声。
这是一群既有当代军人素质,
又有知识份子情调的青年;
既是有信念有理想的一代,
也是可爱至极能歌善舞的学生。
那歌声彰显着他们的气魄,
那歌声抒发着他们的豪情;

往事抛脑后,

放眼看当今。

未来才是他们最美的梦,
纵然此去,
三年五载难回还,
似乎也不会动摇他们进藏的决心!

山路十八弯,

坡陡路不平,

车摇摇,

人昏昏,

长途行军日过午,

“盘山蛟龙”似乎也筋疲力尽慢扭身;
不经意间,
神秘的二郎山把大家叫醒,
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

荒草遍野,
怪石林立,

古木参天,

沟深看不到底,

山崖上还挂着长长的凌冰。
这二郎山啊,

的确是,
“人少地不多,山高路又弯, 
车在云里走,树密不见天”。

云遮雾罩,

细雨霏霏,
湿漉漉,
阴沉沉;

纵然是山花烂漫的初夏,

也令人感到几分凄凉

几分寒冷。

睡意朦胧间,
车到山顶啦, 
啊!---

一声惊心动魄的尖叫,
大家顿时兴奋起来,
眼前竟是一片迥然不同的风景:
花映村舍,

溪绕良田,

丽日高照,
蓝天白云;
真奇怪,
一“墙”之隔竟然是冰火两重天,

东边下雨西边晴。
“二呀么二郎山,

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
雄壮的歌声又一次从卡车里飞出来,
山涧久久应着回声。
一首歌没唱完,
一片“祥云”飞来,
下雨罗!

毛毛细雨遮住大家的视线,

顷刻间,

雾锁二郎,

大煞风景;
“嗨,奇了,怪了,

这二郎山咋就这么神嘞?”
个个禁不住往车外观看,

汽车穿云破雾,

缓慢前行;

不一会儿,

车到山脚,

雨住天晴,

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南北,

极目远望,

又是一派清新。

田野散发出泥土的芳香,

村舍别具风情;

同样的花开遍地,

同样的绿满良田,

所不同的是不一样的衣着,

不一样的人。

那是一个从没到过的地方,

从未见过的人群;

神秘的异域风光,

俘虏了多少年轻战士的心啊!

 

“二呀么二郎山……”挺进康藏的著名歌曲《歌唱二郎山》

的首句歌词,当年,这首歌唱响全军,红遍大西南。

 

跨越泸定桥


泸定桥,

因红军的旷世壮举而美名盛传;
当年,

别说从上面走过,
就是能看上它一眼,
也会使人干劲倍添。
这天,
学员们终于来到这里,

来到这万民敬仰的桥边。

桥下是滚滚洪流,
桥上是几根钢索,
几块木板;

摇摇晃晃,

又长又宽。

铁索桥已经足够惊险的啦,

更有那‘大渡河水浪滔天’;

真要踏上那梦里都想着的桥啊,
心情激动的当儿,

也有几分胆寒。
桥下白浪滔滔,
桥上鼎沸声喧;
牛皮船泛起粼粼波光,
汽笛声声忙上船。

等着过河的部队排在桥头,

摩拳擦掌望着对岸。
大河上下一片欢腾,

大江南北热闹非凡。

此时此刻,
兴奋激动的何止进藏的指战员啊,
也惊动了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

扶老携幼前来“观战。”

老人们要瞧瞧今日“红军”的模样,

小孩子更想把热闹观看;

令人称奇的要数美丽的藏族姑娘,

那一身别致的打扮。

泸定桥,
英雄的桥,

只要你来到这里,

十八勇士恍惚就在眼前;

历史上的那一幕,

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间。
每个战士走过这里,

无不深深把先烈思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入伍那天起,

就在学习红军精神,

应效前辈,

艰苦奋斗英勇善战,

勇于吃苦不怕困难。
尽管桥板稀疏不平,
桥身大幅度摇晃,
同志们依然是精神抖擞,

恐后争先。
有人犯晕一停步,
后面的同志赶紧扶;
负重的战友一蹲下,
立即就有人抢过背包把他搀。
人声、水声、歌声,
齐赞英雄把江渡,
豪情动山河,
友爱撼大川

这浩大的气势,

澎湃的激情,

把个大渡河搅得天翻地覆,

又一次把这英雄的泸定桥装点。
一次普通的行军,
真像是千军万马摆战场,

气势磅礴,

布阵威严。
感慨呀!
激动啊!
叫人终身难忘

传颂百年。

 

1951年,泸定桥基本上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钢索依旧,虽然桥板稍多,但仍是疏密不等,

行走艰难。

牛皮船,当地人用牛皮缝制的一种最原始的

渡江工具,每船只能载四至六人,无需桨橹,

从上游顺水漂流到对岸即可。
     
     

一朵溜溜的云

 


再上车

复西行

忘路之远近。

傍过大河,

越过小溪,

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峡谷,

也经过密密麻麻的树林;

在那“之字拐”上转啊转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一阵大风把昏睡中的人们吹醒。

哇!

这是哪里哦?

“木雅”,

“贡嘎山,”

“康定!”

众人为之一惊。

这简直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嘛,

从没见过这么别致的房子,

这么美的风景。

就像头一次过二郎山一样,

突然进入了另一重天地,

别是一种心情。

夜宿海螺沟,

与此前所看到的,

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没云彩,

没月亮,

满地泥泞。

虽如此,

战友们依然情绪很高,

问长问短,

什么新鲜事儿都想知道个究竟。,

议论最多的,

要数跑马山上那朵溜溜的云。

 

传说,

跑马溜溜的山上,

有一朵溜溜的云,

像那仙女头上的一抹轻纱,

几分妖冶,

几分迷人;

她照着那溜溜的康定,

也“罩着,”

许多美丽的传说,

动人的故事,

让人们去猜、去想、去品评。

多少年来,

任日月旋转,

乾坤更迭,

他总是悠悠的飘在山间,

风吹不走,

日晒不散,

或轻如蝉翼,

或叠如丝绵,

显得那么的灵气迥异,

而又满含深情。

据传

王侯也曾倾倒在他的脚下,

他还赢得了达娃姑娘的青睐,

下凡来为康巴化冰造海;

留住了仙女的芳心,

为侠肝义胆的郭达带来过爱情。

还有登托拉的风采,

五色海的艳丽,

海螺沟超大的冰瀑,

以及贡嘎山那梦幻般的晨雾,

打箭炉不为人知的秘密,

几乎无一不是与这祥云有关,

都是他显的灵。

说得来

简直是无与伦比,

神乎其神。

 

木雅贡嘎,

山青水秀,

人杰地灵,

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该是何等的美妙而清新。

达折多人,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沐浴着春风,

享受着安宁,

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蓝蓝的天与他们相伴,

溜溜的云带给他们无尽的憧憬。

茶马古道,

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客,

拉姆寺的佛法,

净化着人们的灵魂。

这一片飘渺的云啊,

不仅惠泽了一方生灵,

还让跑马山名扬天下,

到处都知道,

中国有个康定溜溜的城。

 

这里有灿烂的历史文化,

和世世代代不了的情。

《仓央嘉措情歌》传木雅,

《古今诗词》满炉城,

格萨尔王有多少故事谁也没数过,

山水诗、边寨诗、“懒兵诗”,

山歌、情歌、康巴民歌,

谚语、故事、德格杂咏,

那真是琳琅满目,

数也数不清。

“西出炉关无尽头”啊,

谁人到此不动心。

大千来这里作过画,

活佛也曾吟诗送红军;

这里称得上是情歌之乡,

不会写诗也会吟。

可以说,

低吟浅唱都是歌,

野草露珠也含情,

更何况,

采风文人不嫌取道远,

挥毫不乏硕儒、巨匠、大将军。

诗歌,

在这里

简直就是不可或缺的食粮,

随处可见的风景。

 

哦,

康定,

诗的海啊,

歌的城。

一首《康定情歌》,

使你名扬天下;

一曲千古绝唱,

醉了亿万爱歌的人。

能见到你已是一种缘分,

要读懂你,

还需要付出时间和真情。

部队就要西进,

让美好的瞬间长留心底吧,

希望能再次走近你,

走近那朵溜溜的云。

 

康定,又名打箭炉,达折多(藏语)

跑马山,又名登托拉(登托:仙女)

 

 

甘孜见面礼


翻过二郎山,
就走进了康藏;
见到了灿烂的阳光,

飘渺的白云,

辽阔的蓝天。
跨过大渡河,
雪山就在眼前,
又是一片新天地,

广袤的大自然。
千里车程驱七日,

脚一着地腿发酸;
深切感受行军苦啊,
走起路来显蹒跚。

到达目的地,

大家终于安下心来,

修房造屋,

埋锅造膳。

甘孜,

是个好地方,

藏语“洁白美丽”的意思,
还有“阳光之城”的美称。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原作者: 雷斌文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