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挺 进 西 藏 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

卡莎 2016-8-15 21:48 999人围观 文学作品

挺 进 西 藏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雷斌文·(接上)休整昌都城下昌都,一座别样的城;高高在上,三面环水孤零零。踏上对面山顶,就看见,雾锁大江,烟气腾腾;这第一印象就是,偏僻、古老、宗教、 ...

挺 进 西 藏


诗话《十八军进藏部队建设边疆的故事》



·雷斌文·

(接上)


休整昌都城下

 昌都,

一座别样的城;

高高在上,

三面环水孤零零。

踏上对面山顶,

就看见,

雾锁大江,

烟气腾腾;

这第一印象就是,

偏僻、古老、宗教、神灵。

是啊,是啊,

部队已经进入真正的藏区,

不似康巴风光好,

也没有川西那么平;

这里已是别样的山川,

别样的风情。

 

山,很高,

七坡八坎九倒拐,

跑得两腿发软才下来,

搭好帐篷刚住下,

已是日落西山近黄昏。

部队设营扎曲河南岸,

一江之隔就是那座昌都城。

活佛、喇嘛所在的强巴林寺,

神秘莫测很有名。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很陡,很窄,

从江边延伸到山顶;

每天都有不少妇女,

背着沉重的水桶,

吃力的,

一步一停的背水上山,

就像是一幅版画,

一片无法改变的风景。

听人说,

她们是给寺庙服劳役的,

大家非常吃惊,

也极为同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当时还是一个不解的疑问。

 

一年前,

著名的昌都战役,

把这片沉睡千年的土地唤醒。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

西藏上层曾发过贺电,

拥护中央人民政府,

但同时又表示要“独立”;

中央号召和平谈判无果,

必然有一场战争。

昌都之战,

那可是神兵天降,

飓风卷残云;

仅数日,

全歼藏军主力,

云开日出,

大快人心。

此一役,

解放了昌都地区,

震慑了西藏上层;

为拯救百万农奴,

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也为和平解放西藏带来了福音

 

刚解放一年,

这里就通车啦,

人们还在品尝着庆典的欢乐呢,

又迎来了人民子弟兵,

那个热闹劲儿,

真可谓山鸣水啸,

四海翻腾;

这昌都城啊,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

汽车么,

那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铁牛”,

哦,牛哪有这厉害?

简直就是神!

停车场就是最好的观赏地,

到处都是看稀奇的人。

商铺张灯结彩,

不成街的小巷子,

也拥挤起来,

你来我往,

笑脸相迎。

那背水姑娘的脚步

似乎没有往日那般沉重,

扎曲河水啊,

也比平时显得欢快奔腾。

喇叭声声一扫千年的沉寂,

黑暗的城堡从此大放光明。

昌都变啦,

昌都变啦!

昌都的巨变开始啦;

昌都巨变,

全靠共产党、解放军。

 

部队来到昌都的任务是休整,

一年的紧张施工,

需要学习、整顿、换换脑筋。

筑路一年,

需要表彰总结,

以利继续前进;

所有的向往都汇集在这一刻,

人人都觉得有好多事要办哦:

情书,甜言蜜语诉不尽,

家信,滔滔不绝表真情

整理内务,拆洗被子,缝补破衣,

飞针走线看男人。

一个更比一个强啊,

针针是写意,

字字都含情。

学文化。特认真;

不仅仅因为这是一项任务,

更在于,

要造就一代人。

因为贫穷,

因为战争,

连队里,除了三大员,

基本上都不识字;

毛主席号召学文化,

三年之内小学文化要普及全军。

无论师团机关,

战斗连队,

每周三天文化课绝不可少,

背课文写作业必须过硬。

教员上课,

卫生员、军械员辅导,

一对一互帮互助,

能者为师,

何论官兵。

几十天悄然逝去,

一考核,

人人都有好成绩,

一个更比一个能。

真的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昌都城下还有许许多多的美景,

汽车团的嘎斯车金光闪,

道奇昂首常待命;

工程局的晚会喜惊四座,

最耀眼的

是那十沟八岭都能看见的灯;

这比那松香、酥油盒,

不知要明亮多少倍,

即便是闲着,

也想在这儿多呆一会儿养养神。

令人陶醉的还不止是这些,

欢快、豪放的锅庄似金蛇狂舞,

高音喇叭播放的歌曲更是动听;

汉族老大哥带来的交谊舞,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那悠扬的弦子啊,

诉说着撩人的深情。

就是那孤零零的城堡上,

也显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繁荣”,

各式各样的小商品琳琅满目,

藏餐小吃热腾腾;

强巴林寺的朝圣者似乎也多了些,

香烟渺渺欲断魂。

。。。。。。

休整啊,

就是放松,闲适,

养精蓄锐以利再战;

想尽多种办法

增强官兵的体质

通过各种形式,

密切藏汉之间的感情。 

 

 

昌都,进藏第一重镇,是当年西藏的第二大城市。

所谓“城”,就是强巴林寺和为数不多的商铺、居

民组成的几条小街,像个半岛似的伫立在两条河

流交汇处。山下是环状的一带谷地。1952年底,

军队和地方两支筑路大军,安排在这里过冬、休整。

 

后方兵站

 

康藏线上有好多好多兵站,

无论走到哪里,

你都会感受到亲如兄弟,

无比的温暖。

没有粮,没有钱,

甚至没有被褥,

无法洗脸;

你都不用愁,

老同志为你备办得一应备周全。

有位老站长,

高大魁梧黑脸庞,

南下老党员,

康藏线上鼎鼎大名的模范;

只要进了他的站,

一定不会挨饿受冻,

不会感到一丝的不安。

病了,给你找医生,

端茶、送水、安排病号饭;

要赶部队,为你联系车,

叮嘱你一路小心注意安全。

谁要是觉得这里冷,

他宁可自己受冻,

也要让远到的同志能够安眠。

啊,

这兵站口碑非常好,

来过这里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

 

只要车队到来,

无论装货卸货,

全站总动员;

一定保证物资尽快送前线。

不管是暴雨来袭,

还是地冻三尺,

不分官兵齐动手,

军械、粮食抢着搬。

那夜山洪爆发,

地动山摇,

响声震天;

相距千米之遥,

恰似就在眼前。

路基冲断了,

巨石大树堆成山;

站长一声令下,

“抢修!不要等明天”。

住站人员倾巢出动,

排险情,疏水道,无灯夜战;

要问这位站长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全体住站人员都听他的召唤?

这不仅大家都是为革命,

更在于他时刻都走在最前面。

 

兵站,

连接内地与边疆的纽带,

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

走进兵站,

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离开多年之后,

也还会把他思念。

这就是进藏部队的兵站:

有军人的气质,

是战斗的模范;

这里的人一心为革命,

坚强而勇敢。

他们置生死于度外,

无所求而奉献;

使人佩服,

令人称赞。

 

解放初,西康马尼干戈以西都没有公路,进出物资

全靠马帮驮运。为满足筑路部队物资供应和人员往

来之需,在公路沿线设立了多个兵站。根据所处的

位置和相距的远近,兵站大小,人员多少不尽相同。

无论在哪个兵站工作都非常艰苦。但他们都十分亲

切而热情,被誉为是(进藏部队的)高原之家。 

 

 

家书抵万金

 

书信,

传递信息,

表达感情。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无不倾情于书简,

热衷于牍文;

视一纸紅签为委身信物,

把一封要件看作自己的生命。

盼鸿雁之南飞,

望青鸟于窗落;

千言万语叙别意,

字里行间表离情。

书信,

写信人的心声,

读信人的魂;

收发就是知音,

那邮递员啊,

乃是最想见到的人。

不论诗、文、书、画,

亦或奇珍异品,

无一不是靠书信来送达,

靠挥毫去完成。

在科技进步,

通讯发达的今天,

似乎早已淡漠了题诗写信的雅趣,

忘却了倚门盼信的情景;

可在当年,

在刚刚解放的西南边疆,

依然称得上是

“家书抵万金。”

 

收信,

收信,

军营传来一阵最想听到的声音;

战友手捧家书忙开封,

喜在脸上乐在心。

数月来,

望眼欲穿,

终盼到妈妈康健好福音。

有报喜的,

也有报忧的;

甜言蜜语说往事,

心有灵犀诉衷情;

鼓励孩子献身祖国保边疆,

亦或催着回家早成亲。

不管谁的家书,

无论什么内容,

战友们都会关注,

都很上心。

收到一批来信,

自然也有一番回音;

“三大员”又该忙啦,

他们身边常常都有要求代笔的人。报平安,

表决心,

就事论事叙情由,

好言开导慰亲人;

说到动情处,

口述的,迟疑哽咽,

执笔的,满面泪痕。

此情此景,

使观者动容,

令闻者感伤;

实可谓

惺惺相惜,

战友情深。

“天使啊,

快展开翅膀飞吧,

你可知,

那远隔关山的家人,

正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回音。”

 

在西藏,

没有公路以前,

靠马匹、驿站传递要件,

几乎没人写信。

筑路部队来到这片

未开垦的处女地,

真的是,

千里荒芜,

“百废待兴。”

十万军民挺进康藏,

人员运送,

物资补给,

千车远驰,

日夜兼程也跑不过来啊;

工地转移,

一律负重行军。

通常是一周收文件,

半月看新闻;

这传书带信么,

实在只能排在第三名。

战士们,

远离家乡,

久别亲人,

在那没有电报电话的雪域高原,

最大的盼望就是家书,

而家人也在日夜想着远方来信。

这就是心灵的慰藉,

人间的真情,

非万金不可得也。

 

信难得,情难寄。甘孜昌都才有电信局,离开城市,电报电话都难找。

万缕千丝,只能靠军邮传递,也许两三个月,也许五六个月能等到一

封亲人的书信

 

怒江大会战

 


这是一块硬骨头,

需要集中兵力大会战。

怒江,

山高、谷深、水流急,(未完待续)

原作者: 雷斌文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
作者简介:袁红,笔名卡莎,女,大专,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达州诗协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官方中国作家协会网站《中国作家网》会员、网易《中国作家》副总编辑、网易中国作家协会圈子管理员、网易四圈联盟电子会刊《中国散文》创始人、网易《温馨港湾快乐家园》《中国旅游文学》《玉融诗苑》首席圈主。曾任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刊《天府诗词》、内部文学杂志《柴门艺苑》副主编。上百篇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小作家》《成都颂》《大巴山诗刊》《中国作家网》《散文在线》《百家竹》《大竹文学》《川东竹海》《教苑荟萃》《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桂湖文艺》《重庆知青》《五津激浪》等。几百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