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送欢乐 下基层”——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古蔺

谦谦 2016-11-23 14:58 701人围观 文化资讯

  11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古蔺县教育局承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泸州市 ...
  11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古蔺县教育局承办的“送欢乐下基层”——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泸州市古蔺县永乐镇初级中学举行。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民协主席沙马拉毅、中国民协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刘德伟、四川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孟燕、北京大学教授博导陈连山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涛到场并讲话。

  “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全体志愿服务人员合影

  “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是配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宣传、推广民间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重视传统文化,激发文化自觉的情感。2015年11月,由中国民协牵头在北京市顺义一中启动,之后分别走进了山东临沂、新疆和田皮山县,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为第四站。“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的评选工作。经过前期申报、现场陈述、专家点评、评委评议四个环节,古蔺镇一小、箭竹苗族乡小学、太平中心小学、永乐初级中学、大寨苗族乡初级中学、石屏民族中学六所学校获“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中国民协副主席沙马拉毅为六所学校代表授牌并赠送民间文化相关书籍。

  中国民协副主席沙马拉毅向获得“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代表授牌
  获得“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的背后,是古蔺县中小学在推广民间文化教育上的不懈努力。
  “花灯”的最初含义是彩灯、灯笼,在节日期间悬挂表达喜庆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以花灯为道具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称为“唱花灯”或“跳花灯”,在古蔺地区流传甚广,并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蔺镇一小、永乐初级中学将“花灯”这一民间艺术引入学校课堂教育,创建传承保护基地,对古蔺花灯进行“抢救性”的传习。箭竹小学、大寨中学、石屏民族中学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利用本校师资基础,不断开展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长期开设少数民族风情课程,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传承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活动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连山为全校800师生作了一场接地气的民俗文化讲座《节日里的真善美》。他讲到,传统节日既是科学的又是培养道德的,是善,同时还是美的。传统节日是具有真善美的。一个具有真善美的传统文化对于建立正常的幸福生活是有一定帮助的,有一定好处的。传统节日是符合人类生活理想,符合现代知识分子所强调的一个人应该追求科学、追求道德、追求美的人生理想。最后,他祝愿大家在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价值后,通过传统节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希望在场的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随后,中国民协、四川省民协“民间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的艺术家联袂六所“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的师生们共同上演了一场民间文艺大戏。国家一级演员刘蕾的中国鼓《万马奔腾》,青年相声演员张若犀、赵广群的相声《歌曲达人》,四川木偶被单戏传承人、手电影创始人沈晓等带来的木偶戏以及曾荣获过“山花奖”的唢呐表演《幸福生活》,顿时让学校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同时,独具古蔺特色的花灯以及彝族、苗族少数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同样也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古蔺站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圆满结束。

  获得“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学生们的精彩演出
原作者: 强华 来自: 四川文艺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