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都江堰农民诗人寄情诗歌 颂幸福田园生活

谦谦 2017-4-20 16:15 849人围观 文学动态

“君有七里我有乡,赏花台上两相望,谁在花间弄短笛,化雨相思湿衣裳。”在外务工多年,杨奇旭回到家乡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社区,望着金灿灿的油菜花田,积蓄多年的乡愁汩汩而出。坐在田埂上,杨奇旭将内心所感写成诗 ...

“君有七里我有乡,赏花台上两相望,谁在花间弄短笛,化雨相思湿衣裳。”在外务工多年,杨奇旭回到家乡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社区,望着金灿灿的油菜花田,积蓄多年的乡愁汩汩而出。坐在田埂上,杨奇旭将内心所感写成诗句,这首诗也让他成为了柳风农民诗社的一员。

全国第一家农民诗社、全国首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传承基地、中国海棠艺术第一村……在都江堰这片优美质朴的土地上,农村精神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满园春色。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想得起乡愁,这里的生活平静而富有情调,这里的人们朴实又不失风雅,走进都江堰如同打开一幅秀色可餐的画卷,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和谐之美满目琳琅。

柳街镇笑脸墙

田间篱下皆辞赋雅俗共赏话乡愁

农民诗人杨奇旭要出诗集了,他拿着初稿喜滋滋地走进都江堰市柳街镇政府。“唐书记,你先看一下,帮我把把关,多提意见。”唐彬翻开目录,几十首诗歌全是杨奇旭的日常生活感受,歌颂田园生活赞美家乡。“好,我一定认真拜读,马上诗歌节又要到了,你们要好生准备哦。”唐彬笑着提醒。如果没有诗歌,杨奇旭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外奔波务工,偶尔看看书,写写自己只言片语的感想。2004年他回到柳街,恰逢文化馆在上诗歌公开课,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得到极高赞誉。从此他爱上了吟诗诵词,写出大量关于田园生活的优美词句,还踊跃组织参与诗社的各种活动。

柳街镇位于都江堰市南部边缘,毗邻崇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著名诗人陆游在此留下《夜宿布金寺》的千古绝句。柳街农民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歌颂美,2003年,柳街镇邱岗、程光林、周兴强、刘宗德等人发起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民诗社——柳风农民诗社,得到了柳街镇党委、政府和都江堰市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农民群众的踊跃参与,全镇呈现出歌如潮、诗如海的生机勃勃景象。柳风农民诗社有会员100余人,15个村、3所学校分别成立了诗歌活动小组。现已创作新诗、传流诗词、民歌、儿歌、故事、散文、短篇小说、通讯、曲艺节目等3万多首(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首(篇);获得各类奖项30多人次。

在中国诗歌学会的关怀指导下,柳街已基本完成“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打造工作,建成中国田园诗歌资料馆、诗人之家、诗歌文化大院、青城湾诗歌文化主题公园等点位,成功承办了薅秧歌民俗文化节、田园诗歌吟诵节等大型活动。2016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柳街镇“中国田园诗歌之乡”。

水月民宿社区

愿君能觅静如斯水月民宿解烦忧

倚树而建的空中楼阁,听流水莺啼,看疏影横斜,静谧舒适亲近自然。这是水月社区的特色民宿——树屋,树上的房子吸引着大批游客,都市里的上班族们都喜欢来这里躲避喧嚣,邂逅宁静。清溪环绕流淌,街区一尘不染,一砖一瓦都充满设计感,就连细微的摆设也是匠心独运令人啧啧称赞。走进水月社区,一股“文艺范儿”扑面而来,置身其中,烦恼抛诸脑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个普通的农村社区,何以成为都市人心中的“远方”?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采取自治和社会组织协助管理的模式,改造农村院落,不仅打造出绝美的世外桃源,还使农民增收,乡风更加淳朴文明。

按照“地域相近、情感相通”原则,社区13个村民小组划分为7个自治院落,由院落业主委员会牵头倡议,按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自筹卫生管理费用。但如果环境维持得好就可以评星级,还能得到24元的奖励,不仅不花钱还有赚。这个简单的机制促使大家做好责任区域管理的同时还积极监督公共区域保洁,增强了群众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社区还建立健全了群众自治规章制度,引导大家规范有序参与院落治理,让“微”治理模式在法律框架内有效地运转起来,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水月民宿旅游协会于2015年6月成立,村民将自家的民宿交给协会统一管理打造和推广,产业化的管理模式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不少人修好房子就直接交给协会,当起了跷脚老板,不操心就可以分红,并且不耽误在外务工,挣双份工资。水月社区还培育发展了邻里互助协会、老年人权益保护协会等8个社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6支。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社会组织参与,开展“文明家庭”、“孝心示范户”、“最美清洁户户”、“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在村民大会会上对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同时,针对社区内婚丧嫁娶赶礼存在攀比的情况,社区配合邻里互助协会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等在村里有威信的人组成的小组成员,采取上门劝说、开展培训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见,统一制定礼金标准,并写进“村民公约”里,使之成为老百姓自身形成的规则。通过统一标准,不仅刹住了赶礼攀比的不良风气,也减轻群众的负担,防止铺张浪费。》

原作者: 四川文化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