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正式发布,专家解读为你指引方向

四川文化网 2017-8-20 14:09 1278人围观 历史非遗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共同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提出,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我国非物质文 ...

  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共同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提出,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划》提出要遵循“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

  四川文化网第一时间将该计划分享给大家,并邀请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徐艺乙、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为大家做解读。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要求,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特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裴金宝不仅制琴、修琴,还传琴,倾心向社会各阶层的爱琴人传授琴艺,教授、在校大学生、小学生、园林工作者……他从不管其来自何方,只要有颗爱琴的心,便执手相教,无私传授,真正做到心手相传。

  一、重要意义

  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价值。

  坚守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倡导专注坚守、追求卓越,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推动品质革命,加强品牌建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激发创造活力。保护广大手工艺者个性,挖掘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激发因材施艺灵感和精心手作潜能,恢复和发展濒危或退化的优秀工艺和元素。

  促进就业增收。发挥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家庭生产的优势,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精准扶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绿色发展。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天然材料,反对滥用不可再生的天然原材料资源,禁止使用非法获取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云南建水碗窑村,76岁的陈绍康是年龄最大的建水陶制陶人。他13岁开始学习拉坯,60多年过去,如今已白发苍苍,但仍然干劲十足,他说:“我现在一天还能拉20个坯,宝刀不老。”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对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地方参照建立本级的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列入振兴目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工艺传习活动提供支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三)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依托相关高校、企业、机构,组织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组织优秀传承人、工艺师及设计、管理人员,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开展巡回讲习,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倡导传承人群主动学习,鼓励同行之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提高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

  (四)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好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群提升学历水平。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提高材料处理水平,切实加强成果转化。加强传统工艺的挖掘、记录和整理。对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濒危传统工艺项目,加快实施抢救性记录,落实保护与传承措施。鼓励出版有关传统工艺的专著、译著、图册等研究和实践成果。

  (五)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工艺从业者在自己的作品或产品上署名或使用手作标识,支持发展基于手工劳动、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手工艺。鼓励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注册产品商标,保护商业秘密和创新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培育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知名品牌。鼓励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工作站,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解决工艺难题,提高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拓展市场。依托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园区(基地),推动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等和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大赛、技能大赛,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

  在云南荥阳村,还有4个人做油纸伞,80多岁的郑家朝是手艺最精良的人。他选的竹子一定要直,桐油一定要熬上一整天,伞骨、伞头和伞眼都是亲手车出来的,包括最后一道工序盖印。

  (六)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鼓励在传统工艺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自然和人文景区、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相关节会上设立传统工艺专区。举办多种传统工艺博览会和传统工艺大展,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鼓励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网络销售平台,帮助推介传统工艺产品。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鼓励地方成立传统工艺行业组织。行业组织要制定产品质量行业标准,组织或支持开展面向本地区或本行业传承人群的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并提供信息发布、权益维护等服务。

  (八)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鼓励各地对传统工艺集中的乡镇、街道和村落实施整体性保护。结合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注意保护传统工艺相关的文化空间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鼓励研发绿色环保材料,改进有污染的工艺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整合现有资源开展非商业性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和传承,引导和支持使用替代材料传承以象牙等珍稀动植物资源为原材料的相关技艺。

  (九)促进社会普及教育。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支持各地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鼓励电视、网络媒体等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类节目。拍摄和译制传统工艺纪录片、教学片和宣传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方便大众学习传统工艺知识。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或组织传统工艺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使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普及推广传统工艺的重要阵地,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增强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

  (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双边、多边渠道,组织传统工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和研修培训,以及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开拓视野,借鉴经验。

  安徽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68岁的张尚志是唯一一位还在打制剪刀的手艺人。打一把正宗的后山剪刀,要经历24道工序,锤打1000多次才能完成。张尚志早上6点到作坊,晚上6点才回家。这种习惯,他保持了整整50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及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积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城乡残疾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民族地区群众的手工艺技能培训,鼓励其从事传统工艺生产。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落实支持政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规定的传统工艺相关项目以及特色文化产业传统工艺发展予以适当支持。将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传统工艺企业符合现行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传统工艺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企业融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传统工艺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对传统工艺企业的投融资支持与服务。

  (四)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的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

  从40岁那年迷上雕龙头拐杖至今,陈正松共雕了上千根拐杖。如今,他不画稿,拿到一块木头,看一眼形状和天然纹理,适合雕刻什么样的龙头,心里就有数了。拙木一块,从他的手中却能龙头跃然而起,拿着刻刀,沾着刨花的手,比千万人更懂年轮。


  专家解读


让当代的创新成为传统的延续

徐艺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其实是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精神的具体化,能有效地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恢复与重建,促进中国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地传承与发展。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是丰富的、辉煌的、伟大的,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要让大众认识到传统的好处,首先需要构建起中国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对传统手工艺本体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支撑。

  让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好处,宣传的力度很重要,只有吸引和支持更多的青年人来从事传统手工艺事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的问题。

  而最重要的,是“创新”,是在全面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是厚重的,只有对传统的材料、工艺、形态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后,审曲面势,才能推陈出新,使当代的创新成为传统的延续。与传统割裂的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传统手工艺的振兴,给人回望童年的机会

邱春林 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传统,振兴的目的是让看它适应和影响现实生活。

  我们鼓励手工艺的个性化定制,因为手工艺本身便是个性化、差异化、限量化的生产,“定制”很适合为小众服务,甚至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

  手工艺是高文化附加值的行业,所以需要强化创意,重视创意设计能力的提升。而提升手工产品的品质极其重要。产品品质的提高关乎“工匠精神”,手工艺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中国手工艺有无限丰富的传统资源,甚至也不缺乏创意人才,最缺的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所以手工艺生产企业不仅要讲好产品中凝结的非物质文化内涵,还可以为社会创造可供体验的文化空间,发展体验经济,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企业完成由普通生产企业向生产、观光、体验、销售的文化综合体转型。

  类似于乌托邦的精神不可或缺,手工艺的存在与发展将给现代人提供复归淳朴人性、回望人类童年的机会,传统工艺的振兴也将开启现代生活与文化创造的新境。


传统工艺纳入囯民教育体系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潘鲁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传统手工艺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要使之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中焕发生机,要突破瓶颈,强化传统文化特色、创新产业体系、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人才培养等。

  传统手工艺包括很多非遗项目,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这一文化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贫困地区手艺人建立特定的销售网络,保护手艺人权益,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手艺收入,实现手艺脱贫致富,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播民族传统文化。

  同时,建议设立“民间文艺学”学科,将传统工艺纳入囯民教育体系统筹考虑,建立涵盖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会传习的传统工艺美术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还应鼓励地方复兴民俗文化传统,结合传统节令丰富民众文化生活,重视新兴乡贤回归,礼敬民俗礼节、行规行律、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活方式,发挥乡土文化的社会功能,留住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

      四川文化网简介:

  生活的品质没有界限,对于文化我们无限追求。

  四川文化网,是向您呈现一个个滋润心灵的瞬间或片段,带您换一个视觉看待原本浪漫纯真的生活,去发现那些或已经存在或正在涌动即将感染,并改变我们生活的四川特有的文明、文化、文艺精髓。

  四川文化网以“文化求索,传播大众”为宗旨,立足四川本土文化资源,贴近本土、贴近百姓生活,致力于打造独特模式的区域文化艺术服务平台,建造覆盖四川省的平行文化艺术渠道。

原作者: 文化部 来自: 四川文化网
精彩评论0
我有话说......